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学设计 >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21 赵老师教案网

[精选课件]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神奇的小细管写作范例。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课件]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神奇的小细管写作范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2、激发幼儿参与试验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二、准备:

1、毛巾、海绵、布、毛线、目条、石头、铁板等。

2、塑料盆、水;红、绿色水;玻璃管(内塞纸巾)。

三、过程:

1、游戏《帮水搬家》

(1)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脸盆和水)

今天李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帮水搬家》,请你们两个一组合作着把红脸盆里的水搬到篮脸盆里去,但是不能直接拿起脸盆把水倒过去,请你们去选择箩筐里的一样东西帮帮忙,把水搬搬家。注意别把水洒在地上了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卫生。

(3)提问:刚才你是怎么帮水搬家的呢?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帮水搬家呢?

现在我们再来帮水搬家,这次请你选择刚才没有用到的东西去帮水从蓝脸盆搬到红脸盆去,请你想想第一次搬和第二次搬哪次快?为什么?

(4)幼儿再次游戏

(5)提问:这次帮水搬家和上次帮水搬家你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海绵吸的水多,布吸的少。)

小结:原来,海绵毛巾,布这些东西放到另外一个脸盆上拧一下就帮水搬了家。

2、教师试验,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1)李老师这里有一根玻璃管,玻璃管塞着长长的条餐巾纸,我把它的一头放到红色水中,会怎么样呢?

(2)教师试验引导幼儿观察红色水沿着纸巾向上爬的这一过程,你们看纸巾怎么样了?

(3)小结:我们把这跟塞满纸巾的玻璃管一端放到红色水中,发现红色水沿着纸巾里面的小细管慢慢爬了上去。刚才我们在帮水搬家时,发现海绵,毛巾,布都能吸水,这些水就是,沿着它们里面的小细管爬上去的,这些现象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毛细现象。有的东西里面小细管很细很细,我们看不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才会发生毛细现象。

3、想一想,玩一玩

(1)你在生活当中还看到过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呢?

(2)请小朋友到小箩筐去选一样东西,把它竖着放到色水里让它沾一点颜色,看看水会不会爬上来呢?(幼儿操作)你刚才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再请你们去玩一玩,这次玩刚才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会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东西不会发上毛细现象。(幼儿操作后讲述)

(4)刚才我们把水搬了家,现在我请你们把箩筐里的东西也搬搬家,把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红箩筐中,把不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蓝箩筐中。

幼儿操作,教师检查后,带幼儿到教室里去寻找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

小编推荐

2022教案推荐 幼儿科学神奇的小细管教学设计之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需要接触到教学设计的撰写。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22教案推荐 幼儿科学神奇的小细管教学设计之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设计意图:

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老师,屋顶滴下的水你怎么用拖帕一帚就干了呢?还有植物没有嘴巴,为什么可以和人一样慢慢长高呢!”针对幼儿的质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原来这就是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于是我便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神奇的小细管》。

总目标:

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

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

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倾向。这三点来设计,我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蕴含在操作活动中,并运用启发、引导、直观形象法、讨论法,表扬鼓励等教学方法激励孩子们去操作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教案准备:

一、场地布置:10张桌子40张凳子一幅标语《蓝猫城》一幅蓝猫画像一幅淘气画像学生40名

二、:《帮水搬家》

1、大塑料盆10个小塑料盆10个(盛适量水)

