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小班教案 >

健康教案大象运粮

大象运粮的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时间:2024-04-07 赵老师教案网

大象运粮的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模板。

幼儿园小班老师需要保证小朋友们能好好听课,为了促进小朋友们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小朋友们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小班教案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象运粮的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模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过筛选汇总编辑为你整理了“大象运粮的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模板 ”的相关文章。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指导教学的必要规范。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以便后续阅读!

小班健康活动《蚂蚁运粮》足我听过的一节相当成功的公开课,执教者以“精”“异”“活”的细节使教学精彩纷呈,魅力无限。

师:今天,老师来做蚂蚁妈妈,那你们就是谁呀?幼:蚂蚁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来运动运动吧!(师幼随着音乐边跳边走上舞台,突然有几个男孩被舞台上的红幕布吸引住了,他们钻进幕布里玩起了捉迷藏游戏。)

师:孩子们,这儿还有更好玩的呢,出来吧!(那几个男孩全然不顾地继续玩着,其他孩子也纷纷加入。)

师:看来,大家喜欢捉迷藏,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吧!(执教者也加入其中,玩了3分钟左右,执教者故意做出又累又饿的样子。)

师:孩子们,妈妈现在好累好饿呀!哪些乖宝宝愿意给妈妈运粮食做饭吃?

【片段二】导入游戏“蚂蚁运粮”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边和那边的草丛(用大雪花片积木搭成)里有许多袋粮食(用红、黄蓝方便袋自制),我们把它们运回来,好不好?

执教者先请个别幼儿示范背小背篓(用牛奶箱子自制),并根据幼儿背的方法配以语言讲解。然后请每个幼儿选一只小背篓背着坐到圆点上。(在此过程中执教者巡回指导。)

执教者先出示红、黄、蓝三只篓子,接着讲解玩法,强调爬着去运粮食,并将粮食送到相应颜色的篓子里。

师:谁愿意爬到那边草丛里运一袋粮食回来?(执教者引导其他幼儿为运粮者加油。)

师:哦,运回来喽!我们来看看,他粮食放得对吗?你们有没有看清楚他是怎样把粮食放到篓子里的?(请该幼儿再次示范一遍倒粮食,执教者予以讲解。)

执教者将平衡木架在高矮不同的'两只米袋上,形成高矮不同的两座山,让幼儿练习爬山坡。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粮食运到山坡那边的仓库(贴有红、黄、蓝标记的白色整理箱各一个)里去。可是,山坡那么高,我们怎样才能爬过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示范,执教者和其他幼儿为示范者加油。)

从上述片段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三个细节:

杨九俊先生说:“弹性的教学来自于精心的准备。”活动准备是组织活动的前奏,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活动准备不仅包括教案的设计、教学具的准备,还包括教师对班级幼儿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情况进行的预测等。

就本节课而言,无论是活动材料的准备,还是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都经过了执教者的精雕细琢。很多细节看似信手拈来,但实质上是匠心独运。比如,执教者在活动前精心自制的背篓、草丛、粮食袋等活动材料。废旧材料的出新及可爱的造型深受幼儿喜爱,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又如,在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等待时,执教者引导等待者为示范者加油,从而使等待者参与到活动之中,避免了等待者“未能学习”情况的出现。再如,为了照顾个体差异,执教者为幼儿准备了两座高低不同的山坡,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爬坡成功的快乐。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决于对活动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一般来说,奇异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活动兴趣。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小班幼儿来说,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尤为重要。

执教者注重以新异的自制活动材料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绿绿的“草”、高低不同的“山”、五颜六色的“粮食袋”以及贴有红、黄、蓝标记的“仓库”等贯穿于整个活动情境之中,因而在每个活动环节中幼儿都能感受到新颖有趣,从而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不要过分地受教案的约束,要善于根据幼儿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小班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活动中极易发生“意外”,这更需要教师灵活驾驭课堂,适时适度调整活动。

执教者面对几名幼儿突然玩起的捉迷藏游戏,不仅没有制止,反而放弃了预设的准备活动,带幼儿玩起了捉迷藏游戏。但执教者参与游戏的目的是想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预设活动之中,其以“妈妈好累好饿呀!哪些乖宝宝愿意给妈妈运粮食做饭吃?”的方式使幼儿注意力转移到了“运粮食”之上,从而使预设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特级教师华应龙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作为教师,我们应珍视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机智地去利用细节,以使活动魅力无限、更具实效。

精选阅读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模板


感谢查阅我们为你推荐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能分辨出轻快、沉重的音乐变化。

2、能随着音乐变化变换大象走路、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动作。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过歌曲《秋天》,了解许多动物的不同特征

2、环境准备:创设森林场景

3、物质准备:大象走路、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图片各一张贴在森林场景里,小鸟和大象头饰各一套,《秋天》《大象和小鸟》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秋天》乐曲中进教室。

T: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唱歌吧!

二、引导幼儿了解大象和小鸟的角色特点

T:森林里有谁?我们来学一学大象。看,这只大象在干什么?我们来学学。森林里还有谁?一起来学学小鸟。

小结:大象走起路来慢慢的、重重的。

小鸟飞起来轻轻的、快快的。

三、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别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欣赏AB段

T: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叫《大象和小鸟》。听,谁出来了?

2、第二遍欣赏AB段,用动作来学。

T:再来听听,哪段音乐是大象出来了,哪段音乐又是小鸟出来了?你可以用动作来学一学。

小结:大象出来的音乐是重重的、慢慢的。小鸟出来的音乐是轻轻的、飞得快快的。

3、第三遍听老师讲述故事,完整欣赏AB、AB段

T:原来这首音乐中讲了关于《大象和小鸟》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完整音乐)师指图片讲述故事

4、第四遍听音乐表演,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T:宝宝想不想来听着音乐表演这个故事啊?当你听到大象出来的音乐就做个重重的动作,

小鸟出来的时候就做个轻轻的动作呢。

四、分角色表演

T:宝宝,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表演吧!

