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中班教案 >

起来中班教案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时间:2023-04-22 赵老师教案网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9篇。

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成为一位认真负责的中班老师,我们要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让小朋友们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中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9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1】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伞儿撑起来

教材和幼儿分析

游戏《伞儿撑起来》是在民间游戏《捉蜻蜓》的基础上转化而来的,活动中将所出现的物体形象进行拟人化设计.把幼儿带进一个互助友爱的童话世界.语言简短而富有情趣,说起来朗朗上口.并可从中感受到生动的游戏趣味。带给幼儿一种活泼美好的精神感受。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强烈的语言交往需求,而这一题材恰恰将生活中的经验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再现,通过情节类似、内容不同的反复式活动结构,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并通过给幼儿提供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游戏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游戏活动中。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按游戏要求进行分类、概括,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背景草地、伞、辣椒、柠糠、糖果、瓜子图各一。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草地上特别热闹.都有些谁呢?(糖果宝宝、柠檬宝宝、瓜子宝宝、辣椒宝宝)

(反思: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孩子们容易接受,能将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图片上。)

2.用短句分类概括

这些宝宝都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宝宝的味道是甜甜的.我们叫他甜甜的朋友。刚才有甜甜的朋友、酸酸的朋友,还有什么朋友呢?(香香的朋友、辣辣的朋友)

(反思:这一环节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相应的味道.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模仿短句,语言朗朗上口。)

3.帮助朋友们想办法

突然,轰隆隆打雷了,哗啦啦下雨了.朋友们快被淋湿了,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既不被雨淋湿,又能在草地上玩?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反思:以下雨了为情境,请孩子帮朋友们想办法,孩子们能积极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了解游戏规则

小朋友都有很多的好办法,看一看.谁先帮忙了,出示雨伞。伞儿要.和他们做游戏呢!听听看,伞儿是怎么说的:伞儿伞儿撑起来,酸酸的朋友请进来。雨伞请的是什么朋友?谁是酸酸的?伞儿说:请进来。(以此类推,香香的朋友等)

5.集体游戏

游戏:轰隆隆,雷声响。哗啦啦,下雨了。伞儿伞儿撑起来,的朋友请进来。最后一起说:太阳出来了,伞儿收起来。

(反思: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合作、互动.在这样的语言学习情境中,孩子游戏的欲望也就自发产生了。)

6.用手做小伞分散游戏

(反思:这一环节,孩子们自由结伴.相互商量角色的分配,进一步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伴随朗朗上口的儿歌、简单的身体动作,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游戏着,把活动推向高潮。)

6.进行迁移游戏。

现在又有一个新朋友,听一听是什么朋友?教师念儿歌:轰隆隆,雷声响。哗啦啦,下雨了。伞儿伞儿撑起来,圆圆的朋友请进来。我请的是什么朋友?什么东西是圆的?(随幼儿的回答进行游戏)

小朋友想想看,除了圆圆的朋友,还有什么朋友?其实呀,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课后我们去找一找,说一说,商量好谁做雨伞,谁做朋友。

(反思:孩子们熟悉游戏情节后,以图形朋友为新的拓展对象。让孩子们说说还有什么其他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感受、理解转动的意思,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分组摆放,包括: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两只小碗中各盛半碗水。

【教学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中班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二、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笔放在手心并搓动使笔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文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翻开已经打印好的文字;当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直接在空白纸上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你们用转、搓、拧、拍、跑……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选择一两位幼儿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播放器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

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播放器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引发幼儿联想生活中更多的转动现象,从而自然达成第二条目标。)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知道洗手。

2、引导幼儿讲究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感冒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大人。

活动准备:

1、肥皂或洗手液、白色湿毛巾、水龙头(脸盆);苹果及果盘。

2、分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一起吃苹果老师:小朋友们好,看看盘子里放的是什么?

幼儿:又大又红的苹果。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吃?激发幼儿想吃的愿望。

幼儿:想吃老师:检查一下自己的小手看看脏不脏,能不能直接拿着吃?要不要先洗一洗小手?

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在家洗干净后来园的,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2、小实验:它们干净吗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幼儿自认为干净的小手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 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小朋友现在你们该做什么?(幼儿:去洗手)现在我们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苹果?(排队去洗手)3、怎样洗手最干净?

