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中班教案 >

中班语言诗歌教案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

时间:2023-05-14 赵老师教案网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10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 教学质量不仅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关也和学生的反应有关。赵老师教案网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相关的文章,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2、体验角色游戏的快乐。

3、尝试用适当的词语替换儿歌中的饭菜名,发展创造能力。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活动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制的黄米饭、炒青菜若干盘,毛竹筷一双、小瓷碗一个,蚂蚁卡片2-3张,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猜一猜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客人一起做游戏(慢慢拉开黑板上的纸帘,露出蚂蚁触角和上半个头),猜猜它是谁?

(幼儿猜测一番后,教师出示政治蚂蚁卡片。)

幼:是蚂蚁。

2、喊一喊

师:谁能把蚂蚁喊到身边来?

幼:小蚂蚁!小蚂蚁!

幼:小蚂蚁快来,我们有许多小朋友。

(教师扮演小蚂蚁边摇头边向前走,但表示拒绝走到幼儿身边。)

师:蚂蚁不肯过来,我们要想一个办法逗逗它,把它引过来。

3.逗一逗。

师:我们怎样喊才能把蚂蚁引过来呢?

幼:蚂蚁来呀来。

师:拿什么逗它?

幼:蚂蚁蚂蚁我给你小汽车∕蚂蚁蚂蚁我给你吃巧克力∕蚂蚁蚂蚁我带你去春游∕蚂蚁蚂蚁我有好看的书‥‥‥

师:我们换是一起来试一试吧。(大家一起招手喊:“蚂蚁来呀来,我给你......”)

二、在游戏中学习儿歌

1.逗引蚂蚁。

师:咦,今天早晨我们做了什么饭菜?

幼:黄米饭/炒青菜。

师:我们把它拿来逗逗蚂蚁吧。

(师幼一起摆出“黄米饭”“炒青菜”、毛竹筷、小瓷碗,引导幼儿在此逗蚂蚁。)

幼:蚂蚁来呀来。

师:(扮演蚂蚁摇头):嗯,不来不来。

幼:来吃饭,快快来吃饭。

师扮演蚂蚁):什么饭?

幼:黄米饭。

师:什么菜?

幼:炒青菜。

师:什么筷?

幼:毛竹筷。

师:什么碗?

幼:小瓷碗。

师(扮蚂蚁来到餐桌前闻闻并吃得很香的动作,然后眉头一皱):吃不完,怎么办?

幼:搬回去。

师:搬回去干什么?

幼:留着以后吃/留给姐姐吃/留给爸爸妈妈吃/留给爷爷奶奶吃.......‥‥‥

师:蚂蚁有了好吃的东西能想到别人,真是好样的。一想到有更多的蚂蚁能吃到好吃的黄米饭、炒青菜,他在班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

幼:高兴/快乐。

(教师一边做蚂蚁搬东西的动作一边念“哼哟哼哟搬得欢”。)

师:为什么蚂蚁搬米饭是要“哼哟哼哟”的?

幼:它搬得多/它力气小蚂蚁一点点大,很吃力。

师:它一次能搬多少米饭?为什么?

幼:两粒/一粒。

师:蚂蚁个头那么小,还没有米粒大,它一次搬一粒还很辛苦呢,所以他们走得很慢,我们一起做一做“哼哟哼哟搬得欢”的动作。

2.学习儿歌,并进行表演游戏。

(1)学习儿歌、

师:把我们刚才逗蚂蚁吃饭的游戏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一首儿歌,你们听—(教师朗诵儿歌《逗蚂蚁》。)

师:请小朋友们也来说一说。

(2)游戏

玩法:先请两位幼儿和教师扮演蚂蚁,一起躲到“洞”里,让其他幼儿来逗蚂蚁。大家喊第一句“蚂蚁来呀来”,蚂蚁说“嗯”,大家喊第二句“快快来吃饭”,蚂蚁问:“什么饭?”大家答:“黄米饭。”蚂蚁问:“什么菜?”大家答:“炒青菜。”蚂蚁问:“什么筷?”大家答:“毛竹筷。”蚂蚁问:“什么碗?”大家答:“小瓷碗。”之后蚂蚁慢慢跑出来,来到餐桌前闻一闻再吃,吃饱后蚂蚁问:“吃不了。”大家说:“往回搬。”于是蚂蚁边念“哼哟哼哟搬得欢”

边搬黄米饭。

三、替换儿歌中的饭菜名称

1.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在请蚂蚁来做客,还可以准备些什么饭菜?

