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学设计 >

照镜子教案

照镜子教案

时间:2022-09-20 赵老师教案网

「课件参考」大班健康活动教学设计:牙齿照镜子之五。

作为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写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根据教学情况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参考」大班健康活动教学设计:牙齿照镜子之五”,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乐意探索牙齿的秘密。

2、知道牙齿的数量及分类,了解不同牙齿的名称及作用。

3、能够听指令进行游戏,提高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或者挂图、镜子、图片(切牙、尖牙、磨牙、磨子、锯刀)、白纸、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题探究。

——师:“你们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它们长什么样子?爸爸妈妈有多少颗牙齿?自己有没有掉过牙齿?”

二、观察比较,了解牙齿的秘密。

——请幼儿拿出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看一看自己牙齿的样子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出示挂图或者模型)师:小朋友一共有20颗牙齿,叫做“乳牙”,爸爸妈妈的牙齿有28颗或者是32颗,叫做“恒牙”,当你们长到6岁左右时,乳牙就会慢慢脱落,长出新的牙齿,新的牙齿就是恒牙了。

——师:请你照镜子观察牙齿长得一不一样?你看见了什么形状的牙齿?

——师:我们的牙齿有的平平的,有的厚厚大大的,还有的尖尖的。平平的是切牙,也叫门牙,像刀子,可以帮助我们切断食物。请小朋友动动自己的门牙。

——师:厚厚大大的是磨牙,像磨子(出示磨子图片),可以帮助我们磨碎食物,大家动动自己的磨牙。

——师:尖尖的叫做犬牙,像锯刀(出示锯刀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撕裂食物。大家动动自己的犬牙。

三、开心游戏。

——教师任意出示切牙、尖牙、磨牙的图片,请幼儿动动相应的牙齿并用双手做相应的动作:切、撕、磨。

四、绘画《我的牙齿》。

——请幼儿互相观察彼此的牙齿并进行简单描述,然后请幼儿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齿,边照边将自己的牙齿画下来。

——请幼儿互相分享作品,并简单描述“我的牙齿”。

活动应变

1、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牙齿的形状、名称和功能,然后出示刀子、磨子、锯刀图片,请幼儿对应其功能。

2、教师可以拍摄幼儿的嘴部形象(牙齿露出),请幼儿观察,依次判断他是谁。

活动延伸

请幼儿记录自己乳牙的脱落情况。

区角活动

科学区:将牙齿模型摆放在科学活动区,请幼儿日常观察并熟悉其构成。

环境创设

将牙齿的图片贴在主题墙内。

家园同步

1、请幼儿观察家长口中的牙齿形状并进行简单描述。

2、请家长跟幼儿一起记录乳牙脱落情况。(可记录脱落时间、新牙长出时间,脱落顺序,正常脱落还是非正常脱落等)

随机教育

当幼儿出现乳牙脱落情况时,提醒幼儿这是正常现象,鼓励幼儿进行记录。

相关链接

阅读绘本《牙齿的故事》。

学习儿歌《白白的牙齿》:白白的玉,白白的面,白白的牙齿藏里边,门牙方,侧牙尖,里边的牙齿像磨盘。牙齿磨,舌头翻,嘴里的食物都嚼烂。

附录:智齿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颗第三磨牙。因为这四颗第三磨牙正好在20岁左右时开始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看做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称它为“智齿”,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在智齿的生长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有的人四五十岁才长,有的人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的。而且四颗智齿也不是都必然会长全,某些人的智齿可能只长1至2颗,有的智齿甚至长到一半就不再生长,这种情况称为智齿阻生,即阻生齿。智齿的位置从门牙牙缝开始,由一侧门牙向里数牙齿数目,如果有第八颗牙,它就是智齿。

扩展阅读

[课件系列] 中班科学照镜子教学设计反思一篇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通常会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们教学,让教学效果更好。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系列] 中班科学照镜子教学设计反思一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活动目标:

1、 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引导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镜子。

3、 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月饼盒、水盆、杯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活动过程:

1、 了解镜子的特征及用途

(1) 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

(2) 摸上去感觉怎么样?(滑滑的)你觉得那是什么东西?

(3) (出示镜子)这是什么呀?

(4) 它可以用来干什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镜子?

(5) 你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镜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2、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镜子

(1)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说出了那么多的镜子,那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也可以当作镜子?(讨论)

(2) 请小朋友到活动室里去找一找。(音乐)

(3) 提问: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当作镜子的?(幼儿介绍)

(4) 除了我们找到的还有没有?(举例:眼睛)

3、 游戏:照镜子

(1) 师:请小朋友和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你们做我的镜子(教师做动作,幼儿跟做)

(2) 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实用教案]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镜子总动员之五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在教学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可以保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实用教案]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镜子总动员之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会反光的现象。

2. 引导幼儿萌发探索镜子的兴趣和爱好。

3. 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老师一面大镜子,上面贴猫的图案,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

2.《镜子总动员》多媒体课件

3.找一个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了解镜子的特征

1.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请幼儿自由玩耍。

要求:观察你的镜子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镜子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镜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镜子是用玻璃和水银做的。

2.请幼儿说一说玩镜子时发现什么有趣现象。

提问:你是怎么玩镜子的?你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小结:镜子能照出人和物,还能反光。

二.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镜子

1.导语我们生活中除了照人的平面镜,还有许多镜子,我们一起看一看还有哪些奇妙的镜子。

2.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知道还有凹透镜和凸透镜,对人们有很大贡献。

[教案系列] 大班健康活动教学设计:舞狮子之五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确定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良好发展。我们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系列] 大班健康活动教学设计:舞狮子之五”,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听信号,协调一致地走、跑、跳,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闹氛围,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传统舞狮子表演片段、纸盒子8个做狮子头(装牛奶的有一面是透明的、周围贴上鬃毛);舞狮子图片;8只尾巴;大鼓一面、彩色毽子8个;音乐《喜洋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向幼儿简单介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舞狮子。(播放舞狮子的视频)

第二部分:初步引导幼儿探究舞狮子的动作。

1、小狮子用了身体的哪些部位跳舞的呢?