1)示范讲解洗手的步骤:

洗手前先挽起袖子,以防衣服湿水1、开水龙头淋湿双手。

2、加入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小心地双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内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钟才冲水。

4、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5、在关水龙头时,请记得冲洗水龙头,以避免双手洗净之后,又因为触碰水龙头而受到污染。

6、用干毛巾或手纸彻底擦干双手,或自动"风干"也不错。

提醒:擦手一定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手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并勤换毛巾。

2)请2--3个幼儿演练,并及时表扬鼓励。

4、品尝苹果:

小朋友洗手后,大家一起品尝一下甜甜的苹果。

请小朋友把果皮、果籽扔到垃圾桶内,把果盘收拾一下,再去洗洗手。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4】

教案一: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分组练习操作材料。

1、出示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2、出示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3、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5、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教案二:

1.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排列顺序,判断物体遮住部分的颜色和排列位置,并用标记表示。

2.能根据标记提示的排列规律正确地穿项链。

3.学习记录自己活动的结果。

1.教具:一串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彩色纸剪成)项链(两头绳子不连接),数量为4组;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方便幼儿看到里面的花瓣及其排列状况,空白记录纸两张,彩色笔。

2.学具:幼儿用书第7页的串珠卡片,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颜色或形状交替排列的木珠串,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摸箱。

1、感知一串花瓣项链排列的规律。

(1)教师出示一串花瓣项链:“这串花瓣项链漂亮吗?它有哪些颜色?说说这些花瓣是怎样排列的?”

(2)请幼儿一起说说花瓣排列的顺序并找出规律。

(3)教师将幼儿所述用颜色标记作记录。红、黄、黄

(4)分男女幼儿分别扮演颜色宝宝,按照找出的排列规律站队。如:红色为女孩,黄色为男孩。

2、感知环形花瓣项链的规律。

(1)教师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变成环形项链:“现在,你还能看出花瓣是怎样排列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感知经验,找到项链的起点,沿着一个方向观察,并说出其排列的规律,教师同时作记录。

(3)教师:“你是怎样看出来它是这样排列的?你找的起点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刚才记录单上的标记能否表示所说的规律。

(4)教师:“如果我们从相反方向观察,能否用刚才的标记表示?为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沿相反方向观察,并记录排列的规律。

(5)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规律。

师:“我们在第一种方法中,起点的花瓣是什么颜色?”

“我们在第二种方法中,起点的花瓣是什么颜色?”“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6)教师总结:我们在找物体的排列规律时,起点不同它们的排列规律也就不同。

(7)引导幼儿分男女扮演颜色宝宝按照找出的不同规律分别站队。

3、猜测、判断隐藏部分花瓣的位置、颜色。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将这串项链中的一些花瓣藏在这个盒子里,然后请你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它们应该排在什么位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项链从盒中穿过,按其排列规律隐藏一组,请幼儿睁开眼睛。

师:“这里面藏了3个花瓣,你们猜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排列的?”“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2)请1~2位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其猜测是否正确,并对判断准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3)再次游戏:教师将项链从盒中穿过,隐藏4个花瓣,请幼儿猜测、判断。

师:“这一次里面藏了4个花瓣,请你们仔细看看,再想一想,盒子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盒子的什么位置?”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和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验证。

4、幼儿操作。

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火车上小动物的座位是怎样排的?请几个幼儿戴头饰扮演火车上的小动物,让其他幼儿形象的感知座位的排列。娃娃又是怎样排队的?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请几个幼儿扮作娃娃排好队,让其他幼儿形象感知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娃娃是如何排队的。请你在不粘胶材料上选择合适的标记贴在空白的地方。”

5.活动评价。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时

(1)请幼儿观察盒子外面木珠排列的规律,猜猜并记录盒子里木珠是怎么排列的。

(2)穿项链:请幼儿从箱中摸出一张串珠的标记卡,根据标记的颜色、数量穿项链。

教案三:

1.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排列顺序,判断物体遮住部分的颜色和排列位置,并用标记表示。(重点)

2.能根据标记提示的排列规律正确地穿项链。

3.学习记录自己活动的结果。

难点:通过观察、判断动手操作等一系列过程之后能够尝试记录自己的活动结果。

经验准备:能够将三个以上物体按大小或者形状进行排列。

物质准备:

1、一串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彩色纸剪成)项链(两头绳子不连接),数量为4组;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方便幼儿看到里面的花瓣及其排列状况;空白记录纸两张,颜色笔若干。

2、幼儿人手1份:幼儿用书第7页《串珠卡片》、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颜色或形状交替排列的木珠串,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形盒子,摸箱。

开始活动

一、感知一串花瓣项链排列的规律。

1、教师出示一串花瓣项链。

师:这串花瓣项链漂亮吗?说说这些花瓣是怎样排列的。

2、请幼儿一起说说花辫排列的顺序。

3、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基本活动

二、感知环形花瓣项链的规律。

1、教师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变成环形项链。

师:现在,你还能看出花瓣是怎样排列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以往感知环形物体的经验,找到项链的起点,沿着一个方向观察,并说出其排列顺序:红、黄、黄,红、黄、黄……教师同时用标记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刚才记录单上的标记能否表示所说的顺序。

师:如果我们从相反方向观察,能否用刚才的标记表示?为什么?