幼:白米饭/红豆饭/黑米粥.......‥‥‥

幼:炒菠菜/红烧肉......‥‥‥

2.师:小朋友回到家还可以编编新的儿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

附儿歌:

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

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白米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什么碗?小瓷碗。

吃不了,怎么办?

哼唷哼唷往回搬。

评析

《逗蚂蚁》这首诗歌节奏明显、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非常符合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教师从猜一猜—喊一喊—逗一逗使幼儿无意识的进入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来熟悉儿歌内容,在对话与扮演中不知不觉的感受儿歌的情趣,熟悉儿歌的句式,为下边学习儿歌打下铺垫。由于幼儿主动性不够,所以教师的参与既是一种示范,又是帮助幼儿开展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替换创编活动中教师有效调动幼儿,使幼儿直接回忆平时吃过的饭菜,拓展孩子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梳理建构经验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可以将游戏延续下去,使幼儿充分体验学习儿歌的快乐,并推动幼儿与家长互动。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诗歌,萌发幼儿观察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发展幼儿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记忆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跟诵诗歌,感受诗歌意境。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分析: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诗歌描写了天空的美丽景色,并把天空比喻成了牧场,把白云比喻成了牛羊,同时,将太阳、月亮、星星、风儿拟人化,充满了情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能激发起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因此,我没有机械地将学会朗诵诗歌作为活动的重点,而是把跟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作为重点,主要运用情景法、讲解法进行突破;难点则是能理解诗歌的内容,运用提问法、观察法、鼓励法突破。活动的延伸请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到主题上,使幼儿的注意力很快集中。

二、展开:

1、欣赏单幅图片,教师利用诗歌中的语句进行总结,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突破活动的难点。

2、完整欣赏课件,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听教师朗诵诗歌后,请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回答你听到了什么?逐句学习诗歌。

4、完整欣赏诗歌,同时跟诵,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掌握诗歌的名字。

5、幼儿再次跟诵诗歌。

三、结束:

自然结束,请幼儿回班后,利用进区时间进行绘画《天空牧场》。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中灯、床、屋檐代表的意思。

2.尝试创编句式:“家是××,有了××,就可以××××。”

3.感受家的温暖,体会自己家庭的幸福。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1.收集灯、床、屋檐、糖果、热水袋、棉被、沙发、玩具等图片。

2.散文诗的录音,《让爱住我家》或《梦幻曲》等让人感觉温馨、甜美的乐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中灯、床、屋檐代表的意思。

2.难点:尝试创编句式:“家是××,有了××,就可以××××。”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观察图片,了解家中常用物品的作用。

(1)展示灯、床、沙发、棉被、屋檐等物品的照片,请幼儿观察说出名称。

提问:谁的家里有这些东西?它们有什么本领?家里还有什么你很喜欢的东西?你为什么很喜欢它?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这些物品的作用,帮助幼儿体会家里有这些东西的方便、温暖、快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散文诗语言进行小结(有了××,就可以××××),为理解、学习和创编诗歌做准备。

2.欣赏散文诗,理解内容,尝试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1)配乐欣赏散文诗,感受诗的意境。

提问:散文里说家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种?

鼓励幼儿说出“家是又×,有了××,就可以××××”的句式。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幼儿跟诵并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重点理解“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缕和暖的阳光。” 提问:在家里,你还喜欢谁的笑容?

教师要多关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在身边的幼儿的感受,用贴近他们生活的语言表达最后一句,如“爷爷奶奶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缕和暖的阳光”,让他们也能够体验到和亲人在一起的快乐和温暖。

3.创编句式,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家还是什么呢?