2、拖帕五把

3、天蓝色塑料筐8个:毛巾8张海绵15个(用两个筐装)棉布2张纱布3张毛线团7个医用脱脂棉5个哑铃5个

三、《蔬菜、吸管吸水》

1、红色长方形塑料筐10个装蔬菜,每一个筐五种蔬菜有:白菜、莴笋、青菜、冬人菜、菌类等。

2、20个烧杯装红墨水,每桌两个。

3、细管共40根,其中滴管20根,采血管10根,玻璃管10根。

4、红墨水三瓶。

5、毛巾10张,一桌一张。

四、《纸树吸水》。

1、广告色红、黄、蓝、绿四瓶,塑料杯子共40个,其中红色10杯,黄色10杯,蓝色10杯,绿色10杯。

2、塑料小碗40个,每桌4个。

3、粉红色小筐10个,其中2个小筐皱纹纸8叠,2个小筐餐巾纸8叠,2个小筐粉笔8支,2个小筐向日葵花8朵(生宣纸做的),2个小筐郁金香8朵(水粉画纸做的)。

4、毛巾10张。

五、课件《蓝猫城》

1、音乐《蓝猫》、古筝音乐。

2、图片

3、现场演示解说,廖红戴上蓝猫头饰。

第一个环节入场解说:廖红说:“小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神秘的蓝猫城,这儿有许多大自然的奥秘,希望大家尽情地去探索吧!”

第四个环节现场演示解说:(廖红)一是酒精灯燃烧,二是钢笔吸水,三是餐巾纸吸菜油,四是毛巾吸茶水,五是植物的'根吸收水和养分供给生长。

最后结束,廖红说:“小朋友们,再见!欢迎下次来玩!”

六、其他工作。

音响,话筒。

教案过程:

一、播放音乐幼儿入场。

师:孩子们,今天徐老师要带大家去蓝猫城玩,大家跟我来吧!

(入场音乐响起)

蓝猫城的阿姨说:“小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神秘的蓝猫城,这儿有许多大自然的奥秘,希望大家尽情地去探索吧!”(配乐说)

师:孩子们,瞧!今天的蓝猫城好热闹呀!我们一起来玩吧!

二、《帮水宝宝搬家》。

1、师:第一个《帮水宝宝搬家》,先来瞧瞧有哪些搬水的工具。(师分别引导幼儿认识筐里装的搬水工具)

2、师介绍规则:孩子们只能将小房子(盆)里的水宝宝搬到大房子(盆)里,不许用倒的办法,要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地上,防止地滑,小心摔倒哟!好了,大家挽起袖子,自由地分组,自己去拿搬水的工具,开始行动吧!

3、幼儿拿好搬水的工具分组开始给水宝宝搬家。(音乐古筝声响起)

4、在搬水的过程中,师引导幼儿说出哪些工具可以吸水?哪些工具不可以吸水?师:“你用什么工具给水宝宝搬家,它能吸水吗?吸的水多吗?“

5、(音乐停)孩子回到座位上,师:孩子们,玩得高兴吗?这些工具都能帮水宝宝搬家吗?(能)因为它们都可以吸水,它们的本领可真不小啊!

6师:孩子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呢?

三、《蔬菜吸水》。

1、师:白菜可以吸水吗?我们来试试。(老师示范把白菜放入红墨水中,等两分钟再来观察)

2、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拿起桌上的细管,放入烧杯内的颜色水中,看看管内是否有颜色水呢?(生说:细管内都有颜色水。)

3、师:现在我们来看白菜能吸水吗?白菜内有小细管吗?(师掰开白菜的菜梆,引导幼儿观察里面是否有小细管)你看到了什么?

4、师鼓励幼儿自由实验,蔬菜吸水。(师:请孩子们用桌上的蔬菜来试试,看它们里面有小细管吗?)

5、幼儿一边实验一边讨论。师:原来蔬菜里面都有小细管,所以它们才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供自己生长。

6、教师小结。师:当把一个物体放进水里以后,物体里面都有水,说明物体内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太容易看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棉布等才可以吸水,我们才可以给水宝宝搬家。

四、《纸树吸水》

1、师:孩子们,我们再一起来玩个白色变彩色的证实一下吧!

2、介绍规则:请孩子们拿起小碗,把小筐里的物体先放在小碗里,再任意选用桌上的一种颜色水取少量倒入物体的底部,观察颜色水会慢慢地沿着物体上升吗?

3、鼓励幼儿自由实验观察颜色水上升的过程,让幼儿体会物体是怎么吸水的。

4、教师检查幼儿实验的效果,并表扬敢于表达和尝试的幼儿。

五、现场演示解说。

1、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有请蓝猫阿姨给大家现场演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神奇的小细管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吧!