1、出示头饰

T:请这边的宝宝扮演大象,[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另一边的宝宝表演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表演

五、结束活动

T:今天,我们在森林里玩得真高兴,下次再来玩吧!

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大象走的动作离开“大森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3)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小鸟和汽车

音乐游戏:

小鸟和汽车

设计思路:

为了迎接“元旦”节对家长开放活动,根据幼儿喜欢边唱边跳的特点,特设计此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环境中体验节日快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2、能边唱歌边表演。

3、掌握音乐游戏规则及玩法。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小鸟头饰每人一个;汽车头饰一个;大树四棵。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鸟飞。

2、复习歌表演《小鸟点头、招手》。

3、游戏:小鸟和汽车。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请配教老师扮“汽车”,其余幼儿扮“小鸟”。小鸟和妈妈愉快的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突然,汽车开来了,小鸟赶快飞到树上去。汽车在草地上转了几圈又开走了,小鸟又飞到了草地上唱歌跳舞。游戏一遍后,请能力强的个别幼儿扮“汽车”,再玩1"2遍。

4、结束活动:小鸟坐着汽车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一起唱歌、跳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 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 要求幼儿学习倾听,能在倾听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个串铃,2、 一面大鼓。

3、 一个蛙鸣捅(可用其它能连续敲响的乐器代替)。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老师讲述故事,知道大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大象,大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大象尾巴碰着,当大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大象,大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幼儿模仿练习。

2、 幼儿听老师用打击乐表现故事内容,先缓缓敲大鼓,再连续刮蛙鸣筒,接着轻轻摇响串铃,最后使劲敲大鼓。这样,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打鼓表示大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生气使劲跺脚。

3、 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

4、 幼儿在老师敲击乐器声中和讲故事清洁的提示下做游戏。扮蚊子的幼儿练习先听着蛙鸣筒声往后退,当什么也声都没有时,就边摇串铃,边走到大象(由另一老师或高大幼儿扮演)身边,当听到重纵的敲鼓声时,蚊子就躺下死掉。

5、 不用故事提示,幼儿随鼓声,蛙鸣筒声玩游戏。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用夸张的声音念),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用较慢的、不太强的声音念)。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5)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6)

一、设计思路:

为了迎接“元旦”节对家长开放活动,根据幼儿喜欢边唱边跳的特点,特设计此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环境中体验节日快乐的气氛。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2、能边唱歌边表演。

3、掌握音乐游戏规则及玩法。

三、活动准备:小鸟头饰每人一个;汽车头饰一个;大树四棵。

四、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鸟飞。

2、复习歌表演《小鸟点头、招手》。

3、游戏:小鸟和汽车。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请配教老师扮“汽车”,其余幼儿扮“小鸟”。小鸟和妈妈愉快的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突然,汽车开来了,小鸟赶快飞到树上去。汽车在草地上转了几圈又开走了,小鸟又飞到了草地上唱歌跳舞。游戏一遍后,请能力强的个别幼儿扮“汽车”,再玩1"2遍。

4、结束活动:

小鸟坐着汽车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一起唱歌、跳舞。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比较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游戏这个环节,我对他们干预得比较多,他们在游戏时我一直问他们你是怎么玩的,我想这里应该先让小朋友跟着音乐尽情地游戏,不要打断他们,等音乐结束后我再和他们交流,会比较好,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肯定更过瘾。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准备:

1、PPT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啦?

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粗粗的四肢、大大的身体)

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你们猜在这只大象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一)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鼓,轻、慢)。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哗~哗~哗~”(响筒),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哗~哗~哗~””(响筒)。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的晕过去啦!

1、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3、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5、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二)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出示小鼓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谁想来摸摸它?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

接下来,小鼓、响筒和手铃也想给你们讲一讲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三)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哗-哗-哗-的响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四)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鼓、串铃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游戏:狗熊与小老鼠

1、游戏玩法及规则:大狗熊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

2、模仿游戏:幼儿模仿大狗熊和小老鼠做动作。

3、听小铃指挥做模仿游戏。

二、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1、故事里有谁?(大象、蚊子)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2、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3、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4、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2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听是谁的声音。

2、请幼儿来做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摇,表示蚊子飞。

3、在提示下用乐器表演故事。

四、结束

今天我们和鼓、串铃做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吧,整理乐器。

附: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塞!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赶了好几次蚊子都赶不走。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给吓死了!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先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听故事,但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所以我首先充分地调动起了自己的激情,结合教具,运用生动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一遍《大象和小蚊子》。

小班的宝宝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在讲述故事中我特别注重大象走路“咚 咚 咚”,小蚊子飞“嗡 嗡 嗡”,驱赶小蚊子“刮 刮 刮”等拟声词的运用,所以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宝宝们听得特别投入,表现的非常兴奋。

三、打击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宝宝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拟声词引出了打击乐器,对于这些乐器来说,蛙鸣筒宝宝们比较陌生,但通过分辨声音及了解名称的来历,宝宝们非常感兴趣。最后通过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了小鼓、蛙鸣筒、手铃三种打击乐器为故事伴奏。

小班宝宝对乐器的演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他们分辨出这三种乐器的音色,我与宝宝们进行了各种声音与乐器的演奏、配合练习。

四、最后一个环节,让宝宝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宝宝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这种师幼的良好互动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关于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篇9)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1000字模板


老师是一种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职业为他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者。教案中的预习模块一定是一项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教案要结合教师个人的教学体会。你会为应该怎么寻找一篇好的教案而忧愁嘛?经过搜索和整理,栏目小编为大家呈上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1)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教案出自:教案网)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教案出自:教案网)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鼓、串铃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游戏:狗熊与小老鼠

1、游戏玩法及规则:大狗熊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

2、模仿游戏:幼儿模仿大狗熊和小老鼠做动作。

3、听小铃指挥做模仿游戏。

二、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1、故事里有谁?(大象、蚊子)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2、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3、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4、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2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听是谁的声音。

