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案资料 >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时间:2023-04-27 赵老师教案网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通用。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通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篇1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单位: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方圆绿茵园姓名:王嘉

论文摘要: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感受周围的事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推进了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发展,给幼儿园

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

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就是各种教育资源之一,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从而表

现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相互结合。它特有的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效的提高幼儿在五大领域方面的认知、技

能、情感、理解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运用多媒体

教学有利于唤起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思考,促

进教育教学的整合作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

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更有利于

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美术教育 幼儿

我们认为,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等信息媒体,来整合教学信息、表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

高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课件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幼儿

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

一、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课件设计中最重要的东西,并非在软件的应用上,而是在教学内容的表达上,在我们对课件设计的理

解以及设计制作的水平上,在于我们自身的美感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

目前幼儿园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学型。这类课件主要供教

师开展教学或幼儿自主复习巩固知识时使用,以传递教学信息、解决教学重点难

点为主。二是娱乐型。这类课件主要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一般以电脑游戏和动

画故事为主。第三种是综合型,是前两类的结合。它将教学信息、学习内容融于

娱乐活动中,通过故事或游戏来学习有关知识,如科学、语言、数学、艺术等方

面,这类在目前幼儿园多媒体课件中占大部分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势。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

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面

和谐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

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而

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

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

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特征,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象的清晰,为幼儿提供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美术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适当运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以及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引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而且小班的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在很多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都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指导孩子画画。

如小班的《做雪人》老师抓拍了冬天老师和幼儿在户外一起堆雪人的照片,做成了课件,这样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从中也产生了兴趣。

(二)、帮助有效的进行主题整合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达到这一目的。做到知识的整合,各学科领域间的整合。

如中班《我和好朋友》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说说和好朋友在干什么,让孩子感受与同伴间的感情,从而掌握背面人物的画法。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背面人物,更多的是同伴间友谊的激发。

因此在活动的准备中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同伴游戏的照片做成ppt让孩子直观的看到了。让孩子说说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有的孩子说:“他们在跳舞,有的说他们在放风筝。”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再现幼儿平时的活动情境。一个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变的生动并且富裕了情感的寄托。

现在的美术活动不只是一节单纯的美术活动,渗透了主题目标中的许多的知识经验。如:中班《在动物园里》就要求幼儿画一画动物。动物虽然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由于动物里孩子的生活较疏远,如何表现动物的肢体动作,把动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具体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不

(三)、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的美术活动《青花瓷》,要求幼儿运用线描画的装饰手法来画青花瓷盘,首先他要了解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

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三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等特点,然后在欣赏一些具有代表的画,让其有视觉的冲击,从而分析线描画的黑、白、灰的特点,图案的特点连续纹样,间隔等。最后欣赏一些青花图案的饰品,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美,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使美术活动更具游戏化,生活化。

我们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手工制作,剪纸贴画都是美术活动。孩子把美术活动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蔬菜娃娃》是利用各种蔬菜的形状的特征装饰成有趣的动物。怎样引导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多媒体的运用实现了这个想法。制作好的蔬菜娃娃不能放太久,否则会变形,因此必须在活动中让孩子欣赏怎样制作。但是教师现场制作蔬菜娃娃看我定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且只能欣赏到一种作品的制作过程我就实现将制作的过程拍下来,剪辑好。并将制作完成的作品制作成幻灯这样幼儿可以直观的看到形态逼真的蔬菜娃娃。

最后,孩子们悬着需要的材料制作蔬菜娃娃。教师也将幼儿的作品拍摄下播放出来,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五)、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随意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示范往往是通过手绘,这种示范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缺点。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能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图像大而清晰,色彩鲜艳。教师能直接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共同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幼儿反馈的信息。幼儿看得清楚,听得仔细。如果幼儿有疑问,计算机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并且节约示范用的时间,使孩子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以前在讲评幼儿作品时,特别是泥工作品,由于体积较小,教师在结合作品评价时,一些细节问题幼儿很难看清楚,但有了多媒体中的大屏幕,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多媒体手段带给我们许多的便利,但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知识、信息,我将会更加努力探索,让孩子受益更多,让孩子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更多的信息化教育!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运用中,还使我深深体会: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制作教学软件,必须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或多媒体软件的运用,能较熟练地制作动画、填色、配音,建立交互。同时,由于制作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反复实践反复修改下软件才会趋向完善,所以教师只有敬业爱岗才能顺利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2、刘成:《美学基本原理》上海民出版社1992年版

3、《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篇2

我们认为,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等信息媒体,来整合教学信息、表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课件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

一、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课件设计中最重要的东西,并非在软件的应用上,而是在教学内容的表达上,在我们对课件设计的理解以及设计制作的水平上,在于我们自身的美感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

目前幼儿园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学型。这类课件主要供教师开展教学或幼儿自主复习巩固知识时使用,以传递教学信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主。二是娱乐型。这类课件主要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一般以电脑游戏和动画故事为主。第三种是综合型,是前两类的结合。它将教学信息、学习内容融于娱乐活动中,通过故事或游戏来学习有关知识,如科学、语言、数学、艺术等方面,这类在目前幼儿园多媒体课件中占大部分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势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特征,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象的清晰,为幼儿提供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美术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适当运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以及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引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而且小班的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在很多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都采用多美媒体课件地方法指导孩子画画。

例如:在教孩子如何画直线条,和弯曲的线条是,我选用了现有的课件《扭扭宝宝》。这个课件动态的演示了直线条变成了绳子,变成了蚯蚓,又变成了波浪,小鱼在海里游。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和画画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

