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好好玩的蚕豆之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幼儿园的大班老师,想要在课堂上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就必须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幼儿园大班教案,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好好玩的蚕豆之五,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好好玩的蚕豆之五](http://pic.w286.com/themsimg/20220623201908226.jpg)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蚕豆的不同特征学习6的组成。
2.能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新知识。
3.在活动中能细心作业,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蚕豆种子人手6粒;两种难度的作业卡,蜡笔;数卡每人一张;含有6以内分合式的迷宫图两人一张,投影仪一台;事先和幼儿一起种植一些蚕豆。
[活动过程]
一、合作猜豆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蚕豆,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猜豆的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人从盘子里拿5粒蚕豆,分放在两只手里。一幼儿伸出两只手,请另一幼儿选择一只手,猜里面藏了几粒蚕豆。两人各猜3次,看谁猜得对。
评析:用猜豆的游戏开始本次活动,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复习了5的组成。两两合作的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互当老师的角色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郁。
二、蚕豆分家
过渡语:蚕豆种子挤在一起,非常不舒服,它们想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它们喜欢和长得一样的豆宝宝住在一起。
1.比较观察:蚕豆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2.分类记录:帮助蚕豆宝宝分家。
(1)请幼儿介绍和猜测作业纸的做法。
(2)幼儿自选作业:
难度一:按标记分类统计。(作业卡如图,房顶做标记,房子里写数字)
难度二:分类统计并做标记。
3.讲评作业。
评析:蚕豆有各种不同之处,如大小不一、颜色有红有绿、有洞没洞等,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分豆,正好可以学习数的组成。在这里,老师提供了难度不一的作业卡,适合各种水平的幼儿,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来基础上获得成功。田字格的设计还可以让幼儿复习书写数字,把数字写好。
编辑推荐
[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贴窗花教案之四
成为一名合格的大班老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为了让小朋友们开心的学习,怎么少得了教案呢。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一般给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写好了教案课件,那么,优秀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贴窗花教案之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纸三次对角折后,通过剪去三个角、三条边的适当部分,表现出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的不同窗花。
2、发展手部运动的灵活性。
3、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窗花的欣赏情感。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窗花范例。
2、正方形的彩纸、剪刀、浆糊。
3、操作材料“剪窗花”,引导幼儿欣赏民间剪纸艺术。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窗花范例。
师: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看!这上面的花纹好看吗?想一想它是怎么弄出来的?
师:这个叫窗花,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过年的时候就有贴窗花的习惯。我们今天就来制作美丽的窗花。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师:这些窗花都是用折剪出来的。我选一张正方形的彩纸,把正方形纸角对角折三次后再用剪刀剪出小三角形、心形、还有只要是漂亮的图形都可以。再把彩纸慢慢的打开,我的窗花就剪好了。
三、观看操作材料学习制作再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小朋友观看操作材料“剪窗花”,看看操作材料是怎么教我们制作窗花的。
师:我们都知道了怎么制作,那么我们也拿起彩纸剪窗花,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四、展览并评价作品。
选出有创造性、层次分明的窗花,对认真的幼儿给予表扬,并展览窗花。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很积极的参与,而且很认真的制作,能在尝试和探索中剪出方形、圆形等的作品,作品展现出来时很漂亮的。小朋友对我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又有了一点的了解,在快乐的制作中无形的传承和发扬了这种文化遗产。
[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篇七)
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大班老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小朋友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篇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
3.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1. ppt农耕园(6颗花生、5个玉米、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
2. 数字卡片及“>”、“<”卡片。
3. 数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红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种不同数量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农耕园参观,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教师播放ppt,认识农耕园的农作物。
(二)认识“>”和“<”。
1.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农耕园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出示花生图片:“看到有几颗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图片:“看到有几个玉米呢?”。
幼儿逐一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花生和玉米比,谁多?谁少?”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5”。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农作物呢?”教师出示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芋艿和番薯比,谁多?谁少呢?”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7”小于“8”。
(三)启发幼儿找出“>”和“
1. 教师:“>”和“”还是“
2.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游戏:学做“>”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五)巩固练习。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农耕园里还有好多农作物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并用请你们先比较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想一想,在中间空格里填一个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讲评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农耕园的一些农作物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也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带领幼儿去农耕园参观引入课题,然后再并结合ppt图片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用儿歌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活动后我感觉如果能用实物放入到我的这个教学中来的话,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会更加好的。
2024教案:大班数学教案模板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班老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当然少不了提前准备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24教案:大班数学教案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活动目标:
1、认识单数和双数,可以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从而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2、重点和难点是:通过直观教具,让幼儿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知道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活动准备:
1、音乐:钢琴曲欢乐颂
2、铃鼓
3、各种数量不同的图形卡片
活动过程:
1、用手腕转动的音乐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通过直观演示,让小朋友从1数到10。
3、教师首先出示单数的图片,然后出示双数的图片。
告诉幼儿(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4、巩固:让幼儿从1——10的数字里分类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5、玩游戏“传口袋”,巩固认识单数和双数。敲铃鼓,铃鼓声音停了,口袋在那个小朋友手上就要从口袋里抽出一个卡片,说说是单数还是双数。
[2024课件] 大班美术教案之五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幼儿园大班老师也是一样,教学之前都会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怎么才能让幼儿园大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课件] 大班美术教案之五”,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目标:
通过观察、摆放感知物体的远近关系,并能尝试用水粉表现阳光下的树林,初步积累写生经验。
重点:表现阳光下的树林
难点:理解近的物体清晰,远的物体模糊,能初步表现。
准备:
1、各种树模板(清晰和模糊两种)
2、深绿、浅绿、黄色、橘黄、咖啡、黑色皱纸碎片
过程:
一.观察:感知各种树,初步感知物体远近关系。
师:你们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二.摆放:理解远近关系。
1、实物摆放
(1)师:这里有许多树,请你们来摆摆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为什么?