及时捕捉幼儿美好的感受,和幼儿一起体验有家的温暖和幸福。鼓励幼儿用“家是××, 有了××,就可以××××”的句式表达出来。可录音记录。

将幼儿创编的语句用背景音乐衬托再次倾听,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4)

一、说教材

《小雨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班语言里的一首儿歌,这首儿歌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它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这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在中班教学。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活动设计的的起点,又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中也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理解动词:张、摇、爬。(知识)

2、大胆想象,仿编儿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技能)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理解动词:张、摇、爬。

难点是:仿编儿歌。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适应。那么这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活动前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一些自然现象。

2、物质准备:与儿歌相关的课件、图谱、图片,教师用的记号笔。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些是深入我们教师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图谱教学法、视听讲结合法、探索仿编法、操作法。

幼儿学法主要是:参与法、操作法、体验法。

六、说教学过程

此次活动主要分六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导入----引出名称----观看课件----学习儿歌----仿编儿歌----教师小结

1、环节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猜谜语,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谜语把幼儿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为学习儿歌奠定基础。

2、环节二: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课题。

这个环节通过图片,主要是要引出课题。运用拟人的小雨点,

让幼儿不但记住了名称,而且还对儿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想学儿歌的欲望。

3、环节三: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这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来感受儿歌所带来的意境,从中体验儿歌的和谐、美好的情境。

4、环节四:学习儿歌。

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采

用了可操作性图谱。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更好的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和理解动词张、摇、爬。

5、环节五:仿编儿歌。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难点,中班幼儿刚刚从小班过度而来,仿编儿歌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就充分运用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合理创编,并把幼儿的合理创编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引导幼儿把新编的句子组成儿歌朗读出来。

6、环节六:教师小结。

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是小结一下幼儿的仿编情况,然后鼓励幼儿回家后也大胆的仿编儿歌。

七、说活动亮点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亮点是运用了课件和可操作性图谱,首先,观看了形象、直观的课件刺激了幼儿视觉,为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做了很大的帮助。其次是可操作性图谱,让幼儿动手操作更加深了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动词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活动《小雨点》的说课内容,活动中有亮点,也有缺点,希望各位专家、各位老师给予知道和帮助,谢谢!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3、喜欢参加学习诗歌活动,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重点:

是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容;活动难点:是让幼儿学习一年四季有哪些季节,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课件,画好祖国版图轮廓线的背景图,诗歌相应图片及内容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真大"。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寻找家乡位置,感受"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基本环节。--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1、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2、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问: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3、教师用图片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问: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4、多形式让幼儿学习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5、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三)结束环节。

(四)延伸环节请幼儿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用手中的画笔画一幅漂亮的画,表达自己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四、活动延伸:

1、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2、可以延伸绘画活动《美丽的'祖国》,表达自己爱祖国妈妈的情感,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

五、活动建议:

为了让幼儿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我运用了课件和图片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具展开教学。孩子们先欣赏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只能简单说出图片上有什么,不明白其要表达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情况等内容。我通过课件用"游泳与滑雪;围着火炉吃西瓜"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同一个时间发生。让幼儿初步理解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诗歌的内容比较抽象,让幼儿理解的内容很多,只能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中国分为南北方,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同一时间各自的气候和人们所做的活动是不一样的。随着孩子社会经验的积累,诗歌里的内容才能慢慢渗透在孩子的脑海里,他们才能真正懂得诗歌内容。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想想中,理解小水滴变化的各种形态。(雨、雪、霜、雾)

2、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体验探究水的乐趣。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到水蒸气、云、雨、雪、霜、雾、露水的循环图

2、诗歌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说说对水的认识

师: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聊聊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水。

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

小结: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二、基本部分:

1、观看PPT课件,了解水的不同形态。

(1)师:我还知道水是魔术师,会变来变去,看看它会变成什么呢?

(2)你看明白了吗?小水滴变成了什么了呢?

小结:水有不同的形态:云、雪是固态的水,雨、露水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

2、欣赏诗歌《小水滴》,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

小水滴为了让你们记得它的不同形态,还跑到了诗歌里,让我们一起听听。

(1)如果小水滴是个小朋友,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诗歌里的哪一句说小水滴是淘气的?