又如:小班美术《盖棉被》活动目标是在情景中感受冬天的景象,并乐意用棉签蘸上颜料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色。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ppt.第一个ppt的运用起导入的作用。老师将各种冬天的景象如:下雪,圣诞节的气氛做成ppt.引入话题:老师说:冬天了,我们给小动物设计一些暖暖的棉被吧!怎么设计呢?”接着播放第二个ppt.出示几幅棉被的图片,让孩子说说你喜欢哪一条。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怎样均匀的涂色。在电脑上画的好处是能让每个孩子看清楚,而且节约时间。

(二)帮助有效的进行主题整合

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二期课改的理念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合,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达到这一目的。做到知识的整合,各学科领域间的整合。

如中班的主题《我爱我家》的二级主题中《画妈妈》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说说画画妈妈,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关心妈妈,爱妈妈。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妈妈,更多的是爱的情感的激发。

因此在活动的准备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妈妈和宝宝的的照片做成ppt让孩子直观的看到了妈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有的孩子说:“我妈妈的脸瘦瘦的,有的说我的妈妈胖胖的。”

孩子还观察到了妈妈的发型,有的孩子说:“我的妈妈是长头发,我的妈妈头发是卷的而且是染发的。”孩子边说我边将妈妈的基本特征画下来。在画的同时有的孩子会说: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再现不在身边的妈妈变的具体形象了。一个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变的生动并且富裕了情感的寄托。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主题《秋天里》有一个活动是美丽的菊花。目标是让孩子感受秋天的美,认识一些常见的花。并尝试用线条进行绘画。现有的资源来看没有那么多品种的菊花。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网上收集各种有代表性的菊花做成ppt.让孩子欣赏。在 2 欣赏过程中孩子会发出惊叹声:哇,好漂亮呀,像烟花,像妈妈卷头发。这是什么花呀?在孩子们的疑问中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菊花,而且有着不同的名字。在介绍完一些尝试之后,老师就演示如何用线条画出美丽的菊花。孩子饶有兴趣的看着,当他们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完成之后,我马上拍摄下来并从电脑上播放出来。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电脑里播放出来时,别提有多开心了。

现在的美术活动不只是一节单纯的美术活动,渗透了主题目标中的许多的知识经验。如:中班主题《在动物园里》就要求幼儿画一画动物。动物虽然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由于动物里孩子的生活较疏远,如何表现动物的肢体动作,把动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具体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

如:美术活动《调皮的猴子》这个活动

我先收索关于猴子生活的视频,包扩猴子爬树,又是怎么睡觉的,猴子有什么本领等。先让孩子看看猴子们在干什么?孩子们说:“它们在爬树,它们趴着睡觉,它们蹲着吃香蕉。”当孩子们对小猴满怀着热情时,我将如何画小猴利用投影仪掩饰了一下。当孩子们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猴用简单的几笔画出来时,个个都很兴奋,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了。就这样神态各异的小猴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可爱的熊猫》,熊猫是我们四川特有的珍稀动物,但是在我们阆中还是无法和熊猫近距离的接触,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课件,有各种姿态的熊猫,有各种精美的图片,有各种熊猫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可以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熊猫的外形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图画。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多媒体课件就是这样能使活动变的开心,有乐趣。

(三)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的美术活动《有趣的大树》,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而且对已过去的季节特征已经淡忘,因此这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若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好多了,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作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绿叶很快长大,到了夏天枝叶茂盛。秋天,树叶颜色慢慢变黄,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冬天来了,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同时加上教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就感受到了四季轮换及明显特征,丰富了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材料创作出了不同季节的大树,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使美术活动更具游戏化,生活化

我们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手工制作,剪纸贴画都是美术活动。孩子把美术活动 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蔬菜娃娃》是利用各种蔬菜的形状的特征装饰成有趣的动物。怎样引导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多媒体的运用实现了这个想法。

制作好的蔬菜娃娃不能防止太久,否则会变形,因此必须在活动中让孩子欣赏怎样制作。但是教师现场制作蔬菜娃娃看我定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且只能欣赏到一种作品的制作过程我就实现将制作的过程拍下来,剪辑好。并将制作完成的作品制作成幻灯这样幼儿可以直观的看到形态逼真的蔬菜娃娃。

最后,孩子们悬着需要的材料制作蔬菜娃娃。教师也将幼儿的作品拍摄下播放出来,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我门还进行了一次最佳创意奖的颁奖呢!

(五)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随意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示范往往是通过手绘,这种示范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缺点。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能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图像大而清晰,色彩鲜艳。教师能直接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共同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幼儿反馈的信息。幼儿看得清楚,听得仔细。如果幼儿有疑问,计算机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并且节约示范用的时间,使孩子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以前在讲评幼儿作品时,特别是泥工作品,由于体积较小,教师在结合作品评价时,一些细节问题幼儿很难看清楚,但有了多媒体中的大屏幕,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美术活动泥工《螃蟹大联欢》,我事先从网上搜索了一些可爱的小螃蟹动画,制作成一个小小的动画片,上课时播放给孩子看,孩子们看到后非常兴奋,纷纷的说:“这些小螃蟹真可爱;它们在跳舞,他们在唱歌,他们在做游戏。”我这样告诉小朋友:“小朋友说得对,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天气越来越暖和,这些小螃蟹为了欢迎春姑娘的到来,正在开联欢会呢!你看,他们又是唱,又是跳,玩得可开心啦!小螃蟹还邀请小朋友也去呢,我们每人做一只小螃蟹送他们去开联欢会好吗?”小朋友带着满怀的热情,积极地用他们手上的材料制作着,孩子们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动脑筋想办法,每个孩子做出的小螃蟹都是最出色的作品,因为这是他们用心做出来的,里面有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我非常珍惜地把它们摆在桌子中间,让孩子们参观学习。最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螃蟹在教室里手足舞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多媒体手段带给我们许多的便利,但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知识、信息,我将会更加努力探索,让孩子受益更多,让孩子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更多的信息化教育!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运用中,还使我深深体会: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制作教学软件,必须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或多媒体写作工具软件的运用,能较熟练地制作动画、填色、配音,建立交互。同时,由于制作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反复实践反复修改下软件才会趋向完善,所以教师只有敬业爱岗才能顺利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真实性教学:幼儿教师永远的工作重点

