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案资料 >

推敲的故事

推敲的故事

时间:2025-03-05 赵老师教案网

推敲的故事(汇集九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推敲的故事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敲的故事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板书设计:

推敲

贾岛韩愈

斟酌

尽善尽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诗,指名读。

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字字珠矶,是诗人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的结果,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难读的词。(读得快的学生上黑板板书难读的词)

2、读词。

补充:门闩(附图片)门没有闩的意思就是门没有上闩。

3、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

[板书:贾岛韩愈]

贾岛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他是一位苦吟诗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诗句?哪个自然段写贾岛苦苦思索?

三、研读课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感受。

交流:读读你划出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预设:(1)贾岛做事认真,连一个字都不放过。

(2)贾岛推敲诗句入迷。

从哪些地方看出贾岛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①“吟哦”什么意思?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现在你就是贾岛,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4)出示插图:当时的贾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忘我、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聚精会神、浑然忘我……)

(6)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2、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贾岛的入迷?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后出示课文第4段。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能说说仪仗队是什么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在上,文在下)插图就是古代的仪仗队。

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结果皆大欢喜,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现这个场景。出示具体要求:

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贾岛的话,一人读韩愈的话,两人读叙述部分。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

(4)韩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5)小结: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不但不怪罪贾岛的冲撞之罪,还帮他解决难题,看来,韩愈不仅是大官,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6)两个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古诗。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学生齐读。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围绕贾岛、韩愈品质来谈)【不仅是因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为贾岛和韩愈两位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6)推敲本来是表示推和敲两个动作,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推敲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斟酌)(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点击课件: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齐读]这小小的一个词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7)小结: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复地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板书:尽善尽美]

3、拓展:

其实,像贾岛这样推敲斟酌诗句的诗人还有很多,(出示诗句,体现“推敲”的词语变红)王安石千锤万凿,这个“绿”字就曾经一改再改,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最能体现春来杏枝摇曳杏花斗艳的“闹“字。

此处快速出现诗句,让学生抢着答出每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恰当,特别妥帖?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慧眼,这一个“绿”字,一个“闹”字特别形象、传神,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试试?

出示:

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词好?为什么?

①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总结: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细斟酌,写出尽善尽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上次写的读后感,请推敲用词的准确,看谁改得精彩。

2、选做题:(1)背诵《题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给本课排个课本剧,演一演。

推敲的故事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课件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5、简介贾岛

6、揭题: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课件出示要求: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学生展示导学案第三题。

2、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出示课件):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出示课件)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见课件8)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2、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4、理解重点句:(出示课件)

5、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6、小结,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交流。

2、重点理解“妥帖”

3、比较分析:(出示课件,学生交流)

4、小结,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并交流: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3、小结,板书:__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3、出示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4、小结,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学生自学第八自然段:理解什么叫“推敲”。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四、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__——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略)。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推敲的故事 篇3

一、抄写词语

二、选出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打上“√”

差(chā chāi)人吟哦(é ò)即兴(xīng xìng)

三、比一比,再组词

族()怒()即()皎()

簇()恕()既()校()

四、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合为一句话。

1.友人家门没有闩。

不能莽撞推门。

2.用“敲”字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用“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

五、将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一个词,句意不变。

1.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字用的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2.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

3.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

六、填空

1.韩愈也是一位,他认为用“ ”字更好些,原因是什么

2.后来,人们就把在时叫做“推敲”。

推敲的故事 篇4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杖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杖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杖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趣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阅读题: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缩写:__

②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改为“被”字句:___

2.填空。

①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贾岛具有_____的创作态度和____的`钻研精神。

②韩愈认为“敲”字比“推”字好的原因是:A.______;B._____;C.____.

3.短文已用“”分好段。请归纳段意。

第一段: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哪个好?为什么?

5.你还知道文学史上其他“推敲”的故事吗?试举一例,并用简短的语言阐述“推敲”的精神。

参考答案:

1.①敲门声惊醒了小鸟。②贾岛被两个差人带到韩愈面前。

2.①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②A.“敲”门表现贾岛有礼貌

B.“敲”字更衬托月夜的宁静

C.读起来响亮

3.第一段:写贾岛因家庭贫困早年当了和尚。

第二段:讲“推敲”的由来。

第三段:点明“推敲”的引申义。

4.“僧敲月下门”好,夜深人静,以“敲”字衬托,更显静谧。

5.略

推敲的故事 篇5

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作家内在形象被唤醒并活动时,文思泉即兴与推敲

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作家内在形象被唤醒并活动时,文思泉涌,势不可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勃写《滕王阁序》,李白“斗酒诗百篇”,都属即兴创作。有时,即兴表现为“我不觅诗诗觅我”的紧急状态。一连串的形象、意念、词句以及主要脉络的情节如排山倒海般自动涌现,写都写不及,作家只能抓住轮廓匆忙记下,过后再补充和完善。司汤达53天写出《巴马修道院》,巴尔扎克于1831写出75种作品,都属此类。即兴作品大都有首尾贯通,情感炽热,有一气呵成之势。

但即兴不是没有酝酿而凭空出现的。首先,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王勃铺排大量典故,李白诗歌中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经验,都是长期积累和有意储备的。任何酣畅淋漓的即兴创作,都是作家调集平生的记忆信息,厚积薄发形成的。其次,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即兴的刹那似乎容易,实际上兴会的来临极难。没有气氛和契机,即兴无由发生。王勃拥被而卧,李白饮酒,巴尔扎克喝黑咖啡,便都是借此来制造某种刺激情境,以待兴会到来。第三,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期酝酿的产物。司汤达写《巴马修道院》虽53天,但其准备和酝酿却花了6。最后,即兴不是作家的理智所选择的,它和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如果说即兴表现为灵感飞溅的快乐,那么推敲则表现了物化过程跋涉的艰难。李频“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复活》中马丝洛娃的初次登台亮相的一个场景,托尔斯泰花费了10时间,修改达23处之多。徐志摩说他作诗,从一点意思的晃动到一篇诗的完成,没有一次不经过“唐僧取经”似的苦难。