2、请幼儿来做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摇,表示蚊子飞。

3、在提示下用乐器表演故事。

四、结束

今天我们和鼓、串铃做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吧,整理乐器。

附: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塞!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赶了好几次蚊子都赶不走。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给吓死了!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先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听故事,但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所以我首先充分地调动起了自己的激情,结合教具,运用生动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一遍《大象和小蚊子》。

小班的宝宝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在讲述故事中我特别注重大象走路“咚 咚 咚”,小蚊子飞“嗡 嗡 嗡”,驱赶小蚊子“刮 刮 刮”等拟声词的运用,所以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宝宝们听得特别投入,表现的非常兴奋。

三、打击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宝宝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拟声词引出了打击乐器,对于这些乐器来说,蛙鸣筒宝宝们比较陌生,但通过分辨声音及了解名称的来历,宝宝们非常感兴趣。最后通过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了小鼓、蛙鸣筒、手铃三种打击乐器为故事伴奏。

小班宝宝对乐器的演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他们分辨出这三种乐器的音色,我与宝宝们进行了各种声音与乐器的演奏、配合练习。

四、最后一个环节,让宝宝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宝宝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这种师幼的良好互动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准备:

1、PPT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啦?

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粗粗的四肢、大大的身体)

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你们猜在这只大象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一)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鼓,轻、慢)。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哗~哗~哗~”(响筒),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哗~哗~哗~””(响筒)。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的晕过去啦!

1、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3、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5、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二)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出示小鼓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谁想来摸摸它?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

接下来,小鼓、响筒和手铃也想给你们讲一讲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三)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哗-哗-哗-的响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四)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活动反思: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

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活动反思: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

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密封但有气孔的果奶瓶若干,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风油精、醋、酱油、麻油等。

2.吹塑纸做成的"家"、小喷壶。

活动过程:

1.进入弥漫着香气的教室,引出课题。

(1)提问: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是怎样闻出来的?

(2)提问:你的小鼻子在哪里?请指一指。

(3)幼儿说说自己鼻子的形状和用处。

2.闻气味瓶,感知鼻子的用处。

(1)提问:这是气味瓶,怎么才能闻出里面的气味呢?

(2)幼儿闻气味。老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注意不让瓶子贴紧鼻子,也可对着瓶子用手轻轻扇动气味进入鼻子。

(3)提问:桌上有什么?这些气味瓶里装的事什么?怎么才能知道?

(4)幼儿闻气味,并同老师、同伴交流闻到的气味。

3.玩游戏:气味瓶找"家"(1)认识气味瓶的"家"。

(2)请幼儿问出气味后,将气味瓶送回"家"中。

(3)师幼一起验证:气味瓶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小结:我们的鼻子用处很大,能闻到很多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活动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上科学公开课,一直不知道怎么去上,开课之前问了很多老师,她们也给予了我一些帮助与意见。活动前, 我找到了酱油、醋、白酒、水等液体,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一些好奇的幼儿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活动开始时,幼儿的注意力就被这些东西吸引住了,在幼儿的好奇心中,教学活动开始了。首先,我给他们猜了一个谜语,他们果然兴趣很高,都纷纷猜了起来,有几个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是鼻子。通过洒香水闻香水环节,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鼻子有闻气味的功能。

但是从小鼻子闻一闻的结果来看,幼儿对一些液体的味道不够了解,特别是白酒,很多幼儿都不能分辨出来,这就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像一些醋,酱油,白酒,水,大部分幼儿很快的就分辨出来,因为这些液体都是厨房里的,小朋友平时接触的比较多,相对的,印象也就深。在闻味道的环节中,还教会了他们如果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通过闻一闻,说一说,让幼儿明白每一种物体都有独特的味道,还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闻起来酸酸的,香香的等等。但因为这毕竟还是小班的孩子,语言、词汇还较缺乏,对于一些其他的气味还不能很好的形容。以后会加强他们的词汇量。

闻过气味之后,又与小朋友共同讨论鼻子的用处,很多小朋友能说出,呼吸,闻味道这些作用。通过本节活动让幼儿同时感受保护自身器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身器官的方法,养成保护好鼻子的好习惯。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8)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教案系列]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教案《我的身体》最新模板


作为幼儿园小班老师,我们要让小朋友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就是准备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小班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系列]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教案《我的身体》最新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l、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功用。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一致的能力。

4、初步认识身体外部主要部位,知道头、手、脚的主要作用。

5、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l、大的身体挂图

2、我的练习卡、彩笔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步骤:

l、小朋友指认挂图上的五官及身体部位,指一下图片上的一个部位,摸一下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并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是他/她/它的鼻子(或其他),我的自己在这儿!

2、教师带领幼儿作点鼻子点眼睛的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地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

3、引导幼儿讨论五官、身体部位的作用,每说一个作用,.本文来源:幼儿园教案网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味,引导幼儿做出闻一闻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利用身体部位,五官以及相应的动作编儿歌,例:我的小手拍拍拍,我的小脚踏踏踏,我的眼睛看一看,我的耳朵听一听等。

5、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完成的动作:如眼睛眨一眨,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肩膀晃一晃等。

6、指一指:如,老师说:什么声音?幼儿用手指耳朵。

7、给每人发一张练习卡和一张照片,并根据自己照片的形态画自己的五官和身体。

8、作品展评。

活动延伸:

协助幼儿用自己的照片装饰墙壁,把幼儿完成的练习卡张贴在作品栏。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精选


编辑的“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知识点总结详实全面欢迎大家查阅。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教师课堂管理的重要工具。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1

《小枕头》小班音乐教案 推荐度:小麻雀音乐教案 推荐度: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推荐度:小班数学活动《大的和小的》教案 推荐度:小班音乐《水果歌》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重点)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四)、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重点)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难点)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教案) 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五、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于是,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引发小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习惯。

2.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3.引导幼儿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鼓若干,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孩子们有的说像汽车,有的说像小鸭,还有的说像青蛙。老师趁势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呱呱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呱呱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呱呱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淮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师:“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小铃的声音与一群蚊子的形象非常吻合,木偶演示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一群”。)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的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上,吐着小舌头)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4.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蚊子,请张老师表演大象好吗?