[摘 要]在教师所有的教育任务中,教学质量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永远的工作重点。但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往往侧重于仅为幼儿提供回答的机会,而较少注意质量和幼儿的可 持续性发展。要达成幼儿的真实性成就,教师必须进行“真实性教学”,促使幼儿使用高级有序思维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探究,追求与课堂外世界的联 系,并与幼儿进行高水平的实质性对话,支持幼儿的智慧冒险与表达。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质量;真实性成就;真实性教学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来。“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与发展主体的主体性。鼓励与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尊重幼儿的观点和意见。保障幼儿的意见发表权和参与权”等观念似乎日益为教师们所接受、所实践。由此,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无论 是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还是比较正规的“上课时间”。基本上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闹场面”:教师和颜悦色、积极提问;幼儿则“举手如林”、积极参与。乍 看之下,形势喜人,而深入其中,则会明白问题严重:我们在“保证”幼儿积极发言的同时,却牺牲了至关重要的质量与幼儿发展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顾问吉姆•欧文早就指出:过去对儿童的支持“侧重于提供机会。而较少注意质量和可持续性”。不幸的是,现在依然如此。有 研究表明,“教师有一半以上的交际行为是用来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的。其中,测试性问题占了所有诱导性问题的71.1%,而真实交流性问题只占28.9%,说明师幼交际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多数是用来检测幼儿对已学知识和规则的掌握情况。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协商不多。而且。无论是测试性问题还是交流性问题,其 内容指向多为认知的结果,针对学科性知识结果的提问,远比针对过程的提问次数多。”可见,教师们在关注自己具体上了哪些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教学形式是否 活泼等问题时,很少考虑完成的质量、幼儿的收获等更为实质的问题,致使“伪教学”的现象日益普遍。

一、真实性教学:教学质量的判断标准

显然,若要克服“伪教学”现象,教师就必须了解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高质量的教学呢?在此,国外专家的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一)真实性成就:教学的根本目的

美国著名的课程与教学专家纽曼教授等人在多年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问题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的基点及应追 求的目标,就是要达成学生的“真实性成就(Authentic student achievement)”。真实性成就的达成与学校的一些改革如采取小 组式教学、“动手做”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档案袋方式的评价等,没有 5 必然的联系,因为这些改革只是简单地采纳了新的教学技巧,却没有意识到,更没有去抵 制以往学校教育的两种顽疾:一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一定的深度。因此他们不必充分开动脑筋,而仅仅是为了寻求对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寻求信息。显然这种“ 参与”而非“投入”的学习,是不可能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二是学生的学习对他们以后在校外的成功没有实在意义或价值,而只是记录他们的学业表现。为 此,纽曼等人坚持真正的成就应该包含三条标准:一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即学生会组织、综合、解释或评价复杂的信息,会考虑替代的解决方法、策略或观点;二 是学生利用严格的探究来建构意义。即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学科核心的思想、理论或观点,包括运用先前的知识基础,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精心准备的交流等:三是学习的目标超出校内的成功,即学习结果可以运用于学校考试以外的实际生活情境,如写出论文、制造出产品、进行表演等,而不只是记录学习者个人的能力。

(二)真实性教学:教学质量的判断标准

纽曼等人认为,若要使得学生达到上述“真实的”学习成效。前提是教师必须进行“真实性教学 ”(Authentic Instruction)。“真实性教学”是一种观察教师的教学所体现的智力质量的标准,它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充分地发 挥智慧投入学习,而不论这种活动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此。我们评价某种教师的教学活动时,评价的不应该是某种技术过程或学生“举手 如林”的表面参与。而应该是更为基本的质量标准。具体说来。他们认为有五种标准可以判断某种教学活动的真实性程度:

1、促使学生使用高级有序思维能力的程度。

若要求学生接受或背诵事实性信息、或者回答要求再现知识的问题、或者通过重复的程序去应用某种规则和算法。那么这种教学体现的思维水平就是低 级思维。而若要求学生转化信息和观点的含义,如学生为了综合、概括、解释、假设或得出某种结论和解释而组合某种事实和观点时,这种教学体现的思维水平就是 高级思维。通过这些过程来操纵信息和观点。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发现对自己而言的新意义和理解。而学生投入高级思维之中时,就会有不确定的因素,教学结果 由此并不总是可以预测的。

2、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的深度。

“知识的深度”意指抓住了观点的实质特征、以及学生在考虑这些观点时所展示的理解水平。若教学没有涉及到主题或学科的重要概念,所涉及的知识 就非常浅显。如果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支离破碎,或者对概念的意义仅仅略知皮毛,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很浅显的。肤浅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注重的是大量支离 破碎的信息。若教学关心的是主题或学科的核心概念,那么所涉及的知识就比较深。如。当学生进行鉴别、论证、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构建解释或其他相对复杂的 理解性活动时,他们所从事的知识就比较深入。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组织学生系统地、有联系地研究某些主题,而不要贪求过多的主题。

