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学设计 >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10-31 赵老师教案网

教案推荐: 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篇三)。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一般要懂得写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你知道教学设计怎么书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推荐: 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篇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守恒”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之一,其影响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守恒的范围较广,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等。但“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对守恒观念还比较缺乏。大班幼儿好学,认知能力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因此,我们设计了《菜园有多大》面积守恒,让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让幼儿获得“不重叠、不留空白”的测量方法和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搭建平台。

活动目标

1.能用不重叠、不留空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并比较菜园面积的大小。

2.能大胆猜测面积的大小,并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3.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测量的方法,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难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准备操作单:2块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菜地、单位方形片若干、回形针若干、小棒若干、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咱们的小花园里新增加了一块菜地,我们班的弟弟妹妹们想用来种萝卜,但是我们不知道这块地有多大?你们可以帮助吗?

二、幼儿初步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面积

1、出示若干测量工具,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

师:现在这里有回形针、小棒、吸管、大小不同的方块,请你们来试一试

3、幼儿分享

师:有谁测出来了?你是用的什么材料测的?有多大?

4、师友小结

师:哦,原来回形针、小棒、吸管适合测量物体的长,小方块适合将菜地铺满,数数有几块小方块就知道果园有多大。

三、学习用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果园的面积

1、确定测量工具

师:刚刚你们说要用方块来测量菜地有多大,但是这里有大小两种方块,我们可以同时用这两种方块来测量吗?为什么?

师:哦,原来要用同样大小的方块来测量。

2、幼儿利用小方块,第二次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

①能否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

②是否有重叠和留空白?

③是否对齐边线?

3、幼儿分享

师:你用了几块小方块?怎么测量的?

4、师幼小结:

——原来不仅仅是要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还要沿着菜地的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能留空白,才能测量准确。

四、比一比,巩固经验

1、出示另一块地图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米奇班的小朋友们知道你们这么厉害,也想请你们来帮忙量一量,你们猜一猜他这两块地那一块要大一点?还是一样大?

2、幼儿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能否沿着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留空。

3、幼儿分享

师:你的测量结果是?

4、师幼总结

师:因为菜地的形状不同,会让我们觉得它们的大小不同,所以要通过量一量的方法来判断他们的大小。

五、活动延伸

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用你们的积木量一量地上的瓷砖有多大?每个房间的地砖都是一样大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在活动的设计上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尝试、操作,获得初步经验,再通过师幼总结,再操作再总结的方法巩固测量经验。最后通过出示两块形状不同但是面积相同的菜地,让幼儿通过测量的方法感知面积的守恒,所以班级孩子的目标达成还是挺高的。但不足的就是在数学语言的运用上还需要多总结和学习。

小编推荐

2022教案推荐 文具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其三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教学时就要用心制定好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教案推荐 文具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其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2022课件推荐 小班数学教学设计:跳圆圈(篇三)


教师作为学生前行的引导人,在教学时需要接触到教学设计的撰写。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2课件推荐 小班数学教学设计:跳圆圈(篇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益的学习经验:

熟练地点数4以内各数,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影响,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数量为1、2、3、4的物体。

准备:

1、贴绒图片:1条腿、2条腿、3条腿、4条腿的板凳各一条,14的点卡一套,14的点卡头饰30个。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一套,数量分别为14的实物卡片一套。

3、地上画30个小圆圈,小圆圈分别画1、2、3、4个圆点,不同点数的圈交错排列,相同点数的圈之间相距约25厘米。

活动与指导:

1、在贴绒板上摆出1、2、3、4条腿的板凳卡各一条,问幼儿: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任意指着一条板凳,要求幼儿迅速点数,并说出板凳腿的数量或举起相应的点卡。

指导幼儿比较分析:哪条板凳的腿最多?哪条板凳的腿最少?

2、在贴绒板上摆出14的任意一张点卡,让幼儿点数点卡,说出它是几。然后在桌子上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图片。

3、游戏:跳圆圈。

4个幼儿分别点数自己头饰上的圆圈,说出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有几个,然后戴上头饰,站在起跑线上,老师说:开始时,每个幼儿沿着与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数相同的圆圈一个接着一个双脚跳,谁先跳完,谁就为赢者,全体幼儿跳完后,交换头饰,再玩一次。

[推荐课件] 小班数学教学设计之三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向导,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可以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更加的轻松。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推荐课件] 小班数学教学设计之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长短分类。

2.喜欢参加分类活动,能耐心按规则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班级的旧图画笔若干;高笔筒、矮笔筒(可用大号牙膏盒在2/3处一分为二)人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内容及规则

出示旧图画笔及高矮笔筒,告诉幼儿:班级的图画笔需要整理,请小朋友来帮忙,把长的插在高笔筒内,短的插在矮笔筒内。

2.幼儿进行长短分类

请每个幼儿自己取一高一矮的笔筒各一个,分别选长或短的图画笔插入相应的笔筒,直至插满。

3.检查分类结果

请幼儿相互检查分类结果,看看长笔都有哪些颜色,以及短笔都有哪些颜色。

活动延伸

在进行本活动时,还可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例如:让幼儿对图书、积木进行分类整理。整理画笔、图书、积木的活动可放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也可以分几次按小组轮流操作的方式单独进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教案推荐: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作为一名授予学生知识的教师,正式教学前就要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那么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推荐: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篇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用比较的方式,不受形状,数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感知量的不变性。

2. 激发幼儿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有刻度),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瓶子,实物牛奶饮料等、大记录表一张、记号笔、盘子、抹布、水、(幼儿人手一份三个大小一样的容器

测量的小杯子、抹布、盘子、水。

三、 活动过程:

不同形状瓶子中液体的比较

1. 出示两瓶颜色不同瓶子形状不同的水。(放在桌子上)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饮料,他们请你看看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你觉得哪个多?为什么?(你觉得哪个少为什么?)有不同意见的吗?那我们来举手表决一下,同意黄色多的小朋友举手,同意红色多的举手,好,现在马老师把你们猜测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教师:有的小朋友认为是黄色的水高,所以觉得它多。(有的小朋友觉得这个瓶子胖,水少),

我们小朋友意见都不同,到底是谁的水多呢?那我们就来做个实验,找到最正确的答案吧。

教师:出示量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实验用的量杯,你看它跟我们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条就是量杯的刻度线。

那我们怎样用这个量杯来做实验呢?告诉我们这两瓶水哪个多?哪个少?