2、小结:小狮子跳舞主要用到了头、腿来跳舞。

3、小狮子跳舞时,头是怎样动的呢?摇头。

4、小狮子跳舞时,腿是怎样动的呢?走,跑,跳。

5、幼儿集体练习小狮子跳舞的动作。

第三部分: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舞狮子。

1、小狮子跳舞还有另一个方式,播放ppt.(两个人跳)

2、幼儿自由组队,进行狮子舞的探索,教师通过动作语言巡回指导幼儿练习

第四部分:引导幼儿和老师共同制定活动规则,并尝试练习。

1、有什么好的办法让每一只小狮子能同时的整齐的做出一个动作,比如小狮子们一起跳、一起跑。(鼓励幼儿大胆地发表意见)

2、引出用大鼓的声音和铃鼓的声音来指挥小狮子们跳舞的方法。

3、老师先敲出一种声音:咚——咚——咚——咚(教师边轻轻的敲鼓面,)小狮子听见这种鼓声会做什么动作呢?(走)

4、这个鼓声敲响时小狮子们就一起走。要听着鼓声的节奏一起走,一起来试一次。(第一次练习走)

5、请一只小狮子表演。

6、教师小结:这两个小朋友的时候,不仅听着鼓声的节奏走,而且都用相同的脚行走,所以合作的很好。

7、幼儿集体第二次练习走

8、教师敲出第二种鼓声:咚咚咚咚咚咚(教师敲鼓的侧面)小狮子听见这种鼓声会做什么动作呢?(跑)

9、这个鼓声敲响时小狮子们就一起跑(教师将鼓声敲的慢点)小狮子听见这个鼓声会慢慢的跑还是快快的跑呢?(慢跑)小狮子们,跑时要注意安全,听鼓声慢慢跑。一起来试一次。(练习两次)

10、(教师重敲鼓面)小狮子听到这个鼓声,又会做什么动作?(跳)

11、当这个鼓声敲响时,小狮子们就一起听着鼓声的节奏一起跳。(教师引导幼儿按照鼓点的节奏跳,练习第一次跳)

12、请一只小狮子表演。

13、教师小结:这两个小朋友合作小狮子很默契,狮子头和狮子尾巴是听鼓声同时起跳的,跳的很好看。

14、幼儿集体,第二次练习跳。

15、(教师出示铃鼓,摇动铃鼓,引导幼儿说出小狮子听见这种鼓声会做什么动作)小狮子会做什么动作呢?(摇头)

16、小狮子们,让我们一起来,摇摇脑袋。尾巴也要配合脑袋摇一摇。教师强调摇头摆尾的动作。

第五部分:带领幼儿听鼓声做“舞狮子“的游戏。同时向幼儿介绍道具的玩法。

第六部分:师生同乐,请客人老师用毽子戏狮子。

1、教师出示毽子,引出中国传统的舞狮子的方法有很多。

2、教师用毽子戏狮,请一个小狮子配合。

3、播放音乐《喜洋洋》,和客人老师戏狮。

[课件参考]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彩色陀螺之五


教师作为学生前行的引导人,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知识。我们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课件参考]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彩色陀螺之五”,仅供您在教学和学习中参考。

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引导幼儿探索陀螺的制作方法。

2、通过制作其它形状的陀螺,让幼儿从中体会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准备:

1、彩色陀螺或幼儿自带各式陀螺。

2、丰富的操作材料:牙签、各种形状的纸片、铅笔、剪刀、水彩笔若干。

过程;

一、玩彩色陀螺

1、幼儿自由玩陀螺,观察陀螺转动时色彩的变化。

2、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是怎样转的?转动时色彩的变化?

3、集中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探索制作方法

1、师生共同讨论陀螺的做法,鼓励幼儿不怕失败。

2、讨论;你会准备做一个什么形状的陀螺?怎么做?

3、幼儿第一次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予帮助,引导幼儿试着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5、共同解决留下来的问题。讨论:为什么有的幼儿制作的陀螺不会转动?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6、通过讨论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重、难点。

三、再次设计制作彩色陀螺。

1、幼儿第二次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装饰,画出不同图案。

3、要求涂色均匀、鲜艳。

4、再次玩一玩自己做好的玩具。

四、陀螺旋转比赛

1、幼儿操作自己的陀螺进行比赛。

2、启发幼儿思考:怎么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呢?还有的陀螺不是圆的为什么也能转动呢?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色,转动时看不见?

3、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陀螺力与平衡的关系。

五、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继续探索。

2、幼儿已经做好的陀螺放在区角中,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xuesheji/2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