2、现场演示:

(一)、酒精灯燃烧。

(二)、钢笔吸水。

(三)、餐巾纸吸菜油。

(四)、毛巾吸茶水。

(五)、植物的根吸收水和养分供给生长。

3、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拍拍手感谢蓝猫阿姨吧!

六、教师总结,幼儿出活动室。

1、师:孩子们,今天玩得高兴吗?今天呀!我们学到了好多好多的科学知识,知道了小细管可以吸水,小细管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哟!

2、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出活动室。

师:好了,我们向蓝猫城的阿姨说再见吧!

注意事项

1、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最先投放毛巾、海绵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红墨水和颜色水以及细管可先放在场地周围的桌子上。其次是大白菜,最后是纸树。

2、图片和吸了红墨水的萝卜、花菜、生菜、莴笋、大白菜要提前准备好,放在活动区(或由配班教师在幼儿做纸树变彩树实验时投放),并注意在活动前和活动中不让幼儿看到。

3、幼儿实验用的大白菜叶,要在活动中从新鲜的大白菜上取下,取下后立即放入红色的墨水里。约两分钟,就可以看到大白菜变红。萝卜要选择白色的,实验效果明显。

4、要注意选择特别细的采血管。

5、盛颜色水的杯子可用小号烧杯,若用普通杯子,则应准备些毛巾,以便擦拭,防止弄脏孩子的衣服。

「热门课件」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名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教师,在开始教学前就要认真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学习到知识。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热门课件」大班科学神奇的磁铁教学设计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感知体验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能吸铁质的物品,并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铁制品。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建立合作、分享、乐于思考的品质与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学PPT

2.幼儿记录表

3.实验所需物品:磁铁、回形针、螺丝、白纸片、布片、玻璃弹珠、小铁珠、塑胶手套、玻璃杯、塑料瓶、铁盒、铅笔、布袋、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小朋友,请大家看一看,在你们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呀?

2.幼儿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然后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

3.提问: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

4.小结: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铁做的物品。

1.桌上有一些物体,请小朋友们去用磁铁试一试,看看磁铁能吸起哪些物体呢?

2.幼儿操作探索,用绘画的形式填写记录表。

3.操作要求:把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画在左边的表格里,把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画在右边的表格里。

4.集体交流:磁铁能能吸起哪些物体呢?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是用什么做的?

5.观看有关磁铁的视频。

6.小结:原来,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发现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制品。

1.幼儿预测:磁铁隔着不同材质的盒子还能不能吸铁?

2.实验:隔物吸

要求:(1)磁铁一定要隔着物体去吸里面的铁,不能直接吸。

(2)不可以用手去帮忙。

(每组提供玻璃杯、纸盒、铁盒、塑料盒、木盒各一个,里面放置一些铁质物品,尝试试验。)

3.小结:原来,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磁铁具有穿透性。

四、迁移运用,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1.提问: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呢?

2.观看ppt,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磁铁。

3.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冰箱的门有了磁铁可以自动吸在冰箱柜上;门吸上有了磁铁,可以吸住门,不让我们夹伤手;指南针可以当我们在森林里迷路时为我们指出南面的方向;磁悬浮列车也是利用了磁铁的特性建造的。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了不起!磁铁的作用真大!

[精选课件] 神奇的指纹大班教学设计范本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师,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变得更加的优秀。那么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课件] 神奇的指纹大班教学设计范本”但愿对您的学习教学带来帮助。

【教案目的】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案准备】

1、幼儿准备: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一张;一块胶泥,一张纸。

2、教师准备:各种指纹放大图;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的指纹图片一组。

【教案流程】

一、印指纹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

二、谈指纹。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

(2)比较自己的指纹和父母的指纹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和父母总是长得很像,被别人称作“亲子脸”。

幼1:我奶奶说我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

幼2:我鼻子长得像爸爸。

幼3:我眼睛长得像奶奶……

教师: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可能长得像爸爸妈妈,可是我们的指纹也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孩子1:有“亲子脸”,就有“亲子指纹”。