3、与课堂外世界的联系程度。

这一指标测量的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语境之外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取得学校考试中的成功,仅仅证明学生 很好地顺应了正式的学校教育标准,但不能说明这种成功对别人有多大意义。而教学的真实性越强,就会与学生生活的社会背景有更深的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 教学与外界的联系程度:一是教学是否要求学生着眼于解决某种公共问题,如利用关于 无家可归者材料中的统计分析,澄清某一当代问题:二是能否促使学生实际地 运用某种知识和经验,如在学校里使用解决冲突的技巧。总之,与外界联系密切的教学注重学生对课堂外受众的影响,如与他人交流知识、探索社会问题的解决办 法、给予别人以支持、创造出有使用价值或审美价值的结果或产品。

4、进行高水平的实质性对话的程度。

在没有或缺乏实质性对话的课堂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变成了教师详述式的讲演。或传递事前规划好了的信息和问题,而学生只是惯例性地简单回答 一下。这样的对话与填空、简答等形式无异,只是填空、简答是书面回答,而对话是口头形式而已。而高水平的实质性对话具备三种特征:一是对论题进行了充分的 交流。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鉴别、运用概念、加以概括、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汇报自己的经验、事实或步骤;二是交流的过程不是一种观点、答案受到控制的过 程,而是共享思想观点的过程。如参与者以完整的句子解释自己的观点、直接对他人的评论作出反应;三是对话是连贯的,以参与者的思想观点为基础,以促进集体 的理解。

5、对学生成就的社会性支持程度。

若教师或某些学生的行为、评论及行动打击了学生努力的程度、参与的热情与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或者之前的某种消极行为使得课堂的总体气氛比较 消极。这些都是没有给予学生的真实性成就以支持的表现。甚至教师对学生的行动或反应所作出的象征性感谢与表扬都不一定是社会性支持的表现。而高程度的社会 性支持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期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表现”正确的答案给老师和同伴观赏、促使班级里所有的学生学习重要 的知识和技能、班级里所有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同等重视那些能力较差或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表现。

(三)真实性教学:同样是判断幼儿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

虽然纽曼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研究中小学教学时得出的,但是正如这些研究者本人所言,这些标准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所体现的智力质量标 准。意为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充分地发挥智慧、投入学习,而与其具体内容无关、与教学所针对的对象无关。可见,真实性教学的维度同样是我们检查幼儿教师 教学质量时所应该依据的标准。其实,真实性教学以及真实性成就,也无一不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方向与追求的目标。

三、幼儿的真正发展:幼儿教师应坚持的追求

显然。很多老师并不是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即幼儿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引导与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落在幼儿的发展之后;而且幼儿教育要着眼于幼儿 的长远发展,而只有高质量的提问与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应该把教学质量作为自己永远的工作重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又不能很好地理顺与 处理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之间的关系、幼儿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思路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加上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一些观念理解不到位,于是为 了显示自己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幼儿表现的关注,而去追求“教师振臂一呼、幼儿应者云集、举手如林”的热闹效应;或者为了所谓的不给幼儿思想以压力而 迁就他们简单化的、滥竽充数式的学习。我们从下面的案例中可以理解到教 师们的这种矛盾心理:

在一家幼儿园小一班的家长公开示范课上,授课老师播放了两句儿童歌曲(“呱呱呱呱呱呱呱,游来游去真快乐,这是母鸭带小鸭”)后,问小朋 友:“儿歌里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小朋友七嘴八舌:“是青蛙”“是小鸡”“是小鸭”等等。老师告诉幼儿“小耳朵要听好了”之后。又播放了一遍歌 曲。这次,小朋友知道了这是母鸭在带着小鸭游戏。随后,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鸭共同玩起了这一游戏,正在这时,录音机里传来了一阵非常恐怖的声 音,而且伴随着一阵可怕的脚步声,“鸭妈妈”连忙带着“小鸭”躲开了。脚步声走远后。老师问小朋友:“刚才是什么东西?”小朋友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有的 说是大灰狼、有的说是狐狸、有的说是鳄鱼,其目的都是为了吃掉“小鸭”。这时,针对“鳄鱼”这一答案,突然一位叫扬扬的小女孩举手道:“不可能是鳄鱼,鳄 鱼看不见黄色的,鳄鱼只能看见黑色和白色,我从书上知道的。”但是她的声音淹没在老师继续授课的内容中以及幼儿余犹未尽的猜测里,尽管她把手举得很高,但 老师并没有让她回答。于是,委屈的孩子只好把头扭向自己的家长,哭泣起来:“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回答?鳄鱼只能看见黑色和白色的呀!”

