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学设计 >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29 赵老师教案网

2022教案推荐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摆动的沙漏之五。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正式教学前就要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可以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更加的轻松。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22教案推荐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摆动的沙漏之五”,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彩虹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实现操作,探索彩虹形成的奥秘。

3、在感受彩虹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录像机、录像带《奇妙的彩虹》。

2、在活动区中投放试验用具:三棱镜、自来水软管、小水杯、水盆、平面镜等若干。

3、活动前让幼儿通过看图书、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彩虹的知识,并在活动区中投放有关彩虹的图片。

4、在晴朗有太阳的日子里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激发幼儿探索彩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请幼儿讲出在什么地方发现彩虹的?彩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江处彩虹的颜色、形状以及看到的彩虹的感受)。

二、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奇妙的彩虹》,简单了解彩虹的形成。

“老师也见过彩虹,还把它录了下来,请小朋友看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看完录像后提问:彩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三、开展小实验:自制人工小彩虹,初步然所、发现彩虹形成的原因。

1、引导幼儿从已准备的种种材料(三棱镜、自来水软管、小水杯、水盆、平面镜等)中,任意选择材料,自由探索实验。然后相互交流自己所发现的现象。(幼儿操作时,教室可寻回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请发现小彩虹的幼儿演示、讲解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当幼儿讲解演示不够清楚时,教师可做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实验一:正对太阳,从软管中喷出呈雾状的自来水,透过水雾,就可以发现彩虹现象。

实验二:透过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折射的七种颜色。

实验三:把镜子房倒水盆里正对着太阳光,,就会发现彩虹现象。

实验四:背对着太阳站立,然后用嘴向空中喷出一口水雾,就会看到在那些水珠上面有一条小小的彩虹。

3、启发幼儿在实验成功后,互相那交换材料,试一试用另一种方法发现小彩虹。

4、组织讨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是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四、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虹和霓》,初步了解虹与霓的区别,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虹和霓》

提问:1、雨过天晴,小喜鹊发现了什么?

2、彩虹上面有一道浅颜色的叫什么?(霓)虹和霓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小喜鹊的话还没讲完彩虹及不见了?(因为雨过后,天空有许多小水珠,他们让太阳一照就折射出七色光,太阳再晒一会儿,细微小水珠被蒸发掉,虹与霓就没有了。)

编辑推荐

教案推荐: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之五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帮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我们究竟该如何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教案推荐: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之五”,希望对您的教学和生活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1.蜜蜂是昆虫中典型的益虫,对幼儿有很大的认识价值。然而,由于蜜蜂不宜捕捉且形体细小,影响日常认识效果。而现代传媒手段录像却为幼儿认识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仅能让幼儿真实地看到外形,还能逼真地让幼儿看到蜜蜂奇妙的生活情景,对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吸收大量有益的知识是不可多得的形式。

2.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对动物的认识录像教学效果是最好的,孩子被整个教学活动深深地吸引。此活动在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

活动目标:

1.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有探索自然界小动物的欲望;

3.丰富相应的词

活动准备:

蜜蜂的录像带一盒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观看一段蜜蜂活动的无解说词录像,重点观察蜜蜂的外形特征。

①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你看到了谁,它属于什么动物类型?(昆虫)还有谁和它同类?(苍蝇、蜻蜓、蝉……)相比之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腿上有毛、嘴上有刺、翅膀振动的声音等等)

②出示图片,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单的图示概括蜜蜂的特征和其它昆虫形象。(三对足、两对翅膀、复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等等)

2.观看第一段有解说录像:蜜蜂的种类

①带着问题观看:蜜蜂有哪几个种类?

②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图示。(工蜂、雄蜂和蜂后)

3.观看第二段录像:母蜂产卵工蜂采蜜

①观看前提问:一窝蜂里的蜜蜂都做同一件事吗?(工蜂采蜜母蜂产卵)它们是怎么做的?

②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图示,并小结。

4.观看第四段录像:跳舞蜂

①看前启发:蜜蜂像我们人一样会说话吗?它是怎样告诉别的蜂事情的?(跳两种舞:太阳舞和摇摆舞)。

②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图示,并小结。

5.观看第四段录像:蜜蜂的蛰

①观看前提问:蜜蜂有什么特殊的武器?(蛰)什么情况下会用?用了后他自己会怎么样?(五脏六肺都拉出来了,死掉)。

②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图示,并小结。

6.集体小结:

①你今天看了蜜蜂的录像获得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老师在图示上打钩。

②教师启发:原来小小的蜜蜂身上有那么多的秘密,你觉得大自然奇妙吗?激发幼儿的自然的探索欲。

2022课件推荐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篇五)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要学会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课件推荐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篇五)”,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春晖公园地图,知道地图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3.尝试设计游玩路线,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春晖公园地图4-5张、彩笔每组一支、红外线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去公园游玩的经历,熟悉周边环境、设施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①你们去过春晖公园吗?春晖公园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②这么多的景点,有什么方法让大家很快就找到呢?

