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学设计 >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08-19 赵老师教案网

[教案系列]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神奇的尾巴(篇二)。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通常会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系列]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神奇的尾巴(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实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探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神奇,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通过观察,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最好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最好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先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恰当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也在目标中体现。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活动过程来看,第一环节: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是谁的尾巴、形状等。在这过程中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第二个环节:用课件的形式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个环节:操作活动,完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幼儿在用手用脑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它们尾巴的功能。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紧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拥有科学的素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双敢于尝试的双手,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编辑推荐

[教案系列]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栽培者,在开始教学前就要认真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系列]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知道更多动物尾巴的不同用处,并能大胆讲述。

3.增进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发现更多动物尾巴的特殊用处,并能大胆交流讲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用处。

2.物质准备:《动物的尾巴》PPT课件;自制动物尾巴每人一条;操作图四份;黑色彩笔16支、桌子四张;小椅子四把为一组,共16人;《虫儿飞》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藏小动物尾巴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对应的小动物名称。

2.观看视频,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

播放视频《这是谁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更多小动物的尾巴以及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猜出是哪一种小动物。

二、结合故事《谁丢了尾巴》,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结合故事内容,了解小燕子、啄木鸟、松鼠尾巴的形状及用处。

(1)提问:小燕子、啄木鸟、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

小猴拾到的尾巴究竞是谁的?壁虎的尾巴又有什么作用?

小结:小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一样,可以用来保持平衡控制方向;啄木鸟的尾巴像小椅子一样,捉虫子的时候可以用来支撑身体;松鼠的尾巴像毛茸茸的大围巾一样,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可以防止摔伤,也可以当作厚厚的棉被盖在身上;壁虎尾巴有断尾自教的作用。

(2)提问;如果动物的尾巴相互交换,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每个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处,有的尾巴帮助起跳,有的可以维持身体平衡;有些动物的尾巴是他们的武器,可以用来自卫和捕食猎物:有些动物用尾巴来驱赶蚊虫;有的也用尾巴来表达感情。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连连看,探索发现更多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

1.幼儿四人一组动手操作,将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找一找、连一连,并相互讨论连线的依据。

2.请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派一名小代表来说一说他们组为什么这么连。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游戏《揪尾巴》。

2.益智区探索更多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推荐课件]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动物尾巴的用处其六


作为一名优秀引领学生的教师,在教学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将教学设计写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推荐课件]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动物尾巴的用处其六”,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用处。

2、通过故事、观看图片等方式,了解动物外形特征和用途。

3、对探索观察动物有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幼儿人手一块手帕。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有尾巴吗?你知道谁有尾巴吗?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苍蝇有尾巴吗?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苍蝇找尾巴》。

二、教师讲述故事《苍蝇找尾巴》,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用处。

提问:故事里有谁?苍蝇向谁借尾巴?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

三、阅读幼儿用书,观察画面上的动物,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提问:

1、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

2、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小结:动物的尾巴是各种各样的,袋鼠在跳跃时,尾巴能调节身体的平衡,又有方向舵的作用,还能当凳子;蛇在爬行时,尾巴能使身体平衡;狐狸会用尾巴扫掉留下的脚印迷惑对方,放出臭气熏人,还能用尾巴当被子;鱼在水里游,鱼的尾巴能把握方向;牛尾巴能躯赶蚊子和苍蝇。猴子的尾巴能倒挂在树上。

四、介绍一些少见动物尾巴的用处,让小朋友看电脑上的图片,结合老师的讲解。

五、动物尾巴匹配。

请小朋友为一些动物找出相应的尾巴。

六、游戏:抓尾巴。

教师:动物的尾巴用处真多呀!下面,我们用手帕等尾巴,找一个小朋友和你一起玩抓尾巴的游戏好吗?

[课件系列]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奇妙的力之二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要学会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系列]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奇妙的力之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操作的兴趣,积极参与活动。

2、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及几种简单力的作用。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排积木的经验。

2、积木、橡皮、皮球、弹簧、玩具车、海绵等。

活动过程:

1、设疑引入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积木,你们想一想怎么排,才能使推倒第一块积木时,后面的积木也跟着倒下去?

2、幼儿操作探索,体验力的传递

现在,小朋友就来排一排,试试你的排法可行吗?你有几种排法?边排边想,为什么只推倒第一块,后面的积木也跟着倒呢?

3、幼儿示范,教师讲解(距离)

4、师幼讨论小结

原来是力的传递作用,那什么是力呢?(让幼儿感受力的存在)

当我们推倒积木时,把力传递给第一块积木,而第一块积木又把力传递给它后面的积木,所以后面的积木受力便跟着倒下去了。

5、探索不同力的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力。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玩具,待会你们边玩边想,玩具有没有产生力?

6、师幼儿小结(弹力、拉力、压力)

7、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力的传递现象及不同的力。

[课件系列]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快乐转转转(篇二)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件系列]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快乐转转转(篇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尝试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转动的物体(风车、发条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积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绳子、筷子、牙签等)

2、音乐圆舞曲,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玩转动玩具,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有趣的转动现象。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玩玩具的时候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选玩具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

3、小结:通过手的运动,这些玩具都能转动起来。

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能转动的物品和体育器械,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使它们转动。

1、幼儿尝试转动自己的小椅子,教师引导:它能转动吗?怎样转呢?