(3)小水滴变成了哪些形态?是怎么变的?

(4)谁帮助它变成云彩的?又怎样变作大雨?

(5)什么时候会变成雪花?为什么?

(6)小水滴还会变成什么?

3、引导幼儿运用肢体语言理解、记忆诗歌内容

(1)你能用哪些动作表现这个淘气的'小水滴?

(2)集体朗诵诗歌。

(3)分组朗诵诗歌

三、结束部分:

音乐:大雨和小雨

小水滴今天好高兴,它还邀请我们一起跳个舞。看看这次的小水滴淘气地变成了什么呢?

听音乐边唱歌边跳舞“大雨和小雨”。

附诗歌:小水滴,真淘气。

变过来,变过去。

夏天太阳一出来,

飞到天空变云彩。

闪电雷鸣轰隆隆,

变作大雨落下来。

冬天来了变雪花,

送给大地白外衣。

会变霜,会变雾,

有时还能变朝露。

变过来,变过去,

你说淘气不淘气?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7)

设计意图

《春天的电话》是一则童话故事,用小动物打电话的形式向幼儿报告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和春天万物的美好景象。选取《春天的电话》这一教材是因为:

1、故事结构简单,语句重复,符合中班幼儿的认识特点。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通过游戏,既能激发幼儿观察春天变化的兴趣,又能通过学习掌握电话内容达到练习说话的目的。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并说出知道春天的基本特征。

2、说出故事中的对话,能够分角色进行表演。

3、懂得与同伴之间要相互友爱、关心。

【活动准备】:

1、事先带领幼儿外出找过春天。

2、多媒体课件。

3、小熊、小松鼠、小白兔、小青蛙、小公鸡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去郊游吧。”

听开火车音乐进活动室。

2、师:“轰隆隆”打雷了,冬眠的小熊被吵醒了。(出示小熊)它揉揉眼睛,推开窗户往外一看:“啊!春天来啦!”

春天是大地有什么变化?(请幼儿回答:春天的特征)

3、小熊可开心了。它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朋友们。那小熊会用什么办法告诉朋友们呢?(请幼儿回答:打电话)

二、分段欣赏故事,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1、提问:“小熊给谁打电话了?小熊对小松鼠说了什么呢?”

小熊连忙拿起电话给小松鼠打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12345,“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吧。” 2、提问:小松鼠给谁打电话了?小松鼠对小白兔说了什么呢?” 小松鼠听了电话,知道春天来了。就拿起电话给小白兔打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23451,,“喂,小白兔。你好!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草吧。”小白兔说:“好的,谢谢你!再见! 3、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小白兔给谁打电话了?小白兔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呢?小青蛙是怎么说的?

小白兔听了电话,知道春天来了。就拿起电话给小青蛙打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34512,“喂,小青蛙。你好!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现在小女孩请起立,请你们来做小松鼠。小男孩就坐着,请你们来做小白兔。我来做小青蛙,我们一起来打电话吧。好吗?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响了。小松鼠说……小白兔说……小白兔听了电话,知道春天来了。就拿起电话给小青蛙打电话,叮铃铃叮铃铃,小白兔说……小青蛙说……你们表演的真棒!现在女孩子请坐下,请你们来做小松鼠。男孩子请起立,现在请你们来做小白兔。我来做小青蛙,我们再来一起来打电话吧。好吗?(先女孩做小松鼠,男生做小白兔进行练习,再交换一次角色进行练习,教师一直做小青蛙,师:小青蛙知道春天来了,那它会给谁打电话呢?(幼儿回答)让我们接着往下听。

4、小青蛙给小公鸡打电话说了什么?小公鸡是怎么回答的?

小青蛙听了电话,知道春天来了。也拿起电话给小公鸡打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45123,小公鸡吗,春天来了,地上的虫子爬出来了,快出来捉虫子吧!

5、提问:小公鸡给小熊打电话说了些什么?小熊是怎么回答的?,

小公鸡听了电话,知道春天来了。也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51234,给小熊打电话:“喂,小熊吗?春天到了,山上的花开了,快出来采花吧。”小熊说:“好的,谢谢你!再见!”