推敲不仅表现为词句的精选,也包括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等。由于文学创作的工具和媒介都是语言文字,因此,所有的推敲也都以语、词为主来进行。推敲的`好处是精雕细琢,表达心象精确鲜明,无处不使人感到作家的匠心。正如即兴创造需要推敲一样,推敲创造有时也会出现颇为畅达的即兴。较长时间的词句斟酌,常常伴随着一连串的灵感和兴会。

即兴和推敲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可把它们绝对分开。对于具体作家来说,有的可能以即兴为主而以推敲为辅,有的则相反。不管他采用哪种操作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完满地把构思体现在纸上,把内在不可捉摸的形象物化为可以通过文字欣赏来消费的文学作品。

如果把即兴与推敲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也许更有利于物化的实现。在语言文字的操作实践中,凡著名作家都能发挥即兴与推敲之所长,为己所用。李贺每有兴会,便立刻记取一鳞半爪,存之“诗囊”,回家后反复修改。欧阳修兴会突至,即使如厕,也要马上笔录,过后挂于墙壁,再三推敲。 ——节选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虽然即兴创作在表面上具有突发性,但实际上,它是作家情感和经验累积后的必然结果。

B、一部经过推敲而创作的作品,无处不使人感到作家的匠心;而即兴创作的作品,我们很难感受到作家的匠心。

C、由于徐志摩的作品没有一次不是推敲出来的,因此,读徐志摩诗,我们是感受不到那种一气呵成的气势的。

D、为了完满地把构思体现在纸上,作家就必须借助即兴和推敲两种方式,把内在不可捉摸的形象物化为可消费的文学作品。

E、即兴创作是比较感性的,但它的背后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积淀;推敲创作是比较理性的,但它的背后又常常伴随着一连串的即兴、灵感。

13、下列各项,最不能直接表现作者推敲过程的一句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辛苦不寻常。 B、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14、请简要概述即兴创作产生的条件。(4分)

15、文中说到“如果说即兴表现为灵感飞溅的快乐,那么推敲则表现了物化过程跋涉的艰难”。根据文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2、D E(A项“必然结果”一说纯粹无中生有。B项曲解文意。原文说明即兴“是作结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期酝酿的产物”,可见,即兴也能见到作者的匠心的。C项文中说“即兴作品的大都……有一气呵成之势。”但没有说推敲出来的作品没有这种气势。)

13、B

14、(1)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2)要有气氛和契机;(3)需要长期酝酿和作家综合心力的爆发;(4)与作家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掌握的技巧有关。(每点1分,但要注意第3、4点,不能照抄原文,需要对原文进行概括转换以符合题意要求)

15、在一定的氛围中,当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把作家的内在形象唤醒时,作家便文思泉涌,接着一连串的形象、意念、词句以及主要脉络的情节便自动涌现,作家写都写不及,这便是即兴。(2分)而推敲则需要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它不仅表现为词句的精选,也包括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等,因此,它无处不使人感到作家的匠心。(2分)

推敲的故事 篇6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wWW.dsbj1.COM 读书笔记吧)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杖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杖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杖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趣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阅读题: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缩写:__

②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改为被字句:___

2、填空。

①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贾岛具有_____的创作态度和____的钻研精神。

②韩愈认为敲字比推字好的原因是:A、______;B、_____;C、____、

3、短文已用分好段。请归纳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哪个好?为什么?

5、你还知道文学史上其他推敲的故事吗?试举一例,并用简短的语言阐述推敲的精神。

参考答案:

1、①敲门声惊醒了小鸟。②贾岛被两个差人带到韩愈面前。

2、①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②A、敲门表现贾岛有礼貌

B、敲字更衬托月夜的宁静

C、读起来响亮

3、第一段:写贾岛因家庭贫困早年当了和尚。

第二段:讲推敲的由来。

第三段:点明推敲的引申义。

4、僧敲月下门好,夜深人静,以敲字衬托,更显静谧。

5、略

推敲的故事 篇7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1)犹豫不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莽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贾岛向你请教,你会怎么回答?请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迟疑,拿不定主意。

赵老师教案网小编精心推荐:

(2)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2.还是用‘敲’字更好些,能看出僧人对友人的敬重。

推敲的故事 篇8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自读效果。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填空:(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二)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考虑: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考虑: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示,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4、小结:贾岛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考虑: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考虑”?为什么?

6、看看韩愈说的话。

(1)朗读。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造句。

四、作业

以填空形式复习第一小节。

推敲的故事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意。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板书: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

2、简介韩愈:唐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出示):

皎洁妥帖韩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拜访幽居即兴吟哦(动作演示)斟酌宁静

 五、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第三段:(第八自然段):讲“推敲”的引申义。

 六、指导书写生字。

睡、驴、辆:左窄右宽。

敲:左宽右窄。

推荐阅读:
推敲的故事(汇集九篇) 莲的故事(汇集二篇) 2025鹦鹉的故事作文(汇集11篇) 光阴的故事作文(汇集十一篇) 适合小学生的英雄故事(集合九篇) 最新江南风声的故事作文(汇集12篇)
更多精彩的推敲的故事,欢迎继续浏览:推敲的故事
热门标签: 一篇游戏作文 一篇观察日记 打喷嚏的故事 雨后的小故事 给予的故事教案 海的女儿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anziliao/8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