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学设计 >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9-12 赵老师教案网

「教案模板」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参观蚂蚁王国。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接触到教学设计的撰写。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的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究竟该如何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案模板」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参观蚂蚁王国”,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究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2、了解蚂蚁的生长过程和分工。

3、学习蚂蚁勤劳团结、分工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电子大书。2、雄蚁、工蚁、蚁后、兵蚁头饰。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之前的活动中我们了解过昆虫的生长过程,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师:蚂蚁也是昆虫的一种,一起来看看蚂蚁的生长过程。

——教师出示蚂蚁生长过程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每个阶段的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拓展视野。

1、出示电子大书,教师戴小蚂蚁头饰介绍蚂蚁家族成员的分工:蚂蚁们很勤劳团结,会分工合作,相互帮助。

——蚁后:体积最大,负责产卵,繁殖后代,管理这个大家庭。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食物,负责保护蚁后的安全。

——工蚁:体积最小,数量最多,负责建造和扩大蚁穴、饲喂幼虫及蚁后。

2、出示电子大书,教师戴小蚂蚁扮成“导游”带领幼儿“参观”蚂蚁王国。

——这是蚂蚁王后产卵室,蚂蚁王后产卵后,工蚁会把卵搬到卵室,在卵室小心照顾它们。因为幼虫的发育需要合适的温度,因此工蚁经常将它们搬来搬去,维持合适的发育地点。在幼虫室工蚁先把食物吃进去,然后再吐出来喂养幼虫。宝宝慢慢长大,在化蛹室化成蛹,最后变成蚂蚁了。有的蚂蚁做兵蚁,保护蚁后和蚂蚁王国的安全;有的蚂蚁做工蚁,饲喂幼虫及蚁后、搜集食物到储藏室等;还有一些雄蚁和雌蚁住的房间。这些雄蚁和雌蚁不工作,只是进食生长,都有翅膀,到成熟后一起飞出蚁巢交配,交配后雄蚁很快死亡,雌蚁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做巢,吃掉自己的翅膀,成为蚁后,产卵发展一个新的蚁巢。

3、儿歌学习:小蚂蚁,本领大,建造一个大王国。大王国,房间多,功能大小各不同。

三、角色表演游戏。

——游戏规则:小组合作扮演蚂蚁王国的故事。故事内容由小组自编,幼儿戴蚁后、工蚁、兵蚁、蚂蚁宝宝的头饰,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表演,其他道具可以利用活动室里的物品,也可以自制。准备时间10分钟。每组表演5分钟以内。

活动应变

本次活动可以分成两次进行,第一次活动参观了解蚂蚁王国及蚂蚁的分工;第二次活动进行角色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探寻蚂蚁搬家。

2、快乐游戏:蚂蚁搬家。

游戏规则:请两个小朋友一组,背靠背将气球(皮球)运到指定地点,哪组用时最短即获胜。中途气球(皮球)掉落,返回起点重新运球。

区角活动

表演区:投放雄蚁、工蚁、蚁后、兵蚁头饰,让幼儿自编故事进行表演。

环境创设

在主题墙上布置蚂蚁王国。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带幼儿到户外去探寻蚂蚁的巢穴,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蚂蚁的活动。

随机教育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蚂蚁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

相关链接

观看动画片《虫虫危机》,了解蚂蚁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附录:蚁群的分类

一般有蚁后、雄蚁和工蚁3级。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餵养。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形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

3、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

4、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5、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编辑推荐

【教案模板】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螃蟹范本


作为一名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教师,在教学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模板】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螃蟹范本”,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螃蟹的特征和运动方式。

2.幼儿敢于探索、乐于表现,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两只(一公一雌)、熟螃蟹一只。

2.大澡盆一个、纸条、吸管、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捉螃蟹。

T: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朋友。(教师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谁呀?

S:哇!螃蟹!

T:想捉吗?

S:想。

T:行!去试试吧!

幼儿捉螃蟹,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样捉螃蟹的?捉螃蟹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启发幼儿根据自己捉的经验来讲述)把你的好办法告诉给你的好朋友吧!

集体交流,小结捉螃蟹的方法。

T:刚才,你们捉到螃蟹了吗?是怎么捉的?

怎样捉又快又安全?为什么?

二、捉捉玩玩,观察螃蟹的特征及运动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并且把发现的秘密说给好朋友听。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幼儿将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师手捉一只大螃蟹,便于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S:它身上灰灰的。

S:我发现螃蟹身上有两只大钳子。

T:这两只大钳子也叫大螯。

S:螃蟹有八只脚。

T:是不是八只呢?我们来数一数。

S:这是螃蟹的两只眼睛。

……

T:(将另一只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让幼儿观察螃蟹的肚子。)这两只螃蟹有什么不同?(认识公螃蟹雌螃蟹)

3)用材料和螃蟹玩一玩。

T:瞧!今天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现在,请你们用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

幼儿自选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

T:你刚才发现了什么秘密?

