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中班教案 >

中班教学反思

中班所见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05 赵老师教案网

中班所见教学反思合集5篇。

要想教学计划按步骤推行,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是否也在寻找优秀的教案范文呢?您需要的相关信息赵老师教案网的编辑已经为您整理好了:“中班所见教学反思”,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中班所见教学反思【篇1】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从一出生,妈妈就给了孩子全部的爱,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竭尽全力保护着孩子,也不遗余力教导着孩子。在孩子眼里,妈妈就是最熟悉最亲切的人,每个妈妈都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好最美的妈妈,妈妈是孩子们最爱的人。孩子们虽然爱妈妈,可是很少表达,本次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知道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在妈妈的节日即将到来是,能用响亮的声音、连贯的语言夸奖自己的妈妈,并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如学会关心妈妈,做让妈妈高兴的事,更加懂事。

爱妈妈是每个孩子的本能,但是通过具体事件体会妈妈爱我我爱妈妈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活动开始,我先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说到妈妈,孩子们都很积极,但是对于妈妈的`描述仅停留在“我的妈妈是最好的妈妈,我的妈妈是最美的妈妈。”介绍完妈妈,我以即将到来的妇女节引入故事,通过对故事中小动物夸妈妈的梳理,让孩子们学会“我的妈妈最……因为她……”的句式具体的夸一夸妈妈,有了故事的引领,孩子们对于妈妈的夸奖丰富了,“我的妈妈最好了,我想要的玩具和好吃的,妈妈都会给我买。”“我的妈妈最温柔了,每天晚上都会给我讲故事陪我睡觉。”“我的妈妈最聪明,她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赞赏完自己的妈妈,接着我请孩子们讲讲妇女节快到了,怎么为妈妈庆祝节日,有了前一步骤的情感升华,孩子们都很迫不及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跟爸爸一起买条项链送给妈妈,想给妈妈买束花,想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孩子们说了很多为妈妈庆祝节日的方法,但都是给妈妈准备物质上的礼物,因此总结的时候,我加上了一句妈妈们收到你们的礼物一定会很开心的,但是除了礼物,我想妈妈最想要的应该是我们的宝宝们都健康快乐聪明懂事。接着这个话题,我又让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平时生活中怎么来表现对妈妈的爱。大部分孩子理解了我的意思,纷纷表示要帮妈妈做家务,听妈妈的话已经帮妈妈捶背,喂妈妈吃饭等,只有个别幼儿仍然停留于给妈妈买花等。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孩子们都很愿意向大家描述自己的妈妈,甚至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几个孩子都积极地夸起了自己的妈妈,但是由于孩子们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孩子们夸奖妈妈的词汇比较匮乏,如果在活动前,先做一个前期调查,让孩子们想好怎么夸妈妈,也许可以放孩子们更有话可说。当然这一点都不影响孩子们体会对妈妈的爱,在他们看来,最好和最美的妈妈是总在妈妈身上最适合的形容词。整个过程下来,孩子们不是缺少爱妈妈的心,而是不会表达,也缺乏爱妈妈的实际行动,怎么给妈妈过节以及平时怎么表达爱妈妈,孩子们有很多很多想法,然而一个活动的时间只能让孩子们表达爱停留于语言阶段,真正落实到行动才能让今天的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如果能让孩子体验一次送妈妈礼物帮妈妈做事时妈妈的欣慰感动和自己的快乐,后续继续请孩子定期讲讲为妈妈做了什么,活动的目标会达成的更到位,孩子的体会感触会更深。

中班所见教学反思【篇2】

《大西瓜》是“夏日水世界下”的一节音乐活动,歌词简单富有情趣,活动内容贴近小朋友的生活。《纲要》指出,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像音乐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西瓜对于幼儿来说很熟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所以幼儿们很快就能接受并投入到课堂中来。而且活动开始开始的老师对西瓜的一个速写,既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而且把歌词内容做了一个具体形象化的处理,让小朋友轻松地了解记忆了歌曲大意。

在小朋友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的一个开放性的提问“留下空碗还可以当什么”极大的激发了小朋友的想象力,有说当帽子的、有说当小碗的,有说当屋顶的,于是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把他们都编入了歌曲,有了小朋友自己的创作,演唱也就变得更有趣了。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把新教歌曲《大西瓜》和体育游戏《切西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在体验到游戏快乐的同时,又对新教的歌曲进行了一个复习巩固的作用。