师:大象要带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帮助张老师将沙发靠垫加一根松紧带套在腰上,代表大象的大屁股) 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5.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蚊子是害虫,了解一些灭蚊的方法。

2、初步学习牙刷刷画的方法,感知多种色彩,体验操作的乐趣。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图书、录音机、磁带、牙刷、颜料、画有大象和蚊子的画纸、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大象和蚊子》,想听吗?”(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录音机讲述故事)

提问:1)故事里有谁?

2)蚊子看见大象的屁股去怎么啦?

3)大象是怎么做的?

2、谈话,知道蚊子是害虫,了解一些灭蚊的方法。

1)“你们有没有给蚊子叮过?叮了有什么感觉?”

2)“蚊子要叮人,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有什么好办法?”

3、学习牙刷刷画的方法,感知多种色彩。

(出示牙刷)“今天我们用什么来灭蚊?”

“看老师是怎样来消灭蚊子的”(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用红颜色的药水,呲呲呲,我们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药水来灭蚊。”(请幼儿也来试一试)

4、幼儿几人一组进行绘画,教师指导。

“快快快,我们来帮大象消灭蚊子吧!”

5、评价活动。

(展示作品)“你们可真能干!蚊子终于被消灭了,你们高兴吗?你们真有爱心!帮助了大象,大象和老师要谢谢小朋友,我们每人贴一个小标记表扬表扬自己吧!”(每人到前面取一个标记)

活动反思:

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以小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童话的生动有趣,体验角色表演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钢片琴、鼓、串铃各一个,小铃铛人手一份;森林的背景图及大象、蚊子的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根据乐器提示为线索能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背景图及大象蚊子图片。

2、听故事“大象和蚊子”

利用背景图,教师边演示图片,变伴着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讲述故事。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1)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

(2)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

(3)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

(4)大象发现蚊子在屁股后是怎么说的?

(5)呱呱呱的琴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它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

(6)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

(7)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样子?

4、师幼共同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

(2)评价幼儿在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下次表演提出要求。

5、再次表演。

请三位幼儿扮演大象,教师和其他幼儿扮演蚊子。

6、结束。

请幼儿带着小铃学蚊子的样子飞出活动室,和其他伙伴一起游戏。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准备:

1、PPT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啦?

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粗粗的四肢、大大的身体)

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你们猜在这只大象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一)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鼓,轻、慢)。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哗~哗~哗~”(响筒),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哗~哗~哗~””(响筒)。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的晕过去啦!

1、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3、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5、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二)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出示小鼓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谁想来摸摸它?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

接下来,小鼓、响筒和手铃也想给你们讲一讲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三)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哗-哗-哗-的响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四)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鼓、串铃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游戏:狗熊与小老鼠

1、游戏玩法及规则:大狗熊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

2、模仿游戏:幼儿模仿大狗熊和小老鼠做动作。

3、听小铃指挥做模仿游戏。

二、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1、故事里有谁?(大象、蚊子)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2、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3、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4、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2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听是谁的声音。

2、请幼儿来做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摇,表示蚊子飞。

3、在提示下用乐器表演故事。

四、结束

今天我们和鼓、串铃做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吧,整理乐器。

附: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塞!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赶了好几次蚊子都赶不走。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给吓死了!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先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听故事,但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所以我首先充分地调动起了自己的激情,结合教具,运用生动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一遍《大象和小蚊子》。

小班的宝宝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在讲述故事中我特别注重大象走路“咚 咚 咚”,小蚊子飞“嗡 嗡 嗡”,驱赶小蚊子“刮 刮 刮”等拟声词的运用,所以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宝宝们听得特别投入,表现的非常兴奋。

三、打击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宝宝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拟声词引出了打击乐器,对于这些乐器来说,蛙鸣筒宝宝们比较陌生,但通过分辨声音及了解名称的来历,宝宝们非常感兴趣。最后通过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了小鼓、蛙鸣筒、手铃三种打击乐器为故事伴奏。

小班宝宝对乐器的演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他们分辨出这三种乐器的音色,我与宝宝们进行了各种声音与乐器的演奏、配合练习。

四、最后一个环节,让宝宝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宝宝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这种师幼的良好互动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要求幼儿学习倾听,能在倾听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串铃,

2.一面大鼓。

3.一个蛙鸣捅(可用其它能连续敲响的乐器代替)。

活动过程:

1.幼儿听老师讲述故事,知道大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大象,大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大象尾巴碰着,当大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大象,大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幼儿模仿练习。

2.幼儿听老师用打击乐表现故事内容,先缓缓敲大鼓,再连续刮蛙鸣筒,接着轻轻摇响串铃,最后使劲敲大鼓。这样,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打鼓表示大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生气使劲跺脚。

3.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

4.幼儿在老师敲击乐器声中和讲故事清洁的提示下做游戏。扮蚊子的幼儿练习先听着蛙鸣筒声往后退,当什么也声都没有时,就边摇串铃,边走到大象(由另一老师或高大幼儿扮演)身边,当听到重纵的敲鼓声时,蚊子就躺下死掉。

5.不用故事提示,幼儿随鼓声,蛙鸣筒声玩游戏。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用夸张的声音念),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用较慢的、不太强的声音念)。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10

小班的幼儿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为此,设计了活动《大象和蚊子》,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与节奏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1、体验、表现音乐故事的情趣,感受与同伴活动的快乐。

2、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乐意随音乐做游戏。

知识准备:通过图片、录像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与蚊子”音乐cd、森林场景、桌面演示教具、“大象”长鼻子、“小蚊子”指偶若干、打击乐器鼓、沙锤等。。

师: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导幼儿听音乐手拉手,愉快入场。)美丽的森林到了,小朋友们找个位置休息吧。

反思: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师演示桌面教具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是的,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和大大的身体。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反思: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教师在此环节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激情,结合桌面教具,运用生动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故事《大象和蚊子》,特别是拟声词的运用,令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幼儿们都听了入了神,同时,也感染了参与观摩的客人老师们。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

1、结合桌面教具,完整欣赏音乐,重点指导幼儿感受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

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这个故事吧。小朋友们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是大象走出来了,哪段是蚊子飞出来了?