S:它走路的时候是横着的。

T:咦,它为什么是横着走路呢?

S:因为它的膝盖是往左右两边的。

S:它的膝盖是这样往外的。(幼儿边说边做起来)

T:我们一起来学学螃蟹走路。

师生学螃蟹走路。

S:我发现小螃蟹的钳子很厉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体,它就张开钳子夹住不放。

T: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S:它可能是想保护自己。

S:我发现小螃蟹的眼睛碰到东西就会缩进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会儿就又伸出来。

S:我也发现了。

T:为什么会这样呢?

S:我觉得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

S:它怕自己的眼睛被碰瞎了。

S:我发现有好多螃蟹还会吹泡泡呢!

T:螃蟹怎么会吹起了泡泡的呢?”

S:我们弄它,它可能生气了。

S:我觉得它们可能是生病了,呕吐了。

……

T: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大家回家后,去找找这个答案好吗?

三、出示两只螃蟹,一只是煮熟的,一只是活动螃蟹。

T:这两只螃蟹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T:为什么煮熟的螃蟹会变成红色的呢?

S:可能是它怕烫吧!

S:我觉得那红颜色可能是它的血。

……

T: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你们回去后,再找找资料,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四、师生跳螃蟹舞。

活动延伸:

1)将螃蟹放到养殖角,幼儿继续观察。

2)在图书角投放有关螃蟹的图书、VCD、图片等,便于幼儿查找资料。

课件推荐: 小班科学小蚂蚁教学设计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负责任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通常会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课件推荐: 小班科学小蚂蚁教学设计反思”,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身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动感性强的形象直观的昆虫等更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但是,小班幼儿观察力刚刚萌发,只能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注意力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因此,开展此次活动,为幼儿提供颜色鲜明,形象生动的小蚂蚁图片和活体小蚂蚁。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幼儿在快乐中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中共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优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熄灭的蜡烛最新模板


教师作为学生前行的引导人,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熄灭的蜡烛最新模板”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设计意图:

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虽然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这个原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儿比较容易地感知。本次科学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以及空气的多少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活动目标:

1.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喜欢做科学小实验。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玻璃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打火机、记录卡;

经验准备:提前与幼儿玩装空气的游戏,引导幼儿了解我们周围都有空气,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难点: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谜语: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打一日常用品)——蜡烛

2.点燃的蜡烛有什么现象?有什么办法让蜡烛熄灭呢?如果给蜡烛上面罩上一个玻璃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激发幼儿已有经验,进行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讨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一)实验一: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师幼共同做实验,验证猜想,交流发现。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总结。

小结:实验发现,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玻璃瓶,蜡烛就会慢慢的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二)实验二:实验感受空气的多少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玻璃瓶,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实验,发现小玻璃瓶中的蜡烛先熄灭,大玻璃瓶中的蜡烛后熄灭。这是因为小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短,就先熄灭了。而大玻璃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三)实验三: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长短、玻璃瓶大小的关系,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愿望

1.点燃两根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瓶,引导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幼儿动手实验,观察哪个蜡烛最先熄灭。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小结。

小结:同样大的玻璃瓶罩上长短不同的蜡烛,长蜡烛的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也就是说,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长短、玻璃瓶大小有关系。

三、活动延伸: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究的愿望

如果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引导幼儿回家或者到科学区操作验证,与同伴一起分享。

四、安全提醒

蜡烛虽然用处很多也很漂亮,但我们平时在家里千万不要自己点蜡烛玩火,那样是很危险的,要学会保护自己。

「教案模板」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有趣的沉浮(篇三)


作为一名优秀负责任的教师,教学中要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知识。你知道教学设计怎么书写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案模板」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有趣的沉浮(篇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发现飘落的花瓣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飘荡,孩子们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花瓣会浮在水面而树枝沉在水底呢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符号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沉浮。

2.初步探索使物体沉下去的方法,体验探索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在实验活动中,探索物体的沉浮,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脸盆、记录单、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沉与浮

1.创设情境,认识实验材料,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来了许多的物品宝宝,我们认识一下它们: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它们要到水里玩,玩一个“沉浮”游戏。

2.猜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讲解沉浮符号

结合材料,让幼儿猜测物体的沉浮。认识记录沉浮的符号“↓”和“↑”。

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结果

1.幼儿分组进行试验,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材料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记录结果。

(规则要求:小朋友们卷起袖子,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实验结束后用毛巾擦手。)

2.分享探究结果

实验的结果和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

小结:在操作中,我们发现树叶、海绵纸、塑料瓶盖、木质积木浮在水面,玻璃球、金属螺丝、石头会沉到水底。

三、引导幼儿尝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1.探究:怎样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