事后,笔者对授课老师提起这个女孩的问题,老师很无奈地回答:“我并不是没有听到、也不是不想让她回答。可是我先要把自己准备的内容顺利地上 完。我没有办法去关注他们‘生成’的话题,因为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也不知道他们在任意发言时会闹成什么样子,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更不能随意讨论 新的话题”。然而,也正是因为多数教师对授课过程中幼儿生成的问题采取回避、不作反应的做法。使自身遭致了一些批评。

那么,教师到底该作何种选择呢?笔者认为,教师做出选择时应该明确一点:选择“预设”的内容时。不能说明教师对幼儿的忽略与思想的控制;选择 “生成”的内容时,也不能说明教师对幼儿思想表达的关注。教师的关注点不应该是浅尝辄止地给予幼儿发言的机会、时时都去关注他们生成的问题等事情上,关键 的是哪种话题自己更得心应手、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是真实的而不是表面的、肤浅的。其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 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该“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应该“形成 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等,强调的都是师幼互动的实质内涵,即:师幼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指二者之间的语言的谈话。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 对‘双方’的倾听”;对话的目的不是要获得某种已知的确定知识,而是期望发现新的事物、新的想法,指向未知的领域,寻求新的意义。而那种看似给予了幼儿充 分的话语机会的教学,也极可能是由教师控制了问题与答案的伪教学。其交流不过是“同一个心灵的重复”。而不是“两颗心灵的沟通”。

我们强调真实性成就与真实性教学,与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矛盾。提倡教师在必要时抛开细枝末节的烦扰,是为了防止教学像“脚踏西瓜皮”一样,“ 滑到哪里是哪里”,当然也不是鼓励教师对幼儿的话语或提出的问题充耳不闻。倘若幼儿的话题恰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当然应该“敞开、倾听、接纳幼儿 的想法”;而若幼儿的话题无关紧要、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教师可以事后开辟一定的“分享时间”,鼓励幼儿自由讨论。总之,教师们切不能以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 牺牲了幼儿的“发展”。

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

现在,很多教师在研究如何开展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我们都知道,幼儿在已经达到的水平上学习就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分析幼儿各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可能达到的更高水平并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是成功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难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达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试图举例说明这些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帮助教师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第一,强调所谓的“快乐”目标

与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相比,现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非常注重过程的有趣或新颖,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但有时会为了追求“快乐”而在教学过程中生出许多枝蔓,置核心教学目标于不顾。例如有位教师组织活动“海底世界”,她提出的目标是:1.通过观察有关大海的图片,发现海底有很多生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也许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观察图片之前,教师带领幼儿做了很多事。一开始,教师一边说:“今天,我们一起去看大海。请大家戴上遮阳帽,系紧鞋带,背上书包,出发啰!”一边与幼儿一起两手平伸做飞机状。“呜„„飞机起飞啰!飞到云里去啰,呜„„”教师将右手放在眼睛上方“遮挡”阳光,做透过飞机舷窗看风景状。“海岛到了,请大家坐上汽车去海边。”师幼又一起模拟开汽车。“嘀!嘀„„ 汽车出发口罗!左转弯,小心!右转弯,小心!海边到啰!”„„就这样,用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还未进入活动正题。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活动结束阶段,教师又组织幼儿用了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模拟从海边开汽车、乘飞机回来的情景,而中间真正用于观察、讨论、描述大海的时间不到三分之一。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除了体验到表面的快乐、热闹外,学到了什么?发展又体现在哪里?

自《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快乐体验。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快乐只是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体验,通常不是目标。就中、大班幼儿而言,快乐的情感体验还不应仅仅指感官的满足、表面的快感,更应该是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成功感,交往中得到同伴认可而获得的愉悦感以及掌握知识技能时获得的满足感,等等。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去海边”和“回家”这两个环节上花费大量时间没有必要,不妨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幼儿既体验到快乐,又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二,偏重认知目标

现在很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会较全面地考虑幼儿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但一到实践中往往就只指向认知方面的内容,即偏重让幼儿掌握某方面知识,学会某方面技能,有时甚至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盲目“挖掘”。例如,在“沉与浮”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 9 是只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发现并记住什么东西会沉,什么东西会浮,在此基础上简单讨论为什么。虽然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也提到了要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向基本上是知识的获得,而且其中有关“重的东西会沉、轻的东西会浮”的讨论结果既不科学,又脱离幼儿的认知水平。

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仍然把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其实,向幼儿灌输知识、训练幼儿的技能远比培养幼儿的能力、习惯,引导幼儿掌握学习方法等容易。当教师不知如何利用特定的学习内容培养幼儿相应的能力、情感、态度时,他们在教学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偏向知识技能的传授。在上述“沉与浮”的例子中,教学目标更适宜定位在学习和掌握某些特定的探索方法、记录方法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上。

第三,教学目标太多,难以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完成

有些教师为了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在一个活动中设置了众多的目标和相应的环节。仍以“沉与浮”教学活动为例,有一位教师制定了如下目标:1.探索、感知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沉,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浮的现象,按沉与浮的状态将物体分类,记录实验结果。2分析思考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沉,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浮。3.探索、寻找能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东西和方法,萌发探索事物的兴趣。把这些目标放在一个教学活动中的必然结果是幼儿无法真正探索这么多问题,教师只能走过场,无法达成目标。

很多教师常常希望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解决自己设想的许多问题,让幼儿探究的点太多,期望幼儿达成的发展目标也太多。其实对于一些内涵比较丰富、教育价值比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全面分析活动价值和幼儿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分解并安排多个教学活动。每次活动引导幼儿探索一至两个问题,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反复分析“沉与浮”这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一的目标是:1.自主选择材料,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记录。2.在反复实验中发现沉和浮的一般规律,根据沉、浮、先浮后沉的结果进行分类记录。活动二的目标是:1.运用先浮后沉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实验。2.将先浮后沉的材料与另外两类材料相比较,交流、讨论这些材料的特点。活动三的目标是:1.尝试用多种方法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简单分析为什么。2.尝试用多种方式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并联想其在生活中的作用。3.理解有些物品改变形态后既可沉也可浮。以上三个活动的目标不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重探索方法、记录方法、分析能力的掌握和渐进培养,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第四,教学目标太宽泛、笼统,找不到落脚点