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2、结合片段音乐,启发幼儿利用姿体动作自由表现音乐的角色特点。

⑴引导幼儿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大象”。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音乐时,大象是怎么走的呢?

⑵幼儿听第二段音乐集体表演“小蚊子”。

师:我们再听听看,谁飞来啦?我们变成小蚊子一起飞起来吧。

反思:幼儿对模仿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飞来飞去的动作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学大象走路时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十分可爱。在过渡环节中,我始终用游戏的口吻来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注意动静的交替,幼儿不易疲劳。

(1)教师出示乐器并演奏,引导幼儿辨别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色。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沙锤,这是鼓,你们听听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大象来了,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蚊子的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2)幼儿演奏乐器,感受大象和蚊子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蚊子来了。(引导幼儿听第一遍)蚊子飞走了,让我听听蚊子的声音。(引导幼儿再次感受第二遍音乐。)

反思: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脚步表现大象的笨重,在提醒幼儿听音乐通过大象与蚊子躲藏的方式来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时,教师害怕幼儿出错,语言的提示稍多了些,可以适时的退出,让幼儿学会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3)引导幼儿再次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大象”与“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

反思: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乐器,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了。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11

小班幼儿音乐教案《大象与蚊子》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质常常能吸引孩子们乐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构建总能激发幼儿广阔的想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有着巨大反差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声音、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是我们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强弱、快慢的声音变化;

2、通过故事,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特质,了解角色与乐器演奏的匹配关系;

3、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①打击乐器:刮琴、小鼓、手铃

②背景音乐:舞曲链接——小白兔与大黑熊 野蜂飞舞 滑稽舞曲

③靠垫一个 幼儿人手一对手铃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师:宝宝们,跟着我一起去玩吧!——师生听音乐做动作愉快入场

二、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声音特点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乐器:刮琴、小鼓、手铃,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质,并跟随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铃跳舞。

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对应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大象与蚊子》,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小鼓轻声敲击表示大象在慢慢的走路,重声敲击表示大象生气的跺脚;手铃的摇动轻重表示蚊子的越来越多;刮琴表示大象在不停的甩尾巴赶蚊子等等,展示刮琴、小鼓、手铃在故事中所体现的系列人物匹配关系。

2、提问,进一步明确乐器所表现的声音形象

●师(轻声敲小鼓)这是谁的声音,大象在干什么?(走路)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走路吧!——师生一起跟着鼓声学大象慢慢的走路。

●师:(摇动手铃)谁来了,(手铃声音由轻转重)蚊子怎么了?(越来越多)——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摇动手腕学习蚊子飞

●师:(刮动刮琴)大象在干吗?(甩尾巴赶蚊子)来,我们跟着琴声一起甩甩尾巴吧!——师生随琴声做动作

●师:(重敲小鼓)你们听,大象怎么了?(大象生气了,在跺脚呢!)大象一跺脚,发生了什么?我们来做做看!——引导幼儿表现蚊子被震晕后倒下的样子。

四、音乐游戏《大象与蚊子》

1、角色定位:师将靠垫绑在屁股上,变成大象,幼儿带上手铃做蚊子;

2、师生一起随背景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象:小白兔和大黑熊,蚊子:野蜂飞舞、甩尾巴:滑稽舞曲),利用乐器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感受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

1、师:今天,我们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戏,他们是谁呢?——进一步巩固对刮琴、小鼓及手铃的认识;

2、师:让我们去和更多的乐器朋友一起游戏吧!

3、师生听音乐做动作出场。

附:故事与乐器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大大的脑袋,大大的身体,好大好大的屁股,走起路来“咚--咚--咚--”, (敲击小鼓,声音沉重而缓慢)很慢很慢。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刮动刮琴),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的儿~~~~~的儿~~~~~””(刮动刮琴)。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啦!

大象和蚊子小班教案 篇12

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大象和蚊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大象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 “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快思.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 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本文扩展阅读:大象,英文Elephant,长鼻目,象科,通称象。大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

小班体育教案:蚂蚁运粮wps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幼儿园小班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小班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小班体育教案:蚂蚁运粮wps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准备:

1.蚂蚁头饰每人一个,垫子4组,平衡木4条,拱形门4个。

2.粮食背袋大、中、小若干,布置好场地。

3.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目标:

1.练习单臂匍匐向前爬行。

2.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节奏随教师做热身运动

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运送粮食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场地,出示蚂蚁头饰,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教师重点示范单臂爬行动作。

规则:一只手臂要伸直用力,另一只手要扶好粮食袋,不要让粮食袋中途掉下来,如果中途很累,可以换手爬行,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3.下面请小蚂蚁们自由练习爬、走、钻的本领,看看谁先把本领练好!

三、幼儿带头饰集体游戏

1.游戏规则:从家出发找粮食,途中钻过山洞(拱形门),爬过草地(垫子),走过小桥(平衡木),发现小袋粮食,每只蚂蚁各背一袋,沿原路跑回家。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第二次出发找粮食,发现粮食较大,引导幼儿想办法,合作抬回家,抬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启发幼儿两人互相配合,搬运粮食回家。

四、游戏结束把运来的粮食堆好,小蚂蚁围着粮仓狂欢,教师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11篇


作为杰出的幼儿园教师工作者,不仅要照顾好小朋友,还要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小班教案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

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密封但有气孔的果奶瓶若干,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风油精、醋、酱油、麻油等。

2.吹塑纸做成的"家"、小喷壶。

活动过程:

1.进入弥漫着香气的教室,引出课题。

(1)提问: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是怎样闻出来的?