幼儿操作尝试:现在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宝宝,它们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让我们来帮帮它们,想办法让它们沉下去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辅助材料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结:把比较轻的物品用捆绑、压、装袋等方法变重,它们就能沉下去。由此我们知道加大物品重量能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四、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应用

救生圈、救生衣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热搜教案] 小班科学漫游糖果王国教学设计反思(经典版)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正式教学前就要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们教学,让教学效果更好。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搜教案] 小班科学漫游糖果王国教学设计反思(经典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糖果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选择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产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初步了解糖的作用。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成糖果王国,各种糖果散放干活动区、玩具柜等处,在合适的地方悬挂一些糖果。

2.糖果国正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师:孩子们,糖果王国到了,你们看,好多糖宝宝在欢迎你们,快去找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

1.幼儿自由地感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师: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师: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②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师: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③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师: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④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师:老师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请你仔细地闻一闻你的糖宝宝是什么味的?

⑤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师:请你尝一尝,你的糖宝宝味道怎么样?

3.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了解糖的作用

1.师:过几天糖果王国要开一个展览会,你们想不想来?想来的小朋友要先回答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就会收到邀请书。我的问题是:糖果有什么作用?多吃糖果好不好?

2.引导幼儿思考糖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害处,然后与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3.师:小朋友都喜欢吃糖,糖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如果我们肚子饿了,头晕了,吃颗糖就会感到舒服些。但是,要记住一次不能吃太多的糖。糖吃多了容易长蛀牙,还会使身体发胖,运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少吃糖,而且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

活动反思:

幼儿对糖果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浓厚的兴趣,这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提供了保证。活动组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地、较系统地感知糖果的特征。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感知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教案参考】 小班科学教学设计奇妙的颜色王国教学设计反思之一


作为一名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究竟该如何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参考】 小班科学教学设计奇妙的颜色王国教学设计反思之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本月主题是颜色躲猫猫,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表现住了对颜色极大的兴趣,为了更好的满足本班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去探索,感知颜色世界的奇妙,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点画的方法。

2、引导幼儿“玩颜色”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点画的方法: 重重点下去,轻轻提起来,点完一排再一排。

活动准备

1、“魔术瓶”四个(可变出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水)。

2、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色块,棉签若干。

3、小鱼手偶一个,画有小鱼的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魔术导入活动。

1、出示四个装有清水的瓶子,表演魔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有四个正在睡觉的瓶子宝宝,小朋友用你们的小嘴巴帮我吹吹,帮我把它们叫醒好吗?(老师发出呼-----的声音,带动小朋友做吹气的动作)

师:四个瓶宝宝都醒了,它们看到小朋友们好开心啊,所以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个魔术,注意看了,它们要玩大变身了。

2、分别将四个瓶子里的水变成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穿的衣服上有什么颜色,进一步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师: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衣服上有没有红、黄、绿、蓝的颜色宝宝呢,看好之后举手告诉老师。

师:小朋友们的衣服上都有不同的颜色,衣服就很漂亮,小朋友们穿着它们开心吗?

师:可今天有一个小东西它不开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不开心了吧,

二、出示小鱼手偶,进行情景表演。

师:出示小鱼手偶(以小鱼的口吻):呜呜……

师:你怎么了,小鱼?

幼儿1:小鱼哭了。

幼儿2:它为什么哭呀?

师:我把衣服弄丢了,现在这样回去妈妈肯定不认识我了。

师:那怎么办呢?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小鱼吧,给他们重新穿上一件漂亮的鱼鳞衣服,好吗?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棉签画圆点,表现鱼身上的花纹。

1、引导幼儿认识棉签和色块。

2、教示范用棉签蘸上颜料在小鱼身上点画鱼鳞。重难点:(重重点下去,轻轻提起来,点完一排再一排。)

3、鼓励幼儿尝试和幼儿一起点画。

过度句:你们都想去帮助小鱼。现在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棉签和颜料,大家一起来帮助小鱼吧!

提示:(画画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身上,也不要把棉签画到别人的身上。棉签画好了,我们仍然得放在盘子里好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图片,提醒幼儿在轮廓线内画点,给小鱼穿上一件漂亮的点点衣服,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点画完将棉签摆放在盘内。

五、引导幼儿欣赏同伴和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家长和幼儿一起找找身边红、黄、绿、蓝的物体,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

教学反思

因为近期幼儿都在认识颜色宝宝:红、绿、蓝、黄 ,所以我想到了棉签蘸颜料点画,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主题的选择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导环节上以魔术表演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指导幼儿时语言比较简练,师生互动较好,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如: 每组幼儿的色块是单一的一种,颜料太清等一些细节问题,收作品时是幼儿自己送到老师桌上,场面有点混乱。

如果重上我会给每组幼儿都提供四个色块的颜料,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点画。在最后收作品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波浪线当做河水,请幼儿将小鱼送回水里。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xuesheji/1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