2.观察地图

①这张是哪里的图?

②看懂了什么呢?(主要景点标记、路径、方位等)

3.分组操作

①交待要求:

要求1:5人一组,大家一起商量,选出1人画你们走的路线。

要求2:统一从西大门进去,游玩4个景点,最后从西大门出。画完回到位置上。

②小组设计,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①出示各组的线路图,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路线途经(其他人可补充)。

②检验是否按要求进行。

③看看哪组的方法最好,最方便。

小结:有了地图,我们的游玩真的方便很多。

5.经验拓展

①武康有很多社区,春晖公园在武康的春晖社区,那你们在能在春晖社区的地图上找到春晖公园吗,在哪里?

②谁知道我们幼儿园是哪个社区的?我们来看看吉祥社区的地图吧,找找机关幼儿园在哪里?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地图,学会了看地图。回去请小朋友们再去找找

还有哪些地方也经常会看到地图,这些地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2022课件推荐 大班科学神奇的圈教学设计(篇五)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要学会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写自己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22课件推荐 大班科学神奇的圈教学设计(篇五)”,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视频、过山车录像一段、图片立交桥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活动反思: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节生成的美术活动。缘于孩子们对弯弯绕绕物体的认识和感受。语言《什么东西弯又弯》、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等活动的开展为这个活动做了一个前期铺垫,所以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生成了这个美术活动。

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我把活动目标定位在:

1、积极主动参加绘画活动,体验表现圆形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情绪。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自主创作图形的变化。

3、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在圈圈上添画,使其变成不同的物体。

大班的孩子对于想象画还接触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还有就是绘画技能的缺乏。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语言风格定位在简洁、直接。其次在教师出示的范例上进行分析、考量,争取尽多的吸引幼儿。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美术活动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画纸粘贴成一本画册,每页画纸上按圈数的数量递增画好。开始出示时,幼儿看见的是白纸上只有一个圈,这个圈对于幼儿的概念来说只是一个单一的圆,幼儿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给了他们一个经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来,我给了幼儿一个变式,在幼儿闭眼数到三的时候一个圈圈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于是在幼儿的惊奇和感叹中,又翻出了第二页。第二页上,还是一个圈,由于第一个圈圈的直观引导,所以幼儿的兴趣大增,一下子想出来好多可以变化的圈圈图案,如太阳、手镯、棒棒糖----有了这个想象的基础,在出示两个圈、三个圈、四个圈时幼儿的想象较快,幼儿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把这些圈圈融入自己认识的物体中。

这样一路下来,孩子的想象思路打开了,在观看老师添画的过程中感知了添画的技巧,为亲身操作提供了基础。

在幼儿操作中,我也领略到了孩子们想象能力之丰富,一串飘动的风铃、电话机上一个个数字按钮,一条条蠕动的毛毛虫、一只只飘舞的蝴蝶都跃然纸上,一个简单的圈圈在孩子的笔下演绎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作。在活动最后环节中,一般都是以评价孩子的作品后结束活动。这次活动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小环节,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绍了作品中的圈圈画后,出示了两幅老师的范例。在这两幅精心准备的范例中,老师把不同的圈圈画物体进行了合理布置,成了两幅画面完整、结构合理的绘画作品。我想通过这两幅作品不仅让幼儿欣赏圈圈画的各种变化,重要的是传递给幼儿一个"美"的概念,让幼儿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促使幼儿画面布局和建构能力的提升。

2022课件推荐 小班科学制作泡泡水教学设计之五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向导,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可以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更加的轻松。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课件推荐 小班科学制作泡泡水教学设计之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

活动过程

1.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从孩子们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入题,询问小朋友还找到了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并请他们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

2.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材料,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种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于小朋友带的材料可能有重复,无需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某种较普遍的材料时(如沐浴露),可以问问还有谁也带了这种材料,带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

3.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材料作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孩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a.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

b.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d.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这些信息。

4.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活动反思

“泡泡从哪里来”的主题源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经验的关注,并在许多幼儿对此感兴趣的基础上,及时转换成一个预设活动。教师依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其认知活动明显受情绪支配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理解的年龄特点,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以及与同伴和老师的初步交流。

活动设计分四个环节,四个环节的逻辑程序考虑到了小班幼儿学习的心智特点。从引发幼儿回忆各自不同的游戏经验出发,唤起幼儿大脑皮层原有“暂时联系”通道的觉醒,激发每个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第二环节的分类介绍是建筑在幼儿零碎、泛化的对泡泡从哪里来的感知经验基础上的概括与提升。但是对于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小班幼儿来说,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所以,教学过程安排了尝试操作的环节,为幼儿提供尝试――发现――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失败――修正――成功的过程中,满足自主操作、试验的需要,满足表现的愿望和相互认同的心理需要,体验成功的快乐。

2022教案推荐 小班的教学设计之五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栽培者,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教案推荐 小班的教学设计之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活动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样式的门,了解其使用方法。

2、了解关门的安全使用是想。

3、提高幼儿使用门的安全意识。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游戏“找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①老师:小朋友,请你找一找我们班级的门在哪里?