(2)幼儿分组摆放。
(3)师总结:近的树叶子清晰放在前面,远的树模糊放在后面。
2、皱纸表现树
(1)师:树有哪些颜色?(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皱纸。)这么多颜色呀,那么我们先用皱纸来试试看,做一幅阳光下的树林。
(2)师生共同撒皱纸
边撒边小结:近的树颜色对比强烈、笔触小,远的树颜色相近、笔触大。
三.自由创作
师:你想画哪些树?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还有些什么?
这些树可以用什么笔触来画?
四.欣赏交流
师:谁的树林最美?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亲自到阳光下体验光和影子的变化,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就掌握了光和影子有密切关系。阳光下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方向会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早晨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傍晚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光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教案反思
当一名爱岗敬业的大班老师要充分考虑小朋友的理解性,不仅要让孩子们听得懂,还要记得劳,这怎能少得了教案呢。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小朋友们打好基础,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如何才能将幼儿园大班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4课件]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教案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从孩子身上的问题生发出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生成:
在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为重点的《卖玩具》的社会彭动中,幼儿会不会算账成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女幼儿为了付给别人9元钱,好不容易从自己的口袋里数出九7元钱"(以圆片代替),结果,因为"钱"太多,对方没拿好,撒了。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幼儿的思维似乎迢留在"l"和"许多"的水平上,对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肚糊,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复习10以内的组成。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教具:小猪木偶一个、磁铁教具猫一只(身上标有7元)、磁铁数字卡片若干(1、2、5);学具:贴有价钱的玩具若干,游戏用的硬币和纸币若干(元)、挂袋人手一只。循环游戏的作业单若干(作业单里的不同)。
活动过程:
1、复习数的概念。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五个五个数;(2)复习顺数、倒数游戏"打电话";(3)复习lO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
2、学习用几个小数组合成大数的方法付钱。
(1)情境表演"小猪买玩具",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①出示木偶小猪,创设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挚热。
教师边操纵木偶小猪边说:"我是小猪,自从上次小我卖掉旧玩具,我就经常卖掉旧玩具,去买新玩具。瞧,了,我去买新玩具啦!"②设计小猪遇到困难的情节,激起幼儿积极思考的:
买卖对话:
"卖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卖方配班老师)"这只狗我喜欢,我有钱,我买了。"(买方小猪)"这是1元,这是2元,这是5元,嗳,怎么没有9元起,我没有9元钱,便宜点卖吗?"(买方)"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钱,你动动脑筋想一想?
老师:"小猪口袋里的钱够吗?它应该怎么付钱?"③个别操作,集体验算。(引导幼儿思考几种不同法,如两个l元、一个2元和一个5元合起来是9元等。)(2)出示磁铁教具猫(标有7元)、数字卡片(标有1的圆形卡片若干,代替钱),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演示数的分的关系。
提问:"买价格7元的玩具猫可以怎么付钱?"(鼓励多种组合的方法。)重点:理解总数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3)幼儿玩循环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及玩法:"你们想去买玩具吗?要买玩具首先要学会算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数字,有的需要你根据玩具的价格在要付的钱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细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业单左边的玩具卖多少钱,如果你要买,应该怎么付钱呢?你就在右边要付的钱上打上勾。"3、尝试用组合付钱的方法买玩具。
(1)"现在老师是营业员,你们想来买玩具吗?"(请3~4个幼儿尝试买玩具。)(2)"你们想当营业员吗?这次,不仅买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账,卖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动脑筋,可不能收错了钱。"(将幼儿分成两组,轮流买卖玩具。)(3)交流付钱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大班幼儿的活动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集,它常常出现在幼儿的身边,源于幼儿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