4、师幼共同沿相反方向观察,并记录排列的规律:黄、黄、红,黄、黄、红……

5、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辫排列的顺序。

三、猜想、判断隐藏部分花瓣的位置、颜色。

1、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将这串项链中的一些花瓣藏在这个盒子里,然后请你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什么位置。请大家闭上眼睛。

师:这里面藏了3个花瓣,猜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排列的?你是怎样想的?

2、请1~2位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其猜测是否正确,并对判断准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3、再次游戏:教师将项链从盒子中穿过,隐藏4个花瓣,请幼儿猜想、判断。

教师:这一次里面藏了4个花瓣,请你们仔细看看,再想一想,盒子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盒子的什么位置?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和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验证。

四、幼儿操作。

1、第一组、第二组:盒子里藏着什么颜色的木珠。

师:请小朋友观察盒子外面木珠的排列规律,猜猜并记录盒子里的木珠是怎么排列的,各是什么颜色?

2、第三组、第四组:串项链

师:请小朋友从摸箱中摸出一张串珠的标记卡,根据标记提示的颜色、数量串项链。

3、第五组、第六组:猜一猜。(幼儿用书第29页)

师: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请你在不干胶材料上选择合适的标记贴在空白的地方。

结束活动

五、请1~2位幼儿将自己玩“猜盒子里藏的木珠”活动的记录单说给大家听,并验证猜得是否正确,记得是否清楚。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5】

【活动设计】

如果科学家是研究其周围世界规律的求知者的话,那么儿童则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而且常常把这种好奇付诸行动——摸摸、尝尝、看看、掂掂、倒进到出等等。玩水又是幼儿较喜欢的活动,这次我创设了良好的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重点)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实验结果。(难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玻璃球、盘子、杯子、纸盒、橡皮泥、棉絮、碗,(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精神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物质沉浮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问题。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盆里,( )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回浮上来?(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二、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三、尝试第一次操作。

1、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你们也来试一试吧,看谁能帮玻璃球浮起来。在试之前,老师要提几点要求,请听清楚:

(1)四人一组,大家要轻声说话,互相谦让。

(2)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因为地湿容易摔倒。

(3)多用几种材料来试,你要记住自己用过哪些方法,成功了没有,等会告诉老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尝试。发现了好的方法的幼儿,教师给予肯定,尝试失败的幼儿,鼓励他换一种方法,对于不知所措的孩子,要提醒他,帮助他。

四、幼儿尝试第二次操作。

1、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了,那么哪些材料能让玻璃球浮起来呢?老师做了一张记录表(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2、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活动。

五、记录。

请做完实验的孩子擦手,记录实验结果。

六、教师实验、记录并做小结。

玻璃球放进水里会沉下去,但我们利用一些能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能让它浮起来了。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骨骼对我们身体的作用,知道骨骼不仅可以支撑身体,还可以让我们做出各种动作。

2、知道要保护骨骼。

重点:了解骨骼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难点:了解骨骼不仅可以支撑身体,还能让我们做出各种走、跑、跳、钻等动作。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骨骼。

1、播放多媒体,出示骨骼的图象,请幼儿观察人类的骨骼。

思考:人类的骨骼和动物、鱼类的骨骼有什么不同?

2、讨论活动:骨骼对我们身体有什么作用?

二、游戏:让身体动起来。

1、请幼儿操作多媒体,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明白骨骼让身体弯曲动起来的原因。

2、指导幼儿正确进行多媒体操作的方法。

三、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骨骼?

你想到什么方法保护我们的骨骼?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情境的趣味性,感知故事中"燃料"与"烟"的因果关系。

2.学说短句"玩具火车轰隆轰隆,冒出xx(颜色)的烟。"

3.乐于参与颜色配对游戏,体会集体活动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卡通图标,小火车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出示PPT课件第一页,播放火车汽笛音效,引起幼儿兴趣。

师:"呜~呜~呜",咦,是什么声音?呀,小士兵开着火车来小七班做客了,跟小士兵和小火车打个招呼吧。

二、教师结合课件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其中的趣味性。

1.教师出示PPT1~6,讲述故事内容,课件中突出樱桃、苹果、皇姑、白菜,以使幼儿感知"燃料"与"烟"之间的因果关系。

师:嘎~吱,火车停了,燃料不够了,怎么办呢?小士兵决定加入苹果和樱桃试一试。呜~呜~呜(播放音效),玩具火车轰隆轰隆,冒出红色的烟。

师:哎呀,真好玩儿,再加一点黄瓜和青菜试试,呜~呜~呜,玩具火车轰隆轰隆,冒出绿色的烟。

2.教师出示PPT7~14,结合图片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猜想加入的燃料或冒出的烟,进一步感知故事中存在的因果关系。