2、教师:这儿还有许多玩具,它们能转动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

3、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4、幼儿交流自己的转动方法。

三、引导幼儿用两种材料合作转动,使物体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想了各种办法让物体转动起来,那现在老师又要让你们动脑筋了,你能不能两种材料合作,让它们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3、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五、游戏身体转转转

1、提问: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引导幼儿创编各种身体转动动作。

2、播放音乐圆舞曲,引导幼儿伴随音乐做身体转动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设计思路: 孩子上大班时,我们允许幼儿在书包中自由携带一种玩具。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带来了许多可以转动的玩具,如:各种各样的陀螺玩具、发条玩具、溜溜球、抽拉转动玩具等,他们在课间活动时常聚在一起比赛谁转得快,玩的非常开心。其实,在生活中,幼儿还能够接触到许多类似有关转动的现象,如:旋转木马、呼啦圈、球类游戏、电风扇、洗衣机等,这些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幼儿虽然经常接触,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为了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已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索,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从幼儿兴趣入手,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活起来,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动的乐趣,满足了好奇心。活动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都转动起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成品转动玩具,如:发条玩具、陀螺、溜溜球、音乐盒等,这些玩具新颖有趣,孩子非常喜欢,大大激发了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这一环节没有什么难度,主要是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玩具都可以转动,并在与同伴交流时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使玩具转动起来的方法,尤其是动词的正确使用。

第二环节: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可以转动的体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绳子、自制飞盘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圆筐、手绢等。这一环节和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结合,重点是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第三环节: 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将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转动,并要求转动的时间要长,速度要快。这一过程需要幼儿积极动脑,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各种转动的方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体。这一环节将活动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将活动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课题。这一环节,幼儿伴随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个性,使幼儿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和感受转动带来的有趣现象。在音乐方面,特意选择了三拍子的音乐圆舞曲,音乐本身旋律欢快,非常适合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

[课件系列] 中班语言小熊的尾巴教学设计篇一


作为一名授予学生知识的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根据教学情况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课件系列] 中班语言小熊的尾巴教学设计篇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小熊从羡慕别人尾巴到喜欢自己尾巴的过程。

2. 理解小熊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知道做自己是最棒的。

二:活动准备:

PPT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尾巴,激发幼儿兴趣。

1.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猴子的尾巴有什么本领?

2.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3.有一位动物,它的尾巴又短又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会是谁呢?原来是--小熊:小熊有一条什么样的尾巴?

(二)、看图片,理解故事

(一)观察讲述,理解故事前半段

1. 小熊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我们来看看小熊在玩什么?你觉得他玩的高兴吗?妈妈看到会怎么说?

(倒立、翻跟斗,还会骨碌碌地打滚呢。妈妈夸他做得好,还使劲地鼓掌呢。)

2. 小熊出门看到了谁?狐狸用什么在扫地?小熊的尾巴会扫地吗?小熊是怎么想的? 出示PPT(小熊想,要是我也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

3. 他又看到了小猪,小猪在干什么?为什么小猪的尾巴会玩拉勾勾的游戏?小熊看到了,会怎么想呢?(要是我也有细细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拉勾勾的游戏了。)

4. 小熊还看到了谁?他有怎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事情?小熊会怎么想?(要是我也有大大有力的尾巴,能用尾巴玩皮球了;要是我也有长长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拎包了。)

5. 小熊看到了真羡慕呀,他也想有这样的尾巴。讨论:咱们一起给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二)做尾巴操,理解故事后半段

1. 小熊想了一条妙计--做尾巴操。小熊为什么要做尾巴操?

(小熊对自己说:我的尾巴要再长大点儿,再有力点儿。)

教师表演小熊的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

小熊是怎么做尾巴操的?(点击画面:长出狐狸的尾巴)做了尾巴操,小熊的尾巴怎么

样了?真的长出了谁的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我们陪小熊一起做尾巴操好不好?(点击画面:长出松鼠的尾巴)瞧,长出了松鼠的尾

巴,他还想长出谁的尾巴?那我们再做尾巴操的时候,动作要有力,声音也要响亮有力。在

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小熊又长出了小蛇和小猪的尾巴,瞧,小熊高兴得怎么样呀?(合不拢

嘴)

2.小熊玩起了他的长尾巴,看它是样玩的?(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动,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3. 可是不久以后,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看下去就明白了。

4. 谁看明白了?原来长尾巴给小熊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有哪些不方便?那怎么办呢?想

想刚才尾巴是怎么长出来的?

5. 一起做相反的尾巴操。怎么做?(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小小小)尾巴恢复

原状了吗?咱们用力做。尾巴终于缩回去了,小熊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看,现在又可以玩

什么了,还可以做什么?妈妈会对小熊说什么?你们想对小熊说什么? (PPT 妈妈说:这才是你可爱的尾巴。小熊说: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小熊最喜

欢谁的尾巴?为什么?师小结:是呀,就像你们说的,自己的尾巴才是最好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熊的尾巴》,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2.谈话: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那么你们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第一次讨论意见、建议:

1.目标过于简单,体现不出课题的重点,应该突出中班语言教学的重点,学会使用XXXX的句式,进一步丰富语言课的内容。

2. 在第一个环节中,提问的时间过长,将问题简练,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小结。

[教案系列] 大班科学桥的发展教学设计(篇五)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系列] 大班科学桥的发展教学设计(篇五)”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知道桥墩、桥梁、塔柱、拉锁等桥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在决定桥面强度的因素,了解桥的发展史。

2、能提出想知道的关于桥的问题,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活动准备:

1、收集桥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调动幼儿关于桥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们有没有见过桥?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桥?

2、教师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的发展史的话题。

教师:这是人们最早造出来的桥,叫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为什么人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独木桥呢?

教师出示石板桥图片。

讨论:独木桥和石板桥哪个更坚固?为什么?

教师出示石拱桥图片,请幼儿比较石板桥和石拱桥。

教师出示铁索桥、斜拉桥、悬索桥的图片:这些是人们后来造的,看看桥面是靠什么架起来的?为什么不造成拱桥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逐一在黑板上用图示记录,并和幼儿一起商量获得答案的途径。

活动反思:

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影响了幼儿创造。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xuesheji/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