现在谁愿意上来做小青蛙、小公鸡和小熊?下面的小朋友请和我一起来讲。你们表演的太棒了!(分成3组,以三角形的形式站好。第一个幼儿戴头饰。)

6、师:小熊听了电话,高高兴兴来到了外边,看见大家都出来了。它对小公鸡说:“谢谢你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春天来了。”小公鸡指指小青蛙,小青蛙指指小白兔,小白兔指指小松鼠,都说:“是它先给我打电话的,应该谢谢它。”小松鼠指着小熊说:“我们应该谢谢小熊!是它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的!”

小熊听了,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

三、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请幼儿欣赏。

四、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学说故事的对话。

五、教师小结,对幼儿渗透教育。

教师小结:

故事里的小动物们都愿意把春天来了的好消息告诉给好朋友,懂得互相关心、团结友爱。你愿意关心、帮助朋友吗?你会怎么关心、帮助朋友呢?我们班的小朋友颜浩咳嗽,没来上幼儿园,我们拨通颜浩家的电话号码,关心一下好吗?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帮助朋友们吧。

附故事

故事:春天的电话

“轰隆隆!打雷了……”。

睡了一个冬天的小黑熊被惊醒了,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啊,原来春天来了!”他连忙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1,2,3,4,5,“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玩吧!”

小松鼠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2,3,4,5,1,“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草吧!”

小白兔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3,4,5,1,2,“喂,小青蛙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雪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小青蛙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4,5,1,2,3,“喂,小公鸡吗?春天来了,地上的虫子爬出来了,快出来捉虫子吧!”

小公鸡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5,1,2,3,4,“喂,小黑熊吗?春天来了,山上的花开了,快出来采花吧!”

小黑熊听了电话,高高兴兴地来到外边,看见大伙儿全出来了。它碰见小公鸡,说:“谢谢你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春天来了。”小公鸡指指小青蛙,小青蛙指指小白兔,小白兔指指小松鼠,都说:“是他先打电话通知的,应该谢谢他。”小松鼠却指着小黑熊说:“我们应该谢谢小黑熊!是他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的!”小黑熊听了,连忙用两只大手捂住脸,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

设计意图: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正是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和景象的好时机。这首诗歌明快清新、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美和春天的美丽变化。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语言和意境的美,学会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3、感知春天的美景,培养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会朗诵诗歌。

2、难点:发展幼儿仿编诗歌的能力。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趣味性。

2、学习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仿编,学习词:静悄悄。

3、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恰当的语气表现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1、游戏场景布置(根据诗歌内容布置成小花园:大树、小草、玫瑰、菊花、大海、云朵)、幼儿胳膊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小块(红、黄、蓝、白、绿各若干)、太阳头饰与长手帕、反映个别难句内容的图片、班得瑞《春》的音乐、Flash课件。

2、幼儿玩过捉迷藏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活动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的教室今天变成了一个小花园,花园里都有什么?

2、通过游戏理解诗歌内容。

①了解诗歌基本元素、难点前置

师:我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不过今天的捉迷藏和以前不一样,今天是太阳和颜色宝宝捉迷藏。我来当太阳,你们当颜色宝宝,你的衣服上贴的是什么颜色?你贴的是什么颜色,你就是什么颜色宝宝。等太阳的眼睛被蒙起来了,颜色们就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躲在里面。(边说儿歌边出示表示“赶快”“喜欢”词义的图片)

师:你们知道要怎么躲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长句“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师:躲好以后,要怎样才不会被发现?(引导幼儿讨论出躲好之后要安静,提炼出词汇“静悄悄”,出示代表“静悄悄”词义的图片。教师边指图边完整的将长句连起来说。)

②三次游戏,倾听熟悉儿歌

师:马上开始了,就要静悄悄的哦。在玩的时候,太阳会把游戏怎么玩的说出来,注意听听,太阳说了什么?(先请第一小组玩。教师根据颜色们躲的位置,提炼出诗句。)

师:现在请第二组的颜色宝宝来和太阳玩游戏,颜色们可以和我一起来边玩边说哦。这次你们又听到我说了哪些话?(根据幼儿的回答出图)

