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大班教案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7-25 赵老师教案网

实用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反思写作范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大班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教案准备。教案可以让小朋友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为了让小朋友在课堂快速进入状态,老师们早早就写好了教案,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反思写作范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让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齿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齿轮,知道齿轮是时钟运行的重要部件。

2、儿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钟,齿轮模型,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唱《我是一个齿轮》(改编《我是一只茶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歌词里面是谁吗?(幼儿答),对拉,刚才老师唱的齿轮就是今天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新朋友。现在呢,我想把齿轮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请你们认真听,齿轮等下会有问题提问你们的。

教师讲故事。(创编齿轮在钟表里面运作的情况故事)

2、提问问题,让幼儿讨论。

教师:好了,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老师想问你们,请你们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提问:(1)刚才的齿轮是住在哪里的?(2)钟里面住了齿轮多少个兄弟姐妹?(3)他们都长得一样吗?(4)齿轮还有亲戚朋友吗?在哪里可以看到?

幼儿讨论回答。

3、做实验,验证刚才的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的很清楚了。现在呢,老师也想看一下齿轮的家,看看齿轮有没有说谎。

教师拆开钟,让幼儿观察钟里面是否有齿轮,认识钟的结构。

4、请幼儿看看其他的齿轮,并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齿轮。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精选阅读

教案推荐: 大班科学物体的下落教案模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大班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教案准备。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关于好的幼儿园大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推荐: 大班科学物体的下落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

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要求:

(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

(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课件必备] 大班科学摔不到教案反思(篇七)


身为一名幼儿园大班老师,要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都会提前做好教案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你有了解过幼儿园大班教案应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必备] 大班科学摔不到教案反思(篇七)”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新《纲要》中的强调,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教育。因此,我园的幼儿的科学教育,不仅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也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平时玩积木时无意使积木旋转起来,坐上转椅也会转起来等,转动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根据幼儿这个兴趣点我组织了这堂课,让幼儿在尝试转动积木、转椅等操作材料的同时,转动自己的身体,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的现象,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 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 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都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风车、陀螺、积木、小碗、伞、圆纸片、轮子、筷子等多种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游哪些东西会旋转?

幼:(请多数孩子发言)

师:为什么会旋转呢?

幼儿回答,师作小结。(过渡下一环节)

二、基本环节: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总结了东西转动的原因后,给幼儿提供筷子、轮子、小碗、伞、圆纸片、陀螺、积木等,介绍材料并交待活动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幼:(让幼儿来说名称)

师:你能想办法让这些玩具转起来吗?

幼:(幼儿在小组里交流)

师:请你们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探究,获得各种体验,积累各种感性经验,主动构建认识。在小组中交流,师小结。

三、 结束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小朋友们,你能不用任何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你们可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或小朋友了。(自由交流)

四、 延伸环节: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先让幼儿说说转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全班交流,师再作小结。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课件精选: 大班科学神奇的于教案怎么写


身为一名优秀的大班老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当然少不了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内容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精选: 大班科学神奇的于教案怎么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操作,发现小水滴可以将物体变大的现象。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3.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活动重难点:

发现小水滴可以将物体变大的现象,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一次性杯子、保鲜膜、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谜导入,谜底:小水滴

二、基本部分

1.PPT出示小水滴图片,幼儿观察。师提问:小水滴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

2.借助小水滴观察物品。

师:除了大家说的这些,小水滴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

(1)出示教师特制的纸杯,下半部分开孔的纸杯,杯口还有一层保鲜膜。教师介绍材料,

(2)引导幼儿如何操作及观察。

在保鲜膜上滴一滴小水滴。

杯底放一个小物品然后透过小水滴来观察。

引导幼儿猜测观察结果。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

(4)幼儿反馈观察到的结果:看到的物体会变大。

3.出示放大镜,探索放大镜与小水滴的联系。

(1)摸一摸放大镜,得出中间厚、边缘薄,而且是透明的。

(2)联系小水滴的形状,告诉幼儿小水滴其实就是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4.探索其他透明液体是否有放大作用。

(1)出示白酒,白醋,雪碧等材料,这些都能把物体放大吗?

请幼儿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步骤与方法

(2)幼儿再次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3)师小结:像白醋、白酒、雪碧等水滴都是透明的,并且中间厚、边缘薄,它们会让物品看起来变大。

5.生活中的例子: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

三、结束部分

延伸活动:像玻璃、眼镜儿到底能不能把物品放大?

热门课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学习6的形成》1篇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班老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当然少不了提前准备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一般给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写好了教案课件,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热门课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学习6的形成》1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品,并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

活动重点: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体,会认读数字6。

活动难点:

掌握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3.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6这张苹果卡、6张桃子卡、哨子一个、课件、格子纸、彩笔小印章。

活动过程:

1认读数字6.教师用猜谜的形式引出数字6,有一位数字宝宝他的样子像老师用的哨子,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数字6

2.学习6的形成数字6给老师带来好吃的水果,我们看看有什么。5个苹果,6个梨。让幼儿点数回答,(教案出自:.教案网)提问:苹果,梨哪个多?多几个?如何让苹果与梨变成一样多?引导幼儿理解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

3.利用Flash课件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体,巩固6的形成。

设情景:数字6邀请小动物们到他的城堡做客,但城堡的大门很奇怪只为数量是6的动物们开门这就急坏了数字6请小朋友们帮忙让动物们都进入城堡.例:五只猴子能进入城堡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巩固5添上1是6,6比5多1,5比6少1。

4.玩的游戏让幼儿根据出现数字是几就盖几个小印章,认读数字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月度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摆动的沙漏篇二


当一名爱岗敬业的大班老师要充分考虑小朋友的理解性,不仅要让孩子们听得懂,还要记得劳,这怎能少得了教案呢。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小朋友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您知道幼儿园大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月度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摆动的沙漏篇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课件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范本


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大班老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一般给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写好了教案课件,您知道幼儿园大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课件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范本”,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掌握对钟表的认识方法并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

2、培养幼儿的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认识钟表的学习,使幼儿掌握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并理解钟表的用途。

教学难点:

掌握整点与半点的确认人方法

教学过程:

1、听音乐游戏

2、请幼儿说一说,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入睡,

一天中都做些什么,是否认识钟表,钟表是做什么用的等一些问题。

3、教师引出新课,出示钟表,请幼儿观察,请幼儿

一说钟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4、幼儿回答之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让幼儿

解时针与分针的用途及整点与半点的时间概念,并通过讲解之后,幼儿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5、教师操作钟表的时针,让幼儿说出时间。

6、教师出示制作好的钟表,请幼儿说出钟表上的时间。

7、幼儿用圆形的纸来制作钟表,并且根据自己的想确定时间。

8、教育幼儿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的时间。

9、填写练习题。

教育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操作,教师讲解时钟的整点与半点的识别方法,并认识时钟,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操作过程中,兴趣极高,而且整点与半点的时针与分针指向也比较准确,有的幼儿操作的较快,有个别幼儿操作较慢,我做了亲自指导,使幼儿很快的理解了整点与半点的操作,同时教育了幼儿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dabanjiaoan/1338.html