(2)提问:你的小鼻子在哪里?请指一指。

(3)幼儿说说自己鼻子的形状和用处。

2.闻气味瓶,感知鼻子的用处。

(1)提问:这是气味瓶,怎么才能闻出里面的气味呢?

(2)幼儿闻气味。老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注意不让瓶子贴紧鼻子,也可对着瓶子用手轻轻扇动气味进入鼻子。

(3)提问:桌上有什么?这些气味瓶里装的事什么?怎么才能知道?

(4)幼儿闻气味,并同老师、同伴交流闻到的气味。

3.玩游戏:气味瓶找"家"(1)认识气味瓶的"家"。

(2)请幼儿问出气味后,将气味瓶送回"家"中。

(3)师幼一起验证:气味瓶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小结:我们的鼻子用处很大,能闻到很多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活动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上科学公开课,一直不知道怎么去上,开课之前问了很多老师,她们也给予了我一些帮助与意见。活动前, 我找到了酱油、醋、白酒、水等液体,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一些好奇的幼儿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活动开始时,幼儿的注意力就被这些东西吸引住了,在幼儿的好奇心中,教学活动开始了。首先,我给他们猜了一个谜语,他们果然兴趣很高,都纷纷猜了起来,有几个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是鼻子。通过洒香水闻香水环节,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鼻子有闻气味的功能。

但是从小鼻子闻一闻的结果来看,幼儿对一些液体的味道不够了解,特别是白酒,很多幼儿都不能分辨出来,这就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像一些醋,酱油,白酒,水,大部分幼儿很快的就分辨出来,因为这些液体都是厨房里的,小朋友平时接触的比较多,相对的,印象也就深。在闻味道的环节中,还教会了他们如果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通过闻一闻,说一说,让幼儿明白每一种物体都有独特的味道,还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闻起来酸酸的,香香的等等。但因为这毕竟还是小班的孩子,语言、词汇还较缺乏,对于一些其他的气味还不能很好的形容。以后会加强他们的词汇量。

闻过气味之后,又与小朋友共同讨论鼻子的用处,很多小朋友能说出,呼吸,闻味道这些作用。通过本节活动让幼儿同时感受保护自身器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身器官的方法,养成保护好鼻子的好习惯。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活动反思: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准备:

1、PPT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啦?

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粗粗的四肢、大大的身体)

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你们猜在这只大象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一)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鼓,轻、慢)。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哗~哗~哗~”(响筒),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哗~哗~哗~””(响筒)。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的晕过去啦!

1、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3、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5、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二)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出示小鼓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谁想来摸摸它?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

接下来,小鼓、响筒和手铃也想给你们讲一讲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三)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哗-哗-哗-的响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四)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在重复听故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好朋友在一起快快乐乐表演杂技的优美意境。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画册。

2、大象,小猴,小熊,小老鼠,绿鹦鹉木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大象杂技团》。

(1)教师有表情地讲故事或一起听录音带。提问: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大象走出森林,要去干什么呢?

(2)再听一遍故事。

2、边看木偶表演边欣赏故事。

(1)师:大象杂技团里有哪些小演员它们要到哪儿去?

(2)在木偶表演的引导下,让宝宝自由谈谈小动物们在表演什么,它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3、边看画册边跟着老师讲故事。

活动建议:

提供几本宝宝画册放在阅读区中,让宝宝自己阅读。

附故事:大象杂技团

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大象走出森林,要去给小朋友表演杂技。小猴子也要去,它坐在大象鼻子上,给大象套上了美丽的花环。小熊也要去,它用脚打起小花伞,在大象身上拿大顶。小老鼠也要去,它跳上小花伞,在伞上转圈翻跟头。绿鹦鹉也要去,它站在伞尖上一路唱歌:杂技团来了!杂技团来了!小朋友们夹道欢迎,大家说:多么漂亮的大象杂技团啊!在六一庆祝会上,精彩的表演开始了。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是语言活动中重要的能力培养之一,在理解故事内容的环节中,要注意观察幼儿倾听的能力。讲故事分段进行讲述,并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回忆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

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装有白酒,醋,水,酱油等的杯子。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出出题。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会辨味。(鼻子)你们知道谜语里说的是什么么?

现在我要和你们变一个魔术,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教师这时喷香水)。好啦,现在请小朋友们睁开你的眼睛。咦?

师:

(1)你闻到什么气味?你是怎么闻出来的?

(2) 你的鼻子在哪里?请指一指。

(3)幼儿说说自己鼻子的形状和用处。

2、闻气味瓶,感知鼻子的用处。

(1)师:桌子上有很多的杯子,下面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每个人挑一个杯子里的液体闻闻。然后告诉老师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幼儿回答···

(2)幼儿再次闻气味。老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注意不让瓶子紧贴鼻子,也可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进人鼻子。

师:刚才小朋友都闻出味道了,那现在老师再请你们闻一次,闻过之后告诉我你闻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幼回答···

小结:我们的鼻子用处可大了,能闻到很多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活动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上科学公开课,一直不知道怎么去上,开课之前问了很多老师,她们也给予了我一些帮助与意见。活动前, 我找到了酱油、醋、白酒、水等液体,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一些好奇的幼儿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活动开始时,幼儿的注意力就被这些东西吸引住了,在幼儿的好奇心中,教学活动开始了。首先,我给他们猜了一个谜语,他们果然兴趣很高,都纷纷猜了起来,有几个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是鼻子。通过洒香水闻香水环节,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鼻子有闻气味的功能。