师:第三组小朋友和我一起玩,这次我小声说,你们大声说哦,说的好的小朋友一会请他来当太阳。

二、完整诵读诗歌

1、初步尝试完整说出儿歌。

师:颜色宝宝都被找到了。他们都躲在哪里?我们拿小手来当手帕,完整说一说,能完整说出来的小朋友我请他来当太阳。(请数名幼儿当太阳,数名当颜色宝宝,跟音乐边说儿歌边游戏。)

2、用愉快的心情,有表情的诵读儿歌。

师:刚才你们玩捉迷藏心情怎么样?其实我们刚才玩游戏说的话,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捉迷藏”。那在说这首儿歌的时候,也要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说。我们轻轻站起来,一起跟着音乐,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说一说。

三、创编诗歌、延伸。

师:刚才在玩的时候,颜色宝宝都找到了躲的地方。黄色宝宝,你们为什么要躲在菊花里呢?红色宝宝你呢?(依次问问其他幼儿)原来躲在和自己一样颜色的东西里面不容易被发现啊,你们真聪明!

师:除了诗歌里的黄色、红色、蓝色、绿色。还有那些颜色呢?如果他们也要玩捉迷藏,他们可能会躲在哪里?想一想,用诗歌里的句子说一说。(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你们真棒,都会写诗,像个小诗人!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还有哪些颜色,看看他们躲在哪里!

附:散文诗“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

黄色躲在菊花里,

白色躲在云朵里,

蓝色躲在大海里,

红色躲在玫瑰里,

绿色太多了挤不下,有的躲在大树里,有的躲在小草里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了!

活动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从教材、教法、幼儿三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考虑,从这三方面进行了备课:

一、备幼儿。

大班幼儿喜爱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愿意在文学活动中积极感受积累艺术语言,并且开始学习使用较复杂的句子。对句式规整的诗歌能很快接受,有一定的创编经验。

二、备教材。

《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有很强的叙事性,语言优美又充满童趣。将色彩与事物的对应关系以及黑夜白昼的交替关系巧妙的通过幼儿熟悉的“捉迷藏”游戏串联到诗歌当中。诗歌在句式上既有很规整的部分(XX躲在XX里),也有比较复杂、不规整的长句,尤其是“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一句当中出现几个副词和形容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三、备教法。

在到底用什么样的教法进行教学上,我经过两次尝试:

第一次教学采用倾听加图片策略。幼儿先看动画完整欣赏诗歌,再看每句诗歌相应的小图片理解诗歌内容。跟读几遍后,教师一步一步的撤图,幼儿复述。整个活动气氛呆板沉闷,活动中期幼儿就已经完全失去兴趣,跟读有气无力,不少幼儿开始走神。对诗歌也并不理解,当教师问起:“为什么黄色要躲在菊花里?”不少幼儿回答:“因为菊花漂亮”,“因为它喜欢菊花”……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法过于单一,教的痕迹过重,幼儿长时间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疲劳现象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以及通过参与获得经验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第二次教学以游戏策略为主。全体幼儿参与捉迷藏角色游戏,通过反复的边游戏边倾听引导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结果由于参与游戏人数太多,幼儿非常兴奋,诗歌情境中的景物有限,幼儿你推我挤,基本上没有幼儿能注意倾听诗歌,活动草草结束。

总结以上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运用如下教学策略,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学习。

1、营造情境,帮助幼儿理解。

情境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更深刻的理解诗歌,将色彩与事物的对应关系,通过一次次的游戏让幼儿真正的内化了。同时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熟悉了诗歌的结构,了解了诗歌的语言。到第三遍游戏时,孩子们都明白要找和自身颜色同样的事物躲进去,比起让幼儿凭空想象“为什么白色要躲在云朵里?”要有效的多。同时,这一重点的有效解决也为幼儿最后的创编奠定了基础。孩子们在活动最后的创编非常丰富“紫色躲在葡萄里”、“灰色躲在墙壁里”、“粉红色躲在桃子里”,“橘黄色躲在橙汁里”……