②老师:他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③老师:想一想,家里的门是什么样子的?和幼儿园里的门一样吗?

(2)观看DVD,引导幼儿观察片中小朋友使用门时的各种行为。 ①老师:大家要仔细看看片中都出现了什么样式的门?

②老师:小朋友是怎么关门的?手放在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③老师:片中的小男孩在玩什么?你觉得这样做对吗?玩着玩着,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危险?

(3)交流讨论,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使用门的注意事项。

①老师:开关门的时候,手放在门缝处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②老师:随便推拉摆弄门玩对不对?这样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

2.基本部分

(1)观看动画,了解使用门时一些安全与不安全的行为。

老师:使用门时,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来看一段动画吧。

(2)交流并学习安全使用门的方法,知道不安全地使用门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①老师:用力地开关玻璃门,会发生什么危险?A

②老师:开门时要注意什么?

③老师:为什么不能爬到门上或把自己挂在门上玩?

④老师:大家再想一想,除了这些,使用门的时候还有那些安全要注意?(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出其他关于门的使用安全,老师可及时提示,如:不在门后玩耍等。)

3.结束部分

开关门动作轻,慢推拉静无声,不攀爬不掉挂,不在门后玩游戏。家里的门有很多不同的式样,在使用这些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伤,也不会伤害到别人。

[课件]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神秘的恐龙之五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那么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神秘的恐龙之五”,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活动目标:

1、有主动探究恐龙秘密的积极性,能大胆表达对恐龙的认识。

2、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有关恐龙的课件。

2、幼儿收集的有关恐龙的 图片、书籍、玩具和VCD 等。

活动内容: 一、参观恐龙展览会,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今天老师把恐龙的 图 片 、玩具、图书布置了一个恐龙展览会,请小朋友去参观一 下,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恐龙?知道些它们的什么秘 密? 2、幼儿参观展览会。

二、借助多媒体,让幼儿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外 形特点等。 1、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知道的恐龙及其它们的生活习 性、外形特点。 2、让幼儿向全班幼儿介绍恐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 (1)霸王龙 1、请幼儿说说对霸王龙的认识。 师:哦,你们瞧,今天霸王龙也来了,那让它来自己 介绍一下好吗?(播放霸王龙课件) (2)梁龙 1、幼儿介绍 2、师:你介绍的真不错,那让我们来找一下梁龙今天有 没有来? 3、幼儿回答:来了。 4、师播放有关梁龙的课件。 (3)剑龙 1、播放剑龙的叫声。 2、师:那是谁的叫声呀?哦,原来是剑龙。那我们来听 一下剑龙的介绍吧。 3、师播放有关剑龙的课件。 4、师:听完了它的介绍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5、幼儿提问。 (4)鱼龙 1、师:瞧,那是谁在向我们游来? 2、幼:鱼; 海豚 不对,是鱼龙 3、师:那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位小朋友是说的正确的? 4、师播放有关鱼龙的课件。 (5)翼龙 1、师:你们知不知道哪种恐龙是在天上飞的? 2、幼儿回答。 3、师:那它和鸟一样吗? 5、幼儿回答。 6、让我们来听听它自己说的吧。 7、播放有关翼龙的课件。 (6)三角龙 1、播放媒体 2、师:为什么它叫三角龙? (7)媒体出示各种恐龙的 图片 ,请幼儿说说是否认识这 些恐龙。 三、观看恐龙录像。 1、师:我们知道了那么多恐龙的知识,那你们想不想一 起回到恐龙时代看看? 2、幼:想。 3、那请每个小朋友对你边上的小朋友说出三种恐龙的名 字那样我们就可以进入时光隧道回到恐龙时代了。 4、幼儿相互说出三种恐龙的名称。 6、师播放恐龙影片,幼儿观看。 四、玩恐龙拼图 游戏 1、师:刚才我们回到了恐龙时代惊险不惊险呀? 师:老师刚才还受到了一份恐龙们送给我们小朋友的 礼物,恐龙拼图。(出示恐龙拼图)它们要我们用最快的速度 的把它拼出来,小朋友你们可以做到吗? 幼:可以。 4 幼儿四人一组进行拼图。 五、 活动 结束 师:好了,没有拼好的小朋友待会儿回教室我们还可以 再拼。

【活动反思】

恐龙去哪里了这是个十分有意义的探讨活动,幼儿会积极主动的探讨活动,但有时小朋友说出的答案,有点偏离现实,需要老师从旁指导。重新梳理知识,但在图片、视频方面的资料还不够全面、科学。幼儿接受的知识还不够科学。

教案范文: 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学设计之五


教师作为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一般会被要求有写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若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做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范文: 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学设计之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xuesheji/3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