但是从小鼻子闻一闻的结果来看,幼儿对一些液体的味道不够了解,特别是白酒,很多幼儿都不能分辨出来,这就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像一些醋,酱油,白酒,水,大部分幼儿很快的就分辨出来,因为这些液体都是厨房里的,小朋友平时接触的比较多,相对的,印象也就深。在闻味道的环节中,还教会了他们如果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通过闻一闻,说一说,让幼儿明白每一种物体都有独特的味道,还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闻起来酸酸的,香香的等等。但因为这毕竟还是小班的孩子,语言、词汇还较缺乏,对于一些其他的气味还不能很好的形容。以后会加强他们的词汇量。

闻过气味之后,又与小朋友共同讨论鼻子的用处,很多小朋友能说出,呼吸,闻味道这些作用。通过本节活动让幼儿同时感受保护自身器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身器官的方法,养成保护好鼻子的好习惯。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7】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 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 要求幼儿学习倾听,能在倾听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个串铃,2、 一面大鼓。

3、 一个蛙鸣捅(可用其它能连续敲响的乐器代替)。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老师讲述故事,知道大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大象,大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大象尾巴碰着,当大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大象,大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幼儿模仿练习。

2、 幼儿听老师用打击乐表现故事内容,先缓缓敲大鼓,再连续刮蛙鸣筒,接着轻轻摇响串铃,最后使劲敲大鼓。这样,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打鼓表示大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生气使劲跺脚。

3、 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

4、 幼儿在老师敲击乐器声中和讲故事清洁的提示下做游戏。扮蚊子的幼儿练习先听着蛙鸣筒声往后退,当什么也声都没有时,就边摇串铃,边走到大象(由另一老师或高大幼儿扮演)身边,当听到重纵的敲鼓声时,蚊子就躺下死掉。

5、 不用故事提示,幼儿随鼓声,蛙鸣筒声玩游戏。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用夸张的声音念),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用较慢的、不太强的声音念)。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9】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教案出自:教案网)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教案出自:教案网)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

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活动反思: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小班大象歌教案反思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鼓、串铃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游戏:狗熊与小老鼠

1、游戏玩法及规则:大狗熊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

2、模仿游戏:幼儿模仿大狗熊和小老鼠做动作。

3、听小铃指挥做模仿游戏。

二、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1、故事里有谁?(大象、蚊子)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2、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3、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4、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2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听是谁的声音。

2、请幼儿来做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摇,表示蚊子飞。

3、在提示下用乐器表演故事。

四、结束

今天我们和鼓、串铃做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吧,整理乐器。

附: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塞!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赶了好几次蚊子都赶不走。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给吓死了!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先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听故事,但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所以我首先充分地调动起了自己的激情,结合教具,运用生动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一遍《大象和小蚊子》。

小班的宝宝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在讲述故事中我特别注重大象走路“咚 咚 咚”,小蚊子飞“嗡 嗡 嗡”,驱赶小蚊子“刮 刮 刮”等拟声词的运用,所以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宝宝们听得特别投入,表现的非常兴奋。

三、打击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宝宝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拟声词引出了打击乐器,对于这些乐器来说,蛙鸣筒宝宝们比较陌生,但通过分辨声音及了解名称的来历,宝宝们非常感兴趣。最后通过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了小鼓、蛙鸣筒、手铃三种打击乐器为故事伴奏。

小班宝宝对乐器的演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他们分辨出这三种乐器的音色,我与宝宝们进行了各种声音与乐器的演奏、配合练习。

四、最后一个环节,让宝宝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宝宝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这种师幼的良好互动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教案]小班音乐教案小鸟和大象反思


幼儿园小班老师需要保证小朋友们能好好听课,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小朋友们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小班教案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小班音乐教案小鸟和大象反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的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与您需要的信息“[教案]小班音乐教案小鸟和大象反思”,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点内容被忽略。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能分辨出轻快、沉重的音乐变化。

2、能随着音乐变化变换大象走路、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动作。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过歌曲《秋天》,了解许多动物的不同特征

2、环境准备:创设森林场景

3、物质准备:大象走路、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图片各一张贴在森林场景里,小鸟和大象头饰各一套,《秋天》《大象和小鸟》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秋天》乐曲中进教室。

T: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唱歌吧!

二、引导幼儿了解大象和小鸟的角色特点

T:森林里有谁?我们来学一学大象。看,这只大象在干什么?我们来学学。森林里还有谁?一起来学学小鸟。

小结:大象走起路来慢慢的、重重的。

小鸟飞起来轻轻的、快快的。

三、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别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欣赏AB段

T: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叫《大象和小鸟》。听,谁出来了?

2、第二遍欣赏AB段,用动作来学。

T:再来听听,哪段音乐是大象出来了,哪段音乐又是小鸟出来了?你可以用动作来学一学。

小结:大象出来的音乐是重重的、慢慢的。小鸟出来的音乐是轻轻的、飞得快快的。

3、第三遍听老师讲述故事,完整欣赏AB、AB段

T:原来这首音乐中讲了关于《大象和小鸟》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完整音乐)师指图片讲述故事

4、第四遍听音乐表演,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T:宝宝想不想来听着音乐表演这个故事啊?当你听到大象出来的音乐就做个重重的动作,

小鸟出来的时候就做个轻轻的动作呢。

四、分角色表演

T:宝宝,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表演吧!

1、出示头饰

T:请这边的宝宝扮演大象,[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另一边的宝宝表演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表演

五、结束活动

T:今天,我们在森林里玩得真高兴,下次再来玩吧!