活动中的三次游戏每次只有一组幼儿参与,另两组幼儿观察、倾听。这样做保证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熟悉、理解诗歌才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虽用游戏的策略,但要保证大多数幼儿能安静的倾听和理解。三次游戏也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其中,保证了每一个幼儿即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理解,也有机会亲身体验诗歌内容。

2、难点前置,解决表述难题。

诗歌开头的长句“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出现多个副词和形容词,这个长句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上并不困难,但要掌握这种句式却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单独将这个长句作为难点用图片策略和迁移生活经验的策略解决掉。为之后完整的掌握诗歌奠定基础。

3、恰当用图,构建记忆支架。

活动中使用的图片不同于传统诗歌教学中的图片。传统诗歌教学中的图片有帮助幼儿理解和提示幼儿记忆两个功能,因此图片的数量多,基本上涉及到诗歌中的每个词语。但本次活动对诗歌的理解已经通过情境游戏得到解决。因此活动中只在关键部分使用了个别的图片,主要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幼儿构建记忆支架。

四、不足之处

《捉迷藏》这首诗歌其实还隐含了黑夜白昼的特点与交替关系。颜色“躲”起来,其实是因为到了夜晚,所有的事物都看不出颜色,难以辨别。太阳之所以“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了”,是因为到了白天所有事物都能明显看出颜色,所以才“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诗歌本身隐含的科学性在活动中没有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来。

活动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从教材、教法、幼儿三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考虑,从这三方面进行了备课:

一、备幼儿。

大班幼儿喜爱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愿意在文学活动中积极感受积累艺术语言,并且开始学习使用较复杂的句子。对句式规整的诗歌能很快接受,有一定的创编经验。

二、备教材。

《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有很强的叙事性,语言优美又充满童趣。将色彩与事物的对应关系以及黑夜白昼的交替关系巧妙的通过幼儿熟悉的“捉迷藏”游戏串联到诗歌当中。诗歌在句式上既有很规整的部分(XX躲在XX里),也有比较复杂、不规整的长句,尤其是“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一句当中出现几个副词和形容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三、备教法。

在到底用什么样的教法进行教学上,我经过两次尝试:

第一次教学采用倾听加图片策略。幼儿先看动画完整欣赏诗歌,再看每句诗歌相应的小图片理解诗歌内容。跟读几遍后,教师一步一步的撤图,幼儿复述。整个活动气氛呆板沉闷,活动中期幼儿就已经完全失去兴趣,跟读有气无力,不少幼儿开始走神。对诗歌也并不理解,当教师问起:“为什么黄色要躲在菊花里?”不少幼儿回答:“因为菊花漂亮”,“因为它喜欢菊花”……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法过于单一,教的痕迹过重,幼儿长时间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疲劳现象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以及通过参与获得经验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第二次教学以游戏策略为主。全体幼儿参与捉迷藏角色游戏,通过反复的边游戏边倾听引导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结果由于参与游戏人数太多,幼儿非常兴奋,诗歌情境中的景物有限,幼儿你推我挤,基本上没有幼儿能注意倾听诗歌,活动草草结束。

总结以上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运用如下教学策略,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学习。

1、营造情境,帮助幼儿理解。

情境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更深刻的理解诗歌,将色彩与事物的对应关系,通过一次次的游戏让幼儿真正的内化了。同时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熟悉了诗歌的结构,了解了诗歌的语言。到第三遍游戏时,孩子们都明白要找和自身颜色同样的事物躲进去,比起让幼儿凭空想象“为什么白色要躲在云朵里?”要有效的多。同时,这一重点的有效解决也为幼儿最后的创编奠定了基础。孩子们在活动最后的创编非常丰富“紫色躲在葡萄里”、“灰色躲在墙壁里”、“粉红色躲在桃子里”,“橘黄色躲在橙汁里”……

活动中的三次游戏每次只有一组幼儿参与,另两组幼儿观察、倾听。这样做保证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熟悉、理解诗歌才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虽用游戏的策略,但要保证大多数幼儿能安静的倾听和理解。三次游戏也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其中,保证了每一个幼儿即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理解,也有机会亲身体验诗歌内容。