孩子2:不对,侦探片里面说,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教师:那大家把带来的爸爸妈妈的指纹图和自己的对比一下,看看谁说的对?孩子们比较后一致得出结论,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没有一个一样的。

幼儿发挥:老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只长得像,但是还是有不像的地方,我们的指纹也不是完全一样啊!可是我小姨生的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样,声音一样,穿得一样,连动作都一样,他们的指纹也应该是一样的吧?(很多孩子都点头表示同意)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班的琪琪和冉冉是一对双胞胎,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指纹一样吗?(幼儿看后,都摇头)老师这里刚好也有一幅双胞胎的指纹,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出示指纹图)共同分析比较双胞胎的指纹,小结指纹的秘密。让孩子们明确知道:任何人的指纹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三、指纹的特征。

出示一组关于指纹分类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几种类型指纹的特点;

让孩子们再次观察自己和父母的指纹,并将其分类。

告诉大家,指纹的形状和每个人的性格等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更不会因为谁的指纹长成什么样就证明他聪明还是不聪明,让孩子们树立科学的观念。

四、指纹的作用。

向孩子们展示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来的关于指纹的图片,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指纹都有什么作用;

幼1:我晚上看侦探片,里面的警察叔叔就靠罪犯留在杯子上的指纹破了案。

幼2:还有医院,我们一出生,医生就给我们印了指纹,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抱错宝宝了

幼3:在电脑和手机上装指纹锁,小偷就偷不了它们了,因为他偷了也没用……

老师总结指纹的用途:破案、辨认、防盗……

五、延伸活动:动物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

在活动快结束时,有孩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我们都有指纹,那么小猫小狗也有手,它们也有指纹吗?其他孩子也有了相同的疑问。于是我临时增加了这个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观察了幼儿园里饲养的几种小动物,如小鸡、小兔子等,并让他们互相讨论,还布置了回家查资料的任务,明天大家再进行深入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持续探索的精神和动手调查研究的能力。

六、结束活动。

游戏:让孩子们分组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小偷们留下指纹,小警察们根据指纹来抓小偷。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双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比较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并把握好教学时间。

[课件参考]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作为一名优秀引领学生的教师,教学中要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更加的轻松。究竟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参考]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写作范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设计思路:

在早晨的区域活动中,科学角的弹簧引发了孩子们很大的兴趣,他们一边用力压一边开心地叫起来:“看,弹起来了!”还有孩子把小动物的模型玩具放在弹簧上:“瞧,我们小狗在玩跳高了!”……孩子们已经对弹性有了探索的兴趣,于是就顺水推舟的设计了“弹簧宝宝”的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尝试自制纸弹簧和铁丝弹簧,培养幼儿技术素养.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弹簧、弹簧玩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橡皮球、海绵。

2、旧挂历纸.化妆品小盒子.小宝宝图片.铁丝.圆木筷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出示有弹簧与弹簧玩具。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玩一玩,想一想,它为什么会动?会伸缩?

3、幼儿探索.发现弹簧宝宝的作用。

二、认识物体弹性

1、讨论:这些东西怎么改变的?

2、探索后小结:拉或压弹簧.松紧带会使它们变长变短,压海绵或皮球会使它们变形,不再用力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状。

3、扩展经验: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有弹性?橡皮筋.车轮胎.座垫.沙发.床垫……

4、弹簧宝宝还能做什么?

三、游戏制作“弹簧宝宝”

1、交代制作方法:

方法一:用厚的旧挂历纸剪成宽3CM,长30CM的纸条,将两纸条上下前端交叉相连在一起,把相重叠的两纸条上下交叉反复折叠,使其变成纸制的弹簧,将动物宝宝图片贴在纸弹簧一端,纸弹簧的下端贴在盒子底部,把盒子打开,人头就会跳起来。

方法二:用圆木筷卷铁丝成铁丝弹簧,上面贴上宝宝图片。

2、幼儿相互与弹簧宝宝游戏,进一步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xuesheji/3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