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大象走的动作离开“大森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精选10篇)


幼儿园小班老师需要保证小朋友们能好好听课,为了促进小朋友们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如何才能将小班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精选10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鼓、串铃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游戏:狗熊与小老鼠

1、游戏玩法及规则:大狗熊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

2、模仿游戏:幼儿模仿大狗熊和小老鼠做动作。

3、听小铃指挥做模仿游戏。

二、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1、故事里有谁?(大象、蚊子)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2、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3、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4、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2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听是谁的声音。

2、请幼儿来做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摇,表示蚊子飞。

3、在提示下用乐器表演故事。

四、结束

今天我们和鼓、串铃做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吧,整理乐器。

附: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塞!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赶了好几次蚊子都赶不走。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给吓死了!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先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听故事,但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所以我首先充分地调动起了自己的激情,结合教具,运用生动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一遍《大象和小蚊子》。

小班的宝宝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在讲述故事中我特别注重大象走路“咚 咚 咚”,小蚊子飞“嗡 嗡 嗡”,驱赶小蚊子“刮 刮 刮”等拟声词的运用,所以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宝宝们听得特别投入,表现的非常兴奋。

三、打击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宝宝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拟声词引出了打击乐器,对于这些乐器来说,蛙鸣筒宝宝们比较陌生,但通过分辨声音及了解名称的来历,宝宝们非常感兴趣。最后通过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了小鼓、蛙鸣筒、手铃三种打击乐器为故事伴奏。

小班宝宝对乐器的演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他们分辨出这三种乐器的音色,我与宝宝们进行了各种声音与乐器的演奏、配合练习。

四、最后一个环节,让宝宝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宝宝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这种师幼的良好互动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2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教学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238字。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 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 要求幼儿学习倾听,能在倾听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个串铃,2、 一面大鼓。

3、 一个蛙鸣捅(可用其它能连续敲响的乐器代替)。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老师讲述故事,知道大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大象,大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大象尾巴碰着,当大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大象,大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幼儿模仿练习。

2、 幼儿听老师用打击乐表现故事内容,先缓缓敲大鼓,再连续刮蛙鸣筒,接着轻轻摇响串铃,最后使劲敲大鼓。这样,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打鼓表示大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生气使劲跺脚。

3、 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

4、 幼儿在老师敲击乐器声中和讲故事清洁的提示下做游戏。扮蚊子的幼儿练习先听着蛙鸣筒声往后退,当什么也声都没有时,就边摇串铃,边走到大象(由另一老师或高大幼儿扮演)身边,当听到重纵的敲鼓声时,蚊子就躺下死掉。

5、 不用故事提示,幼儿随鼓声,蛙鸣筒声玩游戏。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用夸张的声音念),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用较慢的、不太强的声音念)。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5

一、设计思路:

为了迎接“元旦”节对家长开放活动,根据幼儿喜欢边唱边跳的特点,特设计此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环境中体验节日快乐的气氛。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2、能边唱歌边表演。

3、掌握音乐游戏规则及玩法。

三、活动准备:小鸟头饰每人一个;汽车头饰一个;大树四棵。

四、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鸟飞。

2、复习歌表演《小鸟点头、招手》。

3、游戏:小鸟和汽车。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请配教老师扮“汽车”,其余幼儿扮“小鸟”。小鸟和妈妈愉快的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突然,汽车开来了,小鸟赶快飞到树上去。汽车在草地上转了几圈又开走了,小鸟又飞到了草地上唱歌跳舞。游戏一遍后,请能力强的个别幼儿扮“汽车”,再玩1"2遍。

4、结束活动:

小鸟坐着汽车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一起唱歌、跳舞。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比较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游戏这个环节,我对他们干预得比较多,他们在游戏时我一直问他们你是怎么玩的,我想这里应该先让小朋友跟着音乐尽情地游戏,不要打断他们,等音乐结束后我再和他们交流,会比较好,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肯定更过瘾。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6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小鸟和汽车

音乐游戏:

小鸟和汽车

设计思路:

为了迎接“元旦”节对家长开放活动,根据幼儿喜欢边唱边跳的特点,特设计此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环境中体验节日快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2、能边唱歌边表演。

3、掌握音乐游戏规则及玩法。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小鸟头饰每人一个;汽车头饰一个;大树四棵。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鸟飞。

2、复习歌表演《小鸟点头、招手》。

3、游戏:小鸟和汽车。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请配教老师扮“汽车”,其余幼儿扮“小鸟”。小鸟和妈妈愉快的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突然,汽车开来了,小鸟赶快飞到树上去。汽车在草地上转了几圈又开走了,小鸟又飞到了草地上唱歌跳舞。游戏一遍后,请能力强的个别幼儿扮“汽车”,再玩1"2遍。

4、结束活动:小鸟坐着汽车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一起唱歌、跳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8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9

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大象和蚊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大象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 “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快思.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 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本文扩展阅读:大象,英文Elephant,长鼻目,象科,通称象。大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理解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性质的不同。

2.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象和小鸟的图片和头饰、森林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大象和小鸟。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可真好呀,谁先醒了呢?原来是长鼻子的大象,大象摆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大象出来了,他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该起床了”。

师: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

幼:。。。。。。

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只小动物听到了,天上飞的小鸟,小鸟也醒了,他拍着轻快的翅膀在天上高兴地飞起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起来了,大象你好”?

师:小鸟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

大象和小鸟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在森林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1、出示大象:问大象长什么样?

2、出示小鸟:问小鸟长什么样?

3、教师小结:大象长得大大的、胖胖的,走起路来慢慢地,说话声音粗粗的。

小鸟长得小小的、轻轻的,飞起来特别轻快,说话声音细细的。

二、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名字叫大象和小鸟。在听音乐时,请大家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大象,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小鸟。

提问:你听到音乐里有谁? 是粗的还是细的? 粗的听起来像谁?细的听起来像谁?

音乐里谁先出来的?然后是谁出来的?最后他们在干什么?

想想大象和小鸟的动作可以怎样做?

2、再次欣赏,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教师小结幼儿编动作的情况。

三、角色表演:

1、交代表演的方法:仔细听音乐,大象的音乐小鸟站着不动,小鸟的音乐大象站着不动,最后一起跳舞。

2、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指导。

四、结束部分:

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吗?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朋友,小朋友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就会有好多小朋友跟你们交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本文来源://www.zjan56.com/xiaobanjiaoan/6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