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案资料 >

毫米认识教案

毫米认识教案

时间:2022-11-30 赵老师教案网

毫米分米认识教案合集。

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科学并规范,教师上课时,一定会带上教案这个“帮手”。教案可以使教师在课后进行补充和思考,你知道什么是教案吗?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毫米分米认识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毫米分米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评析:本节课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由谈话引入,围绕着同学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亲切、自然,切合实际,同学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只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边的新知研讨打好了知识基础。]

毫米分米认识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 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 )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 印台盒的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

毫米分米认识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教具准备: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长的纸条、一分硬币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直尺、一分硬币、纸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多媒体课件)

1.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 测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 )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 )作单位。

3. 1米=( )厘米 生:(看大屏幕说一说) 师:通过复习,你们掌握得还不错。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再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生:(一起比划1米和1厘米)

师:(出示课件)谁能从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厘米?

生1: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生3: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生4:从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 ……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同时感受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拿出1分钱的硬币,你能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不到1厘米。

师:如何表示这不到1厘米的物体的长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再来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它用字母mm表示。

师板书:毫米 mm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尺子,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你能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个一个的小格。 师: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你再来数一数1厘米之中间有多少毫米。一组数从刻度0到刻度1,二组数从刻度1到刻度2,三组数从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们数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 (拿出尺子数)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师:也就是说1厘米 = 10毫米

师板书: 1厘米 = 10毫米

师:现在同桌再来一起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看老师也测量了一下,(出示课件)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你能借助这1分钱的硬币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

生:1毫米特别的短。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后就能更准确的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下面我们看大屏幕,这根曲别针多长?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曲别针长1厘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师: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长度单位了,它们是毫米、厘米、米,我们再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 生用手来比划。

设计意图:以不到1厘米长的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现在拿出老师发的纸条,同桌一起测量一下它有多长。

生: 10厘米

师:其实10厘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

生:1分米就是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课件展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这个蓝色部分是1分米,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板书:1米 =10分米

师:请看黑板,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生说)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4个长度单位了,这有一本书测量后忘记了写单位,你来给它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展示)

生:这本书长2( 分米 )宽14( 厘米 )

设计意图:在动手的测量1分米的纸条时,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并知道1分米=10厘米。通过观察米尺,找出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1米 =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闯关:

设计意图:不断提升难度来综合诊断对长度单位的感知。

四、本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了解学生的收获,反馈教学的所得。

板书设计: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mm d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 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毫米分米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甜蜜的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直尺、一分钱硬币、橡皮、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在甜甜的梦里,明明遇到了孙悟空来找他和他的伙伴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挂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二、你说我说,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二)认认毫米。

1.引入毫米。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2小组合作,.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小组合作交流。

4.小游戏,(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手势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

小组合作,一人做,其余看。

2.估一估,量一量。自主练习第二题:

先估一估,再测量。

3.填一填。自主练习第四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

四、自我评价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毫米分米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2~53 页例 1、例 2,第 54 页的“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 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 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体会认识成都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份米长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 5 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提问:谁能知道,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单 位来测量呢?1 米有多长?1 厘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2.说明: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 位 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 认识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出示一个长大约 20 厘米、 宽大约 10 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的 长。明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 20 厘米,宽大约是 10 厘米。 指出:像 10 厘米、20 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 厘米 是 1 分米,20 厘米是 2 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分米 dm)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 10 厘米是 1 分米,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 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 分米正好是 10 厘米,也就是说,1 分米等于 10 厘米。 (板书:1 分米=10 厘米) 提问:你能用手比划出 1 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 1 分米的线段。 反馈:你是怎样画的?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 1 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反馈: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 1 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米尺上数一数,看 1 米有几分米。 (板书:1 米=10 分米)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并和同学交流。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要表示它的具体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指出:表示不到 1 厘米的长度,就需要认识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大家在直尺上数一 数,课本的厚度有几个小格。 指出:直尺上 1 厘米中间 1 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板书:毫米)这是我们今天要认 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现在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 一指 1 毫米,看看 1 毫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 1 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 1 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 厘米等于几毫米?(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 1 毫米的物品(如,5 角硬币、身份证等) ,说明它们的厚度大约 都是 1 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输出 10 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 学生互相比划 1 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呐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指出:毫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三、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3. 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饼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 说一说估计的结果, 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 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要用分米作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厘米数吗?比 18 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整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想一想是估计的结果准确一些,还是测量的结 果准确一些。