2、难点前置,解决表述难题。

诗歌开头的长句“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出现多个副词和形容词,这个长句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上并不困难,但要掌握这种句式却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单独将这个长句作为难点用图片策略和迁移生活经验的策略解决掉。为之后完整的掌握诗歌奠定基础。

3、恰当用图,构建记忆支架。

活动中使用的图片不同于传统诗歌教学中的图片。传统诗歌教学中的图片有帮助幼儿理解和提示幼儿记忆两个功能,因此图片的数量多,基本上涉及到诗歌中的每个词语。但本次活动对诗歌的理解已经通过情境游戏得到解决。因此活动中只在关键部分使用了个别的图片,主要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幼儿构建记忆支架。

四、不足之处

《捉迷藏》这首诗歌其实还隐含了黑夜白昼的特点与交替关系。颜色“躲”起来,其实是因为到了夜晚,所有的事物都看不出颜色,难以辨别。太阳之所以“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了”,是因为到了白天所有事物都能明显看出颜色,所以才“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诗歌本身隐含的科学性在活动中没有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来。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会看图记忆诗歌内容。

2.尝试用角色扮演或问答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做“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的调查表

2.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导入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份关于“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的调查表,今天就把你的调查表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2.欣赏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提问诗歌内容

(3)教师再次朗诵,并出示相应图片。

教师:诗歌里是一位也上大班的小朋友,你听到他最爱谁?

(4)出示小、中、大班图标符号图。

---第一段,牙牙学语的时侯,妈妈问了我什么?我说了什么?妈妈听了怎么样?

---第二段,奔跑在乡村的路上的时侯,爸爸问了我什么?我是怎么说的?

---第三段,现在我上幼儿园了,又是怎么回答的?

指导并鼓励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回答问题。

(5)边看图标边有感情地朗诵、记忆诗歌。

3.幼儿分角色或问答方式朗诵。

(1)教师: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鼓励幼儿尝试用分角色或问答方式朗诵儿歌。

(2)教师:你最喜欢哪段?为什么?

4.讨论:为什么老师说我长大了?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调查表,进行仿编诗歌活动。

附诗歌 :

我爱中国

牙牙学语的时侯,

妈妈问我:“你爱谁?你喜欢什么?”

我说:“我爱妈妈,我喜欢妈妈抱。”

妈妈吻吻我,给我大大的拥抱。

奔跑在乡村的路上,

爸爸问我:“你爱谁?你喜欢什么?”

我说:“我爱爸爸,我喜欢美丽的家乡。”

爸爸哈哈笑,把我放在坚实的臂膀.上。

上了幼儿园,

老师问我:“你爱谁?你喜欢什么?”

我说:“我爱中国,我喜欢学本领。”

老师点点头,说我长大了。

活动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是带的中小班,这次带了大班又要上教研课,心里还真直打鼓。担心中小班说话罗嗦的习惯会出现,担心时间把握不好。

活动结束后我静下心仔细想了想自己上的这节课,发现了以下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不够简洁明了。虽然我设计了一些主要的提问,但在上课时还是不由自主的提出了其他的问题,有时问题还会重复提出。

2.活动的结尾部分处理的不是很好,幼儿的情感没有带动起来。

3.活动中没有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诗歌。

中班语言诗歌《抱》教案(篇10)

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励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儿歌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

过程:

(一)引入主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2、对了你们说对了,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游戏吧。

3、你们玩完乐也累了,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

4、教儿歌。

5、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现在我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6、教师提问?

(1)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

(2)茂密的树林是谁的家?

(3)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

(4)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

(5)红红的花朵是谁的家?

(6)美丽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7、幼儿看图分组说。

8、幼儿看图连贯的集体说。

(二)让幼儿充分想象,创编儿歌。

1、你们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请你们在动脑筋想一想:

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

茂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

绿绿的草地还是谁的家?

清清的河水还是谁的家?

红红的花朵还是谁的家?

美丽的幼儿园还是谁的家?

2、明天我们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说给小朋友听,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吧。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zhongbanjiaoan/5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