根据幼儿的回答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2. 幼儿操作

等下四个小朋友一组,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选好一瓶饮料,再找一个好朋友,先比比你们两个谁的多?谁的少,再来用量杯做实验量一量,看看结果到底怎样?

提出实验要求: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哦,不要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来,要不我们的实验就不能成功了。

实验结束,请一组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才你和谁比的?刚开始比的时候是谁的多呢?实验后又是怎么样的?

马老师再请一组小朋友来说一说。

你们的方法真不错,马老师也来学一学,量一量(教师进行实验)

教师提炼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还是一样多的。

1.幼儿操作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结果,比较了两个不同形状瓶子里的饮料。现在你们来看看,马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你发现这三个小杯子都是怎么样的呢?请你把三个杯子里的水和一个瓶子里的水比一比,到底是谁的多?请你用刚才实验方法进行测量。

实验要求:老师在托盘上为你们准备好了实验工具,请坐这边的孩子轻轻地来这边拿,请坐这边的小朋友来这边拿,然后轻轻地找到一个空位置,进行实验。老实验的时候不要让饮料掉到桌上哦,要不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

实验结束:请一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开始比的时候是你觉得是哪个多?为什么?

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不管它瓶子的形状变了,还是装几杯,里面的水还是和原来一样多。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非常能干,实验也非常成功。马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当你去超市里,去买饮料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不同形状的瓶子里的饮料是一样多的呢?你们看商家叔叔阿姨她们考虑的很仔细,他们用这样的数字来告诉我们,虽然形状不同但是还是一样多的,这样每个顾客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饮料了。晚上回家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超市找找这样的物品。

[推荐课件]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壹篇


作为一名传播知识的教师,教学时需要撰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确定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推荐课件]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壹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组成,理解7的第二、三组加减含义,会根据算式算出得数。

2.对加减运算感兴趣,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

3.书写和表达、动手操作相结合,积极参加数学加减活动。

活动准备:

背景小鸡的家、7的二三组加减(活动的、书写的、游戏的)、记号笔、抹布、花娃娃、夹子、数字1-7。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组成。

(情境--庆祝小鸡搬家)游戏:放气球(歌曲问答:气球上面有题目,我们大家来放气球,7可以分成1和几,1和几组成7……)

二、集体学习7的第二组加减。

(情境新房子里的小鸡的颜色不一样、小鸡去玩)

1.根据颜色不同,幼儿理解2只红小鸡和5只黄小鸡合起来是7只,引导列式计算 2+5=7。

2.把小鸡位置进行交换,幼儿感知小鸡总数不变的道理(巩固理解加法交换律),引导列式5+2=7。

3.分别以2只小鸡去玩和5只小鸡去玩,引导孩子列式7-2=5和7-5=2,理解减法含义。

4.共同整理朗诵。

三、探索学习7的第三组加减。

(情境:看花,为小鸡家门前的花娃娃打扮:用夹子扎辫子)

1.为花娃娃打扮;根据上面的算式,请你用夹子帮忙算出得数,既扎好了辫子又算出了得数。请大家试一试。

2.把花娃娃送到相应的花园里。(如3+4= 送到7号花园)

3.孩子的经验作一整理。引发:你为花娃娃扎了几个辫子?为什么?

得出:3+4=7、4+3=7、7-3=4、7-4=3。

4.看看花娃娃有没有哭。(评价对错)

5.小结:7的第三组加减。

四、操作活动。

练习编应用题,学做小博士。(幼儿学数学p9)

[教案范本]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作为一名授予学生知识的教师,一般要懂得写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写自己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范本]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篇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巩固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感受与同伴一起摘水果、装水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前期带领幼儿参观水果店,认识常见的水果。

物质准备:

1、水果园背景图、树和水果图片若干。

2、车票若干:分别是数量(1、2、3、4)及颜色(红、黄、蓝)的点子卡片。座位上贴有数字1、2、3、4的红、黄、蓝座位号。

活动过程:

一、游戏:乘车

(价值取向:幼儿初步尝试4以内的点数对应。)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美丽的水果园玩。这是车票,看看上面是什么颜色什么数字,去找到自己的位子吧。

2、检查是否坐对了。

二、游水果园

(价值取向:在游戏中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与同伴一起摘水果、装水果的快乐。)

● 找水果宝宝

1、师:水果园里有什么呀?

2、数数地上的水果。

● 摘水果

1、示范:看看篮子上有什么?(数字)数字是几表示只能摘几个水果,苹果桔子都可以。

2、操作:按照篮子上的数字,摘水果放在篮子里。

3、交流与检查。

● 装水果盆

1、示范:按水果盘上的要求装水果。(如3苹果、1苹果2桔子等)

2、操作,交流与检查。

三、游戏:乘车

(价值取向: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4以内的点数对应。)

交换车票乘车回家,及时纠错。

「课件收藏」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树叶分类(推荐一篇)


作为一名优秀引领学生的教师,教学时需要的教学设计需要制定好。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收藏」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树叶分类(推荐一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xuesheji/3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