有些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大而笼统,相当于某一个课程领域乃至整个幼教领域的目标,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根本找不到落脚点。例如有一位教师为“奇妙的水”这一活动制定了这样的目标:1.通过动手探究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如水的浮力、水的渗透、水的溶解、水的三态等。2.在探究过程中尝试假设、验证等方法,掌握观察、对比、记录等学习方法,学习与人交往、合作解决问题。3.体验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我们稍加分析就可发现,第一个目标有较明确的针对性,可以落实,另外两个目标是科学领域的原则性目标,无法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比如其中的“掌握观察、对比、记录等学习方法”,观察什么,对比什么,记录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都需要细化。有一位教师为这个活动设计了这样的目标:1.在玩水游戏中积累有关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有浮力、张力,有渗 透性,能溶解某些物质等)的感性经验。2.通过小实验感受水的三态变化。3.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不同状态,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位教师所制定的目标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且比较具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比较容易落实。我们知道教师只有细化目标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抓手,从而使幼儿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达成途径。

第五,教学目标偏离教材的本质内涵

每个教材内容都有不同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分析,抓住其本质内涵。但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因为分析不到位,出现了目标偏离的现象。例如散文诗《家》是这样写的:“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绿绿的树林是小鸟的家,浩瀚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广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有位教师用这个材料设计教学活动时提出了这样的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学念诗歌。2.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3.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分析“××的××是××的家”这一句子的结构上,并要求幼儿根据这一句式仿编,结果儿编出了“蓝蓝的大海是青蛙的家”“高高的大树是风筝的家”等不符合事物逻辑关系的句子。

这个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教师未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教师必须帮助幼儿理解句式中两个物体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理解在大自然或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对应关系,从而真正体现教材的教育价值。因此这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宜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特别是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许远不止本文所谈到的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以切实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来源:《幼儿教育》)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篇3

设计思想: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幼儿园的大厅里摆上了漂亮的圣诞树和许多漂亮的挂饰,幼儿园的院子里还有一位会跳舞的圣诞老人……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站在院子里随着音乐和圣诞老人一起跳舞,久久不愿离去。为了满足幼儿对新事物的渴望,我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使幼儿通过此次的多媒体教学活动感受到圣诞节的节日气氛。

活动一 认识圣诞节活动目标:

1、了解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诞树的由来、

2、初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圣诞节的图片,故事。

活动过程 :

一、参观幼儿园迎圣诞节的环境布置。

请幼儿认真观察圣诞老人的装扮。

二、幼儿讲一讲对圣诞节的认识。

请幼儿说一说 :1。圣诞老人是什么样子的?(穿着红衣服,背着一个大袋子,带着一顶红帽子……) 2。人们是怎样迎接圣诞节的?(漂亮的圣诞树,还有许多圣诞礼物)三、请幼儿观看圣诞老人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圣诞节。

小结: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在他们眼里就象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要。到了圣诞节,人们要装饰漂亮的圣诞树,圣诞老人坐着雪橇给小朋友送礼物。

活动二 装饰圣诞树活动目标:

1、通过装饰圣诞树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进一步感受圣诞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各种颜色的卡纸,皱纹纸),小铃铛,小球球。剪刀,胶水。

2、音乐磁带 ,圣诞树活动过程:

导入:圣诞节到了,我们一起动手把圣诞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一、请幼儿说一说圣诞树上都有什么?你想怎样打扮它?

二、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

引导帮助幼儿用彩色卡纸制作花,用皱纹纸制作蝴蝶结,用彩色亮光纸剪成长带子等等。

三、大家一起装饰圣诞树。

和幼儿一起把制作好的装饰物挂到圣诞树上。

四、跳舞庆祝圣诞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

随音乐>,和幼儿一起在圣诞树下跳舞。

活动三 香喷喷的汉堡活动目标: 1。 通过制作汉堡让幼儿感受西方的饮食文化。 2。 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制作汉堡的材料活动过程 :

一、出示汉堡,引出主题。

1、小朋友都吃过汉堡,你在哪里吃过?

2、汉堡里都有什么?

小结: 汉堡是西方人吃的食品,现在在肯德基,麦当劳都能吃到,汉堡是两片面包里面夹着肉和蔬菜, 是大家都喜欢吃的食物,二、幼儿制作汉堡,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

1、老师示范汉堡的做法。

2、幼儿自己操作,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蔬菜和沙拉酱,教育幼儿既要吃肉又要多吃蔬菜。

三、自己品尝制作的汉堡。

四、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制作的汉堡和买来得汉堡有什么不同。愉快的结束活动。

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幼儿感受到圣诞节的快乐,体验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尤其是自己制作的汉堡,大家品尝时都吃得很香,就连平时最挑食的孩子都吃得干干净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圣诞的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园的活力和凝聚力。加强孩子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促进幼儿互相团结友爱地相处。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体验到努力就会成功;让师生们共同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加深了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相信这是孩子们度过的最难忘的一次圣诞节。

相关文章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小猴摘桃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游戏活动小猴摘桃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练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行及跑、跳等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探索爬的不同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猴摘桃教案吧。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影子变变变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游戏活动影子变变变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锻炼幼儿散跑的能力,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影子变变变教案吧。

《大班角色游戏活动教案:公共汽车教案》:大班角色游戏活动公共汽车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初步学会解决关于角色、玩具方面的争端,喜欢对游戏进行评价并展开讨论,学会大胆、有创造性地选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发展创造力、想象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公共汽车教案吧。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篇4