师:呜~呜~呜,火车继续往前开,小士兵又加入了橘子和胡萝卜,请你猜一猜,会冒出什么样的烟?(玩具火车轰隆轰隆,冒出橙色的烟)师:呜~呜~呜,火车继续往前开,咦,怎么回事?火车冒出了黄(紫)色的烟,谁能帮帮我解开秘密,小士兵又加了一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关物体图片)(玩具火车轰隆轰隆,冒出黄色的烟)师:呜~呜~呜,哎呀,油画棒宝宝也被加进去了,有蓝的红的黄的紫的这么多颜色,冒出的烟一定很漂亮吧,会是什么呢?(玩具火车轰隆轰隆,冒出彩色的烟)3.教师出示PPT15~16,讲述故事结尾,小火车驶向远方,引导幼儿想象。

三、操作活动--颜色配对游戏结合绘本内容,引导幼儿将各种样子的烟与燃料相配对,进一步感受绘本情境的趣味性,并体会游戏活动的愉悦。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前后一共上过5次,在庄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让我对绘本教学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1.教学形式要多样,不要让孩子枯燥。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多样的教学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在那里听故事,喜欢在听听、玩玩、做做中有所启发。在小班的情景阅读教学中,我们更重要的应该要突显让孩子在故事中有快乐的体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他们比较喜欢角色的一种扮演,喜欢简单有节奏的的语句,爱模仿。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渗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

2.教学互动要多样,不要让孩子等待。

在教学活动的互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师幼互动,它包括一对一的互动和一对多的互动,还有一种是生生互动,对于小班的孩子老说,更多的应该是采用一对集体的互动,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在本次活动中,一对一的互动比较多,因此大多数的孩子是在等待。如果在游戏中我采用“每个孩子人手一张色卡纸,当老师说,加番茄的时候,手拿红色卡纸的孩子开一列火车。”这样的互动更体现了《指南》理念。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3.绘本价值要抓准,不要让孩子空想。

一个绘本的价值很多,哪个价值是需要在这节课中体现的,这还需要老师们更多的琢磨和推敲。在这个课中,“小士兵给火车加种子燃料。让孩子猜测会冒什么烟?”这个环节可以作为结束部分,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如:“加了种子会冒什么烟,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这样孩子看书的兴趣就激发了。其实我们上绘本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喜欢看书。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8】

1、律动进场。

2、游戏:我来做,你来学(复习节奏型)

3、节奏型的感受和体验。

1)、播放音乐,幼儿发现并感受节奏型XX/X-/

2)、发现音乐中的说唱部分

4、尝试将儿歌加入到音乐节奏中。

1)、引出儿歌《三只猴子》

2)、出示节奏小屋,找准儿歌的节奏。

3)、将儿歌有节奏地加入到音乐中。

5、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节奏型。

6、合音乐,进行说唱表演。

7、延伸:下节课加入其它的儿歌。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篇9】

活动目标:

在画画、做做、玩玩、跳跳中去感受节日的快乐,体验亲子之间的亲情。

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事先准备好一个游戏、白色汗衫、颜料、画笔、小舞台

活动时间:09年6月1日。上午8:40——10:30分

活动地点:亲子绘画在教室里。亲子游戏在一楼操场上。亲子服饰展示在一楼舞台上。

参与人员:大一班、大二班、全体幼儿。教师、保育员、家长

活动过程:

8:40——9:20 亲子绘画活动。在本班教室里进行,教师提前分好颜料、白汗衫、笔。在绘画之前做好温馨提示工作,要求家长与孩子们保持桌面、地面及水槽的干净。教师做好巡视指导工作。

9:20——9:30 休息时间。晒亲子衫、喝点水,保育员做好清洁工作,老师准备游戏器械。

9:30——10:00 亲子游戏。大一班:踩气球 大二班:二人三足 要求:活动前,教师整队、讲解游戏方法。

10:00——10:30 亲子衫秀。鼓励每位

家长都能和孩子们同台演出,大胆展示自己设计图形。

活动结束:

1、孩子们与家长道别。

2、教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教室。

3、唱“六一”的歌曲,发放礼品。

教学反思:

锻炼幼儿的能力,积极快乐的表演,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儿童节。“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在这天过的有意义。特开展“亲子互动”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去感受一种亲情、一种温馨。让即将要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同时在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去感受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快乐之情,体验与爸爸妈妈合作的和谐亲情。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zhongbanjiaoan/5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