提出: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 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者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4. 阅读“你知道吗” ,并进行交流。

四、反思交流 总结收获(略)

毫米分米认识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4。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组一把米尺。铅笔、练习本、橡皮。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对加深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学习建立升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

4、让学生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基于此,本课中我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找一找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你们猜一猜,周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周老师的身高是1米69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活动:

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记录员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说说找到的1毫米。

(2)课件演示放大的直尺,指着直尺上的任意1小格,问学生是多长。小结得出: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

(3)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4)感受毫米

a在直尺上仔细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b.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汇报。

(5)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6)师: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找分米

(1)引入分米。

不用直尺,将桌子上的吸管剪成10厘米长。

师巡视,观察剪的情况。

剪好后,拿出直尺,量一量自己剪好的吸管,看看自己的眼力准不准。

汇报:说说你的吸管是多长?还有更接近10厘米的吗?

如果有刚好是10厘米的,直接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否则这样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只要加上(或减去)多少1厘米就是1分米了……。

(2)在直尺上找分米,研究分米

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有哪些发现?

班内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得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感受分米

先在直尺上比划比划1分米有多长?伸出比划的手势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铅笔盒、课本、课桌等东西的长度、高度。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出示表格

在我们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最多。

喜欢的物品我们的估计我们的测量我们的评价

2、班内汇报与交流。

3、获得大星最多的小组介绍他们的估计方法。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知道了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测量。如果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温州到杭州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不好量,太长了)教师:“那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当然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一查,看一看。

通过比划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培养估测能力

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和练习本的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举例,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课件演示毫米的应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毫米分米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1分的硬币等。

学具准备:直尺、1分的硬币、两支削尖的铅笔、1根10厘米长的小棒、纸条、剪刀、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课:猜一猜某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再实际测量出这个学生的身高。引出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2、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过程,突出直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毫米。

(1)引入:电脑显示不是整厘米的一支铅笔,用直尺去量它的长度,该是多少呢?(7厘米多)。那么这支铅笔到底长多少呢?

师: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

(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支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师巡视)。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那么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长度。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

(3)师:请同学们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请同学们像我这样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这条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

(4)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填在书上。并向学生说明误差是存在的。

(5)电脑显示小蝌蚪变青蛙图,分别得出: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2厘米6毫米(26毫米)、6厘米8毫米(68毫米)

(6)电脑显示前面那支不是整厘米的铅笔图,让学生说出是多少毫米。

(7)做书上第66页第3题。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

(1)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在实际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1分米有多长呢?

(2)学生自学教材,认识1分米的长度。

(3)电脑显示10厘米的长度,10厘米也叫1分米。

(4)同学们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引出:1分米=10厘米。

(5)量一?的长度大约是多少?(1分米)

(6)量准备好小棒,看是不是1分米长。

(7)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请一人带上1分米长的小棒上台来实际量一量,引出:1米=10分米。

(8)量出3分米长的纸条,剪下来,同桌互相检查一下量得准确吗?

(9)以分米为单位,让学生估计下面物体的大约长度:水彩笔、钢笔、音箱高、课本长……再实际测量长度,并将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分米,填在书上。

(10)将今天学习的毫米、分米与以前学习的米、厘米进行排序(从大到小排)。

教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巩固练习:

1、电脑显示:在括号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钢笔长14()楼房高20()粉笔长75()

电脑键盘长约5()图钉长10()教室宽6()

2、做书上第69页第1、2题。

3、请学生带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度。

教师口述要求:

①测量时可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并作好记录。

②爱护公物,注意清洁卫生。

③当音乐响起就开始去测量,当音乐停止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请几个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1分米大约有多长。小朋友回到家里可以对自己的家俱、电器等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下次上课再请大家汇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开始让大家猜测某一学生的身高,并实际测量,接着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主动探索,学会学习。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通过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小蝌蚪变青蛙等生动有趣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anziliao/4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