章贡区第六保育院罗晓珊 【摘要】

19世纪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来感受周围的事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推进了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给幼儿园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就是各种教育资源之一,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从而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相互结合。它特有的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够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并且有效的提高幼儿在五大领域方面的认知、技能、情感和理解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唤起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思考,促进教育教学的整合。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美术教育 幼儿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等信息媒体,来整合教学信息、表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课件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

一、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目前幼儿园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学型。这类课件主要供教师开展教学或幼儿自主复习巩固知识时使用,以传递教学信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主。二是娱乐型。这类课件主要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一般以电脑游戏和动画故事为主。第三种是综合型,是前两类的结合。它将教学信息、学习内容融于娱乐活动中,通过故事或游戏来学习有关知识,如科学、语言、数学、艺术等方面,此类在目前幼儿园多媒体课件中占大部分

共4页第1页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势。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还能使他们思维积极向上,想象丰富,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一般是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照葫芦画瓢,而多媒体则声色并茂、动静结合,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面对人才的激烈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将会被淘汰。而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象的清晰,为幼儿提供创设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创造力也随之被调动起来。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适当运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以及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引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而且小班的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在很多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多美媒体课件指导孩子画画。

例如:我们在幼儿园见习期间,教师在教孩子如何画直线条和弯曲的线条时,只是单一的进行讲解,如果选用现有的课件《扭扭宝宝》,动态的演示直线条变成了绳子,变成了蚯

共4页第2页

蚓,又变成了波浪,小鱼在海里游,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将会大大吸引孩子的注意和画画的兴趣。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二)、帮助有效的进行主题整合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如中班的主题《我爱我家》的活动之一《画妈妈》这个活动的目标就是通过说说画画妈妈,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关心妈妈,爱妈妈。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妈妈,更多的是爱的情感的激发。如果在活动的准备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妈妈和宝宝的的照片做成ppt让孩子直观的看到了妈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再现不在身边的妈妈变的具体形象了。那么一个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就会变的生动并且富裕情感的寄托。

(三)、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我在大班的美术活动《有趣的大树》中看到,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而且对已过去的季节特征已经淡忘,因此这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会一定难度,如果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而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做到。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作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绿叶很快长大,到了夏天枝叶茂盛。秋天,树叶颜色慢慢变黄,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冬天来了,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同时加上教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就能够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感受到四季轮换的明显特征,丰富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使美术活动更具游戏化,生活化。

共4页第3页

我们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手工制、剪纸贴画都是美术活动。孩子把美术活动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往往有些教具在时间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来达到这一目的,既美观又可以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将教学过程以及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拍摄下来,将具有很大的意义。

(五)、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随意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示范往往是通过手绘,这种示范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缺点。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能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图像大而清晰,色彩鲜艳。教师能直接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共同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幼儿反馈的信息。幼儿看得清楚,听得仔细。如果幼儿有疑问,计算机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并且节约示范用的时间,使孩子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总之,多媒体手段带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许多的便利,但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知识、信息,使孩子受益更多,让孩子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更多的信息化教育!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制作教学软件,必须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或多媒体写作工具软件的运用,能较熟练地制作动画、填色、配音,建立交互。同时,由于制作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反复实践反复修改软件才会趋向完善,所以教师只有敬业爱岗才能顺利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2、刘成:《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李兰:《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共4页第4页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篇5

设计思想: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幼儿园的大厅里摆上了漂亮的圣诞树和许多漂亮的挂饰,幼儿园的院子里还有一位会跳舞的圣诞老人……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站在院子里随着音乐和圣诞老人一起跳舞,久久不愿离去。为了满足幼儿对新事物的渴望,我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使幼儿通过此次的多媒体教学活动感受到圣诞节的节日气氛。

活动一 认识圣诞节

活动目标:

1.了解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诞树的由来.

2.初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圣诞节的图片,故事。

活动过程 :

一.参观幼儿园迎圣诞节的环境布置。

请幼儿认真观察圣诞老人的装扮。

二.幼儿讲一讲对圣诞节的认识。

请幼儿说一说 :

1。圣诞老人是什么样子的?(穿着红衣服,背着一个大袋子,带着一顶红帽子……) 2。人们是怎样迎接圣诞节的?(漂亮的圣诞树,还有许多圣诞礼物)

三.请幼儿观看圣诞老人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圣诞节。

小结: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在他们眼里就象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要。到了圣诞节,人们要装饰漂亮的圣诞树,圣诞老人坐着雪橇给小朋友送礼物。

活动二 装饰圣诞树

活动目标:

1.通过装饰圣诞树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进一步感受圣诞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各种颜色的卡纸,皱纹纸),小铃铛,小球球。剪刀,胶水。

2.音乐磁带 ,圣诞树

活动过程:

导入:圣诞节到了,我们一起动手把圣诞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一.请幼儿说一说圣诞树上都有什么?你想怎样打扮它?

二.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

引导帮助幼儿用彩色卡纸制作花,用皱纹纸制作蝴蝶结,用彩色亮光纸剪成长带子等等。

三.大家一起装饰圣诞树。

和幼儿一起把制作好的装饰物挂到圣诞树上。

四.跳舞庆祝圣诞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

随音乐>,和幼儿一起在圣诞树下跳舞。

活动三 香喷喷的汉堡

活动目标: 1。 通过制作汉堡让幼儿感受西方的饮食文化。 2。 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制作汉堡的材料

活动过程 :

一.出示汉堡,引出主题。

1.小朋友都吃过汉堡,你在哪里吃过?

2.汉堡里都有什么?

