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学设计 >

中班科学种子发芽教案

中班科学种子发芽教案

时间:2022-09-01 赵老师教案网

[教案借鉴] 发芽的树中班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作为一名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教师,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每学科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变得更加的优秀。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借鉴] 发芽的树中班教学设计精选一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有益的学习经验:

1.观察每种树不同的发芽现象,在绘画不同形状的树木同时,用不同色彩的绉纹纸团儿进行粘贴,表现出不同树木的发芽过程。

2.发展小肌肉动作,尽可能将纸团儿团紧团小。

准备:

绿、粉、黄色绉纹纸头,胶水,绘画工具。

活动与指导: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附近环境中观察春季树木的变化,不同的树形(区分乔木和灌木)观察芽苞的颜色。

2.用油画棒在作业纸上画出不同的树木,教幼儿画树时掌握正确的分枝方法。

3.将自己选择的纸头儿用拇指和食指团成很紧很小的纸团,分别沾在发芽的树枝上。

4.注意指导幼儿沿树枝的左右两方面沾,不要只沽一边,学会使用不同的颜色纸团儿沾不同的数木。

建议:

1.组织幼儿到户外大自然中感受季节的变化,多看几种树的发芽后再进行此活动。

2.可在教育活动前将各色纸团团好,减少集体活动时间。

3.在春季主题绘画中用这种方法丰富作品内容。

4.可以采用其他物品代替纸团当芽苞作画。

日常生活根据季节多引导幼儿深入自然,了解自然,产生热爱好奇的情感,愿意表现自己的感受。

家园配合号召家长带幼儿到郊外进行踏青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大自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2、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反思:

《 不高兴发芽的树》在活动组织中:幼儿思维比较活跃,活动氛围比较好,老师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倾听故事的习惯,在教学中给孩子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导幼儿多动脑想想,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且让她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及其活动本身带给他们的满足感。

第一,老师整个活动的思路清晰化,教学过程的衔接很自然。

第二,整个活动的过程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从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老师将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 讨论“小树为什么不高兴发芽”提供想象的空间,然后在第二环节中老师采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小树为什么不高兴发芽”,帮助幼儿解答疑惑,第三个环节中老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进行探索寻找。

第三,我觉得整个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真正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而老师则是很好地成为了幼儿学习中的组织者,支持者,及其引导者。

个人认为还应再做一下活动延伸:比如可以让幼儿在第三环节中探索完了之后,回到教室再进行一节绘画活动,这样效果会更好,让幼儿画出一棵生机勃勃人人喜爱的树来。

小编推荐

[课件借鉴] 《小鱼的梦》大班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作为一名传播知识的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写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知识。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借鉴] 《小鱼的梦》大班教学设计精选一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活动目标

1. 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小鱼的梦》。

2. 在创编部分图谱,迁移使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

3. 在演唱歌曲中,体验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幸福。

活动准备

1. 教师活动前带幼儿熟悉歌曲的节奏、自制图谱“小鱼的梦”。

2. 幼儿事先画好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幼儿欣赏,并用手在膝盖上轻轻敲打,作为音乐伴奏。

2. 教师用故事引出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 教师讲述故事。

(2) 教师范唱歌曲《小鱼的梦》,幼儿倾听歌词。

3. 教师引导幼儿用填图的方法记忆歌词,并且学唱歌曲。

(1) 教师出示空缺的图谱,引导幼儿发现图谱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即图谱所画的内容就是歌词内容。

(2) 教师一边放慢速度演唱歌曲,一边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在图谱空白出用简单的笔画填空,使图谱完整。

(3)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4. 教师引导幼儿替换歌词进行演唱。

(1) 教师出示本活动前幼儿画好的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将新的动物形象编入歌曲当中。

(2) 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新编的歌曲。

5. 教师引导幼儿按所编的歌词内容给歌曲起名字。

[课件借鉴] 中班序数教学设计一篇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借鉴] 中班序数教学设计一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认识8以内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所处的位置,进一步感知和序数的顺序性。

3、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幼儿操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认识8以内的序数,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的所在位置。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

2、学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8层高的楼房”

活动过程:

一、稳定情绪:幼儿拍手数数活动

二、集体活动:

复习1-8的序数:

{1}上次,我带小朋友们参观了动物的家,小朋友还记得哪些动物住进了楼房呢?(出示楼房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2}他们分别住在哪儿?(幼儿辨别从下到上小动物所处在的位置)

2、学习8以内的序数:

{1}这座楼房越盖越高,变成了几层楼?(幼儿数高楼。老师在楼房上贴数字标记)

{2}还有许多小动物好想搬到楼房

A、他们是什么动物?(老师出示小青蛙、小狮子、小老鼠、小鸭子、小马)

B、分别住在哪?(分别住在第6、7、8、9、10层)

3、了解序数的意义:第一、第二等,这种按顺序的数字就叫“序数”。

[课件借鉴] 大班健康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时需要撰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课件借鉴] 大班健康教学设计精选一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 练习用正确的方法投掷。

2. 通过游戏《老鼠过街人人打》,能将沙包准确投向制定目标。

3. 感受投掷沙包和“打老鼠”的乐趣。

4. 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5. 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老鼠纸盒。(检查衣物,然后安静的顺序下楼)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 教师带队进入场地,站好队形。

2. 有一群坏老鼠抢了乡下小老鼠的食物,小老鼠又要请小朋友们帮忙了,但是啊,我们要先练好本领才能帮到他。

二、 准备活动

1.头部运动

2. 腕关节运动

3. 腿部运动

三、玩沙包:

1.讨论:沙包要怎么扔才能扔的远。

2.教师示范沙包扔法,请个别幼儿尝试。

3. 幼儿初步练习(先徒手练习,再实物练习),教师指导。

4.讲解幼儿初步练习的情况

5.幼儿继续练习

四、玩游戏《老鼠过街人人打》

1.讲解游戏玩法:老师拉着老鼠纸盒在场地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来回跑,幼儿站在场地两边向纸盒内投掷沙包。(可先固定纸盒投掷,后移动纸盒)

2. 教师游戏示范,请个别幼儿尝试。

3.初步进行游戏

4. 教师点评游戏初步进行情况

5. 继续游戏

6.集合,总结。

7. 教师带队回教室。

[教案借鉴] 中班数学小蚂蚁教学设计反思精选一篇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教学中要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的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良好发展。你知道教学设计怎么书写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借鉴] 中班数学小蚂蚁教学设计反思精选一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仔细观察判断小动物的数量。

3、在活动中能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接数卡(6—9、5—8、4—7、5—9、6—8、7—9);一碗饭、四群蚂蚁(数量分别为7、8、9、10)、数字卡片7—10。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7个铅笔筒。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拍手数数》,复习9以内数数。

师:(出示接数卡)首先我们来玩个“拍手数数”的游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采用集体、个别的形式进行)(二)、认识数字101、儿歌《逗蚂蚁》,引出蚂蚁。

—师:(出示一碗饭)今天老师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饭,我们一起来逗蚂蚁吧!

—师生共同念儿歌《逗蚂蚁》。

2、数蚂蚁。

—师:(出示蚂蚁图片)香喷喷的饭引来了几群蚂蚁?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蚂蚁有几只吗?

—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毎群蚂蚁的数量,并给蚂蚁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师:(指着一群为10只的蚂蚁):这群蚂蚁有几只?10只蚂蚁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认识数字10吗?它是什么样呢?

—教师出示数卡10,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0,知道数字10是由1和0组成的。

—师:数字10像什么?

—师: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蚂蚁,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观察画面,目测接数毎群动物的数量,圈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

2、认一认画一画。观察画面上的数字,在方格里添画相应数量的圆点。

(四)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能紧紧把握这个理念,既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分表现,又尽量照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找回自信,锻炼各种能力,使他们也能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你看10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课件借鉴]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推荐一篇)


教师作为学生前行的引导人,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借鉴]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推荐一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拓展阅读:《童年的发现》课文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吉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案模板】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设计:蜂蜜蛋糕树(推荐一篇)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在开始教学前就要认真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案模板】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设计:蜂蜜蛋糕树(推荐一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内容:蜂蜜蛋糕树(科学)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探索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蜂蜜蛋糕树》绘本ppt、操作材料、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学习测量

1.阅读绘本前几页

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2.出示图片,了解量具长短与测量距离的关系

出示蜂蜜的路线图

小熊猫从家门口走了五步,小老鼠走了也走了五步,谁来把小老鼠的测量的结果表示一下?

阿力走了几步,谁来表示一下?

3.师小结:原来脚步的长短不一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

4.了解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小老鼠的脚步最短,所以测量出来的距离最短;河马的脚步最长,所以测量出来的距离也最长,因此,虽然都走了5步,但是和熊猫的都不一样,就挖不到蜂蜜了。

5.欣赏后半部分

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和阿力有没有发现?

师讲述后半部分绘本内容

6.师小结: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树》,好听吗?

三、幼儿测量

1.出示操作材料

你看,这就是熊猫的家到藏蜂蜜地点的距离,请我们小朋友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测量一下,看看到底有多远?

2.交代要求

请幼儿选用一种测量工具,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

四、讲评

1.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2.为什么不同的测量材料,相同的距长度,测量的次数不一样?

3.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课件分享] 幼儿园中班其他教案设计:我的树朋友(推荐一篇)


作为一名优秀引领学生的教师,一般会被要求有写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那么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课件分享] 幼儿园中班其他教案设计:我的树朋友(推荐一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幼儿园中班其他教案

活动目标:

1、选择一棵树,仔细观察树的特征。

2、和树建立朋友般的情感。

3、像对待好朋友一样,观察比较树的特点,如树的高矮、粗细、大小等。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树的图片。

2、不同年轮的树桩图。

3、幼儿用书第二册第1516面。

活动过程:

一、我的树朋友。

出示各种树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树是由树根、树杆、树枝、树叶构成的。

提问:刚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哪么多树?那请小朋友们想想树会不

会和我们人一样?

1、树有心跳吗?树是活的吗?你是怎么知道?

2、树有眼睛吗?

3、树会呼吸吗?

4、树有嘴巴吗?树喜欢吃什么?

二、认识树的年轮。

我们知道树有生命,哪你们知道树有年龄吗?哪你们想想怎样才能知道树的年龄呀?(幼儿讨论)

出示树桩图,今天张老师来教小朋友们计算树的年龄,看看树的年龄是怎样计算的?

幼儿观看树桩图,教师介绍计算树的年龄的计算方法,并让幼儿自

己观察计算。

三、怎样跟树交朋友。

刚刚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哪么树,哪你们知不知道树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树的作用

(清新空气、吸收灰尘、减少噪音、防止水土流失等)

怎样跟树叫朋友。

1、树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树有这么多的作用,你觉得应该怎么跟她交朋友呢?(幼儿回答)

2、教师小结:保护好树朋友。(不折树枝、不绑树枝等)

结合幼儿用书第二册第1516面的画面,引导幼儿讲讲在大树下

可以做些什么呢?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去散步时,引导幼儿用各种直接接触的方法去探索树,进一步了解树的特征。如:用脸脸颊贴一贴树皮,抱一抱树有多粗,闻一闻树的气味等等。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xuesheji/1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