最后,在小朋友说:“老师我还要来”的要求中我们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中班所见教学反思【篇3】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悄悄逝去,一切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开始步入正轨。一直以来,我们将礼仪教育注为重点。但礼仪课程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枯燥、乏味的,因为,每次上礼仪课都是念那一成不变礼仪“三字经”与演唱歌曲、讲解“三字经”,或是稍微创新添加一些小故事…直到后来,我们改变了对礼仪教育的方针,就是将礼仪教育贯穿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常规当中。例如;在平常经常引导孩子们说“请”、“谢谢”、“对不起”“我爱你”,早上入园时说“早上好”,离园时说“老师再见”等一些常用的简单礼貌用语。通过一个学期的礼仪教育培养,我觉得我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礼仪基础与进步。能主动与长辈、老师、同学或陌生人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请”、“谢谢”等基本礼貌用语。这学期,我们同样将礼仪教育贯穿到孩子的一日生活常规的各个环节当中,培养孩子讲礼貌、讲文明、爱老师、爱家人、爱同学、学会分享,如何待人等优良品德。因为,良好的礼仪行为和文明礼貌教育,对孩子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礼仪教育方面,只有“园”与“家”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与其侃侃不休地教导孩子们如何讲文明、懂礼貌,不如每天自己主动在孩子面前和别人打招呼说“你好、谢谢”,讲“再见”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也会耳濡目染。在其他方面,自然是一样,我们做大人的理应做好孩子们的榜样。所以,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就不再是问题。

中班所见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技能:大胆布局画面,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

幼儿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

难点: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 纸、笔、油画棒、反映秋天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在散步等日常活动中观察过园内、园外的秋景。

展示作品,相互学习。

引起幼儿谈论“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美景。

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 哪里好看?

(2)提问引发思索秋天是什么样的?

师提问:这些画都是画家们心中的秋天,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大胆地“秋天我知道的秋天”老师引导幼儿从秋天的颜色、果实、植物的变化谈起。

提问:如果请你来画秋天,你会画些什么?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展示自己的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评价和互相学习。

幼儿:秋天

幼儿:秋天的颜色好看

幼儿:菊花 银杏树通过对前面秋天的雨;秋天的树林等的学习幼儿对于秋天的理解很好了。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观看请幼儿自己来发现秋天的不同,可以让幼儿成为生活学习的小主人。

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看,但不需过多干涉幼儿独特的想法。

活动反思:

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活动。谈话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欲望都比小班时要进步许多,但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要让这个活动顺利开展,还要知道幼儿关于秋天的经验有哪些,幼儿关于谈话的经验怎样。他们喜欢与同伴交流吗?他们喜欢在集体中发言吗?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幼儿已有经验并不了解,所以,我事先和薛埠幼儿园进行了联系,了解到上课时正是主题活动开展的第一周,幼儿对秋天的了解还没有深入,感性经验较少,但这个班的孩子能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 基于以上考虑,我制定了以上三点目标。在具体实施时,我发现在谈话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欲很强,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表现,讲述自己发现的秋天的秘密,少部分幼儿不是太积极,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会进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上是达到了。但我感觉如果将目标“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改为“敢于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说更恰当。

中班所见教学反思【篇5】

午饭后,我开始打扫卫生,看见地上有许多被倒掉的饭菜,心想:这是哪些孩子不爱惜粮食,得好好地教育教育他们。于是,我便问:“地上的菜是谁倒掉的?”孩子们都不说,这时,霞霞对我说:“是阿峰和王绘景偷偷扔在地上的。”我就对小朋友说:“下次,可不能再把菜扔到地上了,多可惜啊。”孩子们点点头,同意了我说的话。到了第二天,我又发现地上有许多扔掉的菜,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决定针对倒饭菜的事情展开一次讨论。

当我把被扔掉的饭菜拿到孩子们的面前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谁把菜都倒掉了?”“它会伤心的。”我便趁势引导孩子说出想扔掉饭菜的原因,“不喜欢吃”,“不想吃,因为不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剩饭菜呢?”“让老师少盛点。”“早上不起得太迟,早点吃好早餐。”“少吃零食,才能多吃饭。”孩子们都很懂事。最后,我说:“不喜欢吃的菜,告诉老师,老师少盛点给你,但不能挑食,一点都不吃就不好了;吃不了那么多,也告诉老师,少盛点饭给你,但要让自己吃饱,不能饿肚子;早上不带零食来幼儿园,以保证吃好午餐。”孩子们欣然答应,这以后孩子们倒饭的情况好多了。

针对这件事情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反思: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中,我们常常不顾孩子的需要,统一要求标准,这也许已成为无意识的行为。就像我们在给孩子盛饭菜的时候,不管孩子吃不吃得下,爱不爱吃,都给他们一样的标准,这也许就是孩子倒饭菜的原因。其实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我们都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zhongbanjiaoan/5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