小结: 汉堡是西方人吃的食品,现在在肯德基,麦当劳都能吃到,汉堡是两片面包里面夹着肉和蔬菜, 是大家都喜欢吃的食物,

二.幼儿制作汉堡,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

1.老师示范汉堡的做法。

2.幼儿自己操作,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蔬菜和沙拉酱,教育幼儿既要吃肉又要多吃蔬菜。

三.自己品尝制作的汉堡。

四.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制作的汉堡和买来得汉堡有什么不同。愉快的结束活动。

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幼儿感受到圣诞节的快乐,体验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尤其是自己制作的汉堡,大家品尝时都吃得很香,就连平时最挑食的孩子都吃得干干净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篇6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和普及,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起来,更具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观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等多种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兴趣,使幼儿的才智和各种潜能能得到开发,创造力得到培养,也很好地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幼儿园教学活动 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声、像等信息媒体以表现教学内容,是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取与设计教学信息媒体并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的一种教学系统。在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对幼儿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对幼儿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趣味盎然的情境,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童趣,寓教于乐。如: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当《两只老虎》多媒体课件随着音乐声中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立刻被优美的声音和动态的图像深深吸引,有效地刺激了幼儿的听觉、视觉,并激发了他们浓厚地学习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并找到了两只老虎的不同之处,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幼儿思维,培养创造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完成许多寓教于乐的练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玩中学,学中玩,从而使幼儿的认知潜能得到开发,情感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如:《魔法王国》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感受各种图形的变化,圆形、长方形可以组合成太阳;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以组合成大树;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以组合成人物等。整个操作过程幼儿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又如:在学习《京剧脸谱》活动中,对幼儿来说京剧脸谱并不是国粹,而是普通的面具,而且还有点可怕。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各种京剧脸谱片段以及各种精美图片,另外还有各种脸谱的优秀美术作品,让他们大开眼界,在观察中幼儿轻松地掌握了京剧脸谱的特征,与此同时还增加京剧表演的片段和同龄幼儿的京剧作品,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等让他们欣赏、模仿。在模仿与欣赏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他们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使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生活中不易见到的东西,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在教学活动难点中,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掌握难点,并保持学习的兴趣。如:在向幼儿介绍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过程中,幼儿不太理解,明明是毛毛虫,怎么会变成漂亮的蝴蝶呢?这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进行展示,让他们观察演变过程,幼儿们对生动的画面很感兴趣,看得目不转睛,最后能很好地帮他们揭开心中的疑惑,也轻松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如:给物品进行二等分。请幼儿观察等分后的物品是否同样大时,幼儿往往无法判断,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有一定的空间知觉和面积守恒观念,他们还不会理解,以往教师都是通过剪、拼凑或操作实物来帮助幼儿理解、感知抽象的概念,费时又费材料,操作起来也很麻烦,精确度又不高。而现在我们把物品经过等分一一分离一一旋转一一重新组合等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上音乐,再加上适当的讲解,让幼儿一目了然,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感受出比较抽象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提高活动中的教学效益。

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是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的,为幼儿提供了非常生动的画面,并充满了趣味性,使幼儿思维、语言、探究等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如:美术活动《热带鱼》,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示范存在的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让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有疑问,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15分钟,而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左右,这使幼儿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同时也让他们很快地掌握了热带鱼的画法。又如:在开展《动物的尾巴》活动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先自主判断这是哪个动物的尾巴,然后动手操作把动物和尾巴进行匹配,最后对幼儿的结果以笑脸和哭脸的方式进行评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讨论也极为热烈,既帮助他们很快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思维、想象、创造等各方面的整和发展,我们也收到了很高的教学效率。

现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兴趣,受到了教师和幼儿们的喜爱。但多媒体课件也不是万能的,因此不能夸大或过分的依赖于它,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课件不能乱用

许多教师认为,要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就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活动,就等于已经现代化了。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靠运用多媒体课件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比较物体的粗细时,一改过去用实物操作,而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让他们来比较粗细。结果适得其反,幼儿不但对粗细的概念没能很好地理解,而且也减少了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多媒体课件不能乱用。

二、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幼儿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相辅相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教学手段之一,是否运用得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教学中仍应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课件

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择课件,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这些适宜的课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进行改编和二次加工,因为一个完全固定化的课件在课堂上是缺乏生命力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地修改和编辑。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随着教育科研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逐渐普及并更加多元化,这自然也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只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会真正走进幼儿园,成为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参考文献: 1、2000年早期教育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现代教育技术学》

4、《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飞出教室,拥抱自然.大型玩具里的草坪常常被踩的长不出草,所以等到草坪生长的时总要控制孩子玩的时间,中大班的孩子老师一说就懂了,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本次活动能让小班的孩子能更加形象的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知道保护小草的意义.

活动名称:小草小草我爱你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小草生长的季节

2、萌发幼儿爱小草,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草

观指:幼儿自己去发现春天来到了,小草刚刚发芽

师:我们跟小草说一句悄悄话。

(个指:幼儿主动大胆的和小草说话)

过渡语:咦,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哭呀?

二、科常故事:小草小草我爱你(多媒体制作)

1、(小草在哭的画面)

提问:小草为什么哭呀?

(幼儿自由发挥想像)

2、倾听小草的自述

提问:小草在说什么?小草为什么长不高?

我们跟小草说什么?

我们怎么做小草才会高兴?

3、有了小朋友的爱护,小草长高了(多媒体制作)

提问:现在小草为什么请我们去做客了?

三、亲亲小草

1、和小草说句悄悄话

(引导幼儿从保护、爱护这一角度来说)

延伸活动:制作爱护